【名师课堂】八上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课堂】八上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15:5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新课导入
七七事变
知识目标
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认识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的侵略本质。
本课知识结构
一、七七事变(P91)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P92)
三、淞沪会战(P92-93)
四、南京大屠杀(P93-95)
一 七七事变
一、七七事变
1、背景:
日本法西斯在侵占我国东北后,继续南下,企图占领华北。
察北伪蒙军(日本控制)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日本控制)
伪满洲(日本控制)
日本军队
国民党
二十九军
2、事变概况
(1)时间:
1937年7月7日
(2)借口:
驻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3)过程:
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2、事变概况
(1)时间:
1937年7月7日
(2)借口:
驻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3)过程:
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4)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抗战英雄:
赵登禹、佟麟阁
赵登禹
佟麟阁
首批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军长)
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 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4、结果: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形成过程:
(1)发表声明:
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分别表明抗战立场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的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心。”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形成过程:
(1)发表声明:
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分别表明抗战立场
(2)改编军队:
国共两党协议进行改编
①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朱德任总指挥
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②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叶挺任军长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正式确立: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讲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影响:
(1)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壮大了抗日力量,对全民族抗战的胜利起着关键的作用。
1937.7.7至1945.8.15
时间:
阶段: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1937.7—1938.10)
(1938.10—1945.8)
(1945.8—1945.9)
战场: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三 淞沪会战
三、淞沪会战
1、概况:
(1)时间:
1937年8月开始
(2)借口:
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
(3)抗战事迹:
①姚子青率全营收为宝山,苦战3天,全营壮烈牺牲;
(4)结果:
②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消灭日军200多人;
③中国空军击落3架日机,出战告捷。
淞沪会战国军将士
国军将士抗击日军
(谢晋元1905-1941)
姚子青(1908-1937)
国军上海抗战
三、淞沪会战
1、概况:
(1)时间:
1937年8月开始
(2)借口:
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
(3)抗战事迹:
①姚子青率全营收为宝山,苦战3天,全营壮烈牺牲;
(4)结果: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②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消灭日军200多人;
③中国空军击落3架日机,出战告捷。
2、影响: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 南京大屠杀
四、南京大屠杀
1、背景: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被迫迁离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2、罪恶行径:1937年12月13日,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视频:南京大屠杀惨状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2014年国家决定将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课后巩固
【答案】C 【详解】根据“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可得出是七七事变,结合所学,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项正确;A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B项是南昌起义,排除B项;D项是解放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2.中共党员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问世时,却遭国民党政府封杀不得公开发行;1937年之后才得以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并在国共两党军队中流行。这种变化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双百方针促进文艺创作 B.抗战形势促成国共合作
C.国民政府坚持内战政策 D.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
课后巩固
2.
课后巩固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1935年问世时,却遭国民党政府封杀不得公开发行;1937年之后才得以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并在国共两党军队中流行”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时代背景是抗战形势促进国共合作。1935年,国民党与共产党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国民党封杀《义勇军进行曲》,1937年,随着日军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实施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频繁出现。并在国共两党中流行,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排除A项;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排除C项;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
3.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如下图),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日本投降
课后巩固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故选C项;旅顺大屠杀发生在1894年11月21日,排除A项;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在7月7日,排除B项;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排除D项。故选C项。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