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八上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课堂】八上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16: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课导入
说英语的德龄公主影像
裕德龄(1886~1944)
Princess Der Ling
知识目标
了解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了解《申报》、商务印书馆等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本课知识结构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P125-126)
二、文学技术的成就(P127-128)
一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2)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时:
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北洋西学堂
南洋公学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大学堂学生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第一次毕业摄影(1917年6月)
北京大学红楼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2)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时:
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4)废科举:
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废除科举
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科举制的创立: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制的完善:唐朝-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科举制度的发展:宋朝-极大提高录取名额。
科举制度的僵化: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四书五经。
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2)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时:
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4)废科举:
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废除科举
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3)晚清至民国:
统一全国学制
学制变迁
第三阶段(学习美国)
时间:民国(1922)
内容:小学6年 初中3年 高中3年
大学4~6年
影响: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第一阶段(学习欧洲)
时间:晚清
内容:初等教育(小学4-5年)
中等教育(中学5年)
高等教育(高等学堂3年、分科大学3-4年,通儒院5年)
第二阶段(学习日本)
时间:清末民初
内容:学制三段七级共26年,设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第一次增加体育教学。
2、创办报刊:
(1)晚清报纸:
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创办报刊:
(1)晚清报纸:
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民国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
(3)杂志:
上海的《东方杂志》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申报馆印刷机
点石斋画报印刷厂
街头报刊
街头看报
报贩在望平街分理报纸
3、出版机构:
(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1912年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上海1912)
开明书店(上海1926)
生活书店(上海1925)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
二 文学技术的成就
二、文学技术的成就
1、文学:
(1)鲁迅: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阿O瓜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二、文学技术的成就
1、文学:
(1)鲁迅: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阿O瓜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20世纪初:
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曹禺《雷雨》,
巴金 《家》,老舍 《骆驼祥子》
(3)20世纪中: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雷雨》
《家》
《骆驼祥子》
《女神》
《子夜》
曹禺
巴金
老舍
郭沫若
茅盾
2、绘画:
(1)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
(2)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群鼠图》
《虾》
徐悲鸿的《六骏图》
3、音乐:
(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
田汉:作词《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
(2)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
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从小家境贫寒,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冼星海(1905—1945),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35年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回国,后辗转到陕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与光未然合作创作《黄河大合唱》。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
视频:《黄河大合唱》
4、电影:
(1)《定军山》: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2)《歌女红牡丹》: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视频: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初设英文馆,后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天文、算学、格致(当时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统称)、化学等馆。学员兼学天文、算学、格物、化学、战争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由此可知,京师同文馆
A.课程设置具有西式教育的特点 B.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
C.旨在培养具有大国意识的人才 D.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产物
课后巩固
【答案】A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在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增设了很多与中国传统理念不合的新时代教育内容,因而可知京师同文馆打破了经史之学垄断教育的传统,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京师同文馆设置的课程既有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文化,仍属于“师夷长技”的范畴,B项错误;京师同文馆创办的意图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C项错误;京师同文馆所设的这些课程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但不是外交近代化的产物,D项错在因果倒置。故选A项。
2.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1882年,上海开办第一家电话局;1905年无声影片《定军山》拍摄;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这些旧闻共同说明的主题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 B.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C.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D.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课后巩固
【答案】C 【详解】“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定军山》拍摄”属于大众传媒的发展;“上海开办第一家电话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体现的是通信和交通的发展,因此,材料说明的共同主题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C项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属于社会性质方面的阐释,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的兴起是指民主革命,排除B项;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属于思想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20世纪初年,出国留学成为一种风气,到1905年仅在日本留学的人数就达八千名以上。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撰写了《大江歌》: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时候的知识分子出国主要是( )
A.崇洋媚外,逃避现实 B.学习西方,器物救国
C.仿效日本,实行宪政 D.爱国心切,寻求真理
课后巩固
【答案】D【详解】根据“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等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危亡的背景,可得出近代的知识分子外出求学,主要是探求救亡图存之道,故D项正确;崇洋媚外,逃避现实只是极少的个别人,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学习西方,器物救国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项;仿效日本,实行宪政是维新变法时期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