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09: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九品中正制
时间:曹魏政权
首倡:陈群
中央任命
中正官(士族)
评定人才等级
任命官职
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
主要看重家世
一、选官制度
2.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
——选官制度
(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②阶级关系上:士族衰,庶族壮,要参政;
③政治上:九品中正制使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
(3)沿革:
1)隋代创立
2)唐代完善
隋文帝——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建立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增加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高官主持,提高地位,后为定制
(4)特点:
1)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把选官权从地方士族地主手中收归中央;(加强皇权)
(5)评价:
1)积极作用(课本):扩大、提高、加强
——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
2)消极作用:
① 维护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落后于他国的因素之一;
②它禁锢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③箝制了思想,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探究一:从西周时期到隋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选官标准是什么?
时间 先秦 秦国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制度
方式
标准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科举制
血缘
世袭
推荐
军功大小
自下而上推荐
评定授官
分科考试
品行
门第
才学
(1)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逐渐制度化;
(2)选拔标准渐趋公平、公正;
(3)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探究二:汉、唐选官制度的比较:
汉 唐
选拔的方法和途径
标准
自下而上的推荐
中央政府分科考试
西汉至东汉前期:才能和品德;
东汉后期:出身门第
以才能(主要是考试成绩)
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秦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二、三省六部制
2.汉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内外朝制
三省六部示意图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提交上奏
封驳
同意后
交予审理
通过审议
起草政令
审议政令
执行政令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六部)
三省六部示意图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提交上奏
封驳
同意后
交予审理
通过审议
起草政令
审议政令
执行政令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六部)
(2)影响
分工明确
避免决策失误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特点
相互制约
提高效率
方式:监督相权到分割相权
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大家结合图片思考:中国古代解决皇权和相权矛盾方式有何不同?这一矛盾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探究三:
三、赋税制度
汉朝:编户制度
①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税、更赋、徭役、兵役等
②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③影响:赋役制度正式形成
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
b、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租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无年龄的限制
唐朝:租调庸制
①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隋唐:租庸调制
④内容: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
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
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⑤作用:
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
①原因:
a、安史之乱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在籍户口大幅减少,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b、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
②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③内容:
a、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b、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唐后期:两税法
④作用:
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d、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探究四:汉到隋唐时期封建赋税制度规律总结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②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④税种由繁杂逐渐演变为简化。
⑤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THANK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