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09:5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雨量—人口—民族分界
游牧文明区
农耕文明区






(1)据上一课所学,在下列空中填上少数民族政权名称。
自学检测
政权 概况 辽 西夏 金
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灭亡于
契丹族
916-1125
耶律阿保机
上京

1038-1227
1115-1234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蒙古
女真族
完颜阿骨打
上京/中都
蒙古
(2)阅读课本“辽与西夏”和“金朝入主中原”,梳理以下表格。
课标要求:
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添加文本



契丹建辽
党项族建立西夏
金朝入主中原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材料一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1)职官:南北面官制
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
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
(2)行营:四时捺钵制
依然保持草原习俗、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鱼儿泺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炭山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避寒、议政、猎虎
特点:因俗而治
知识梳理
思考:这两个制度的特点
蕃汉结合
材料二
一、契丹建辽
1、统治
思考:现实中的哪些制度、思想、道路体现了“因俗而治”,因国情而治?对于我们国家治理有哪些启示?
古为今用!
辽朝是以契丹人为主的政权,其民族政策从职官制度、政区建置、法律制度、选官制度、礼仪与服制制度等方面都体现着“因俗而治”的原则,“因俗而治”的实施不仅对辽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其对于我国当今民族政策的完善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契丹建辽
4、
1、
2、
3、
澶渊之盟
(1)1005年,宋辽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2)辽和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维持和平局
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
★史料实证:结合相关史料分析“澶渊之盟”给辽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边境的长期和平稳定,有利用经济和资源开发;②开商埠互市加强了双方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民族融合;
③岁币缓解了辽经费紧张。
2、与北宋的关系
1、统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 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
族称谓的官称。
4、与北宋关系:西夏与北宋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 向北宋称臣,北宋每 年给西夏财物。
二、党项族建立西夏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在位期间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历朝实录。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律令》。其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西夏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 摘编自白寿主编《中国通史》
三、金朝入主中原
1、统治:
“猛安谋克”
①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②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300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 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响,是征兵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 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
★史料实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猛安谋克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③特点: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兵民合(或寓兵于民或全民兵)
④作用:保持了女真族的历史传统,又兼顾了军功新贵族利益;提高了军事实力;开创了辽政权稳定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女真族社会的发展;为灭辽和北宋奠定了基础
(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一套女真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2)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入鼎盛时期。
2、衰落:受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金朝入主中原
(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一套女真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金史·世宗纪》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2)扩张:
①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
②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建立四大汗国,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国。
1、蒙古崛起
忽必烈
1271年
元朝建立
1234年
金朝灭亡
1279年
完成统一
铁木真
建立蒙古汗国
1206年
西辽灭亡
1218年
1227年
西夏灭亡
1253年
大理灭亡
视频:1、蒙古的崛起及元统一的过程
1276年
消灭南宋
大哉乾元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元朝统一
(1)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
(2)统一: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在崖山海战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3、统治
(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
以元大都为中心,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元代专门负驿站马匹、食物的被称为站户,中原汉地由汉人充任站户,而草原地区的站户由牧民承担,东北森林、冰雪地带则用狗站。元代除驿站之外,还有急递铺、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元朝政府建立驿站,虽然是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但客观上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2)地方管理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3、统治
(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
★自主学习:结合地图和所学,指出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管理以及巩固边疆稳定的。
①实行行省制度。
②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③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④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历史解释: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从行省的职权、特点、与中央关系,影响方面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材料3: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1: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2: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4:元朝所设的十个行省当中,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湖广等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行省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中原和边疆的联系——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地方制度的发展趋势:
【知识拓展】
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第1等
蒙古人
第2等
第3等
第4等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4、民族政策
——“四等人制”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评价:①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后期阶级矛盾日益严重加速的元朝的灭亡。②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进一步发展;
★自主学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四等人制的目的及评价?
材料3: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 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 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素养提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1:(辽)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
——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2:(金)世宗即位后,与南宋修好,重签和议在宋边境开设贸易市场同时,打破重用皇室子弟的旧例,破格重用北方的汉人和契丹人。……下令以女真字译经史,陆续译出《史记》《孟子》等多部古书。
—— 摘编自吴风霞《金代兴学与教育发展》
1、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但和平交往是主流。
2、少数民族政权多向中原政权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各
民族更在发展中相互学习、交融。
3、不断交融的各民族共同建设了“中国”,共同创造了灿烂
的中华文化。
1.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A.犬牙交错更便于进行军事防御
B.山川走势随岁月发生巨大改变
C.不同区域间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D
2.元朝实行“四等人制”,人为的将境内各族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下列关于“四等人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各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
B.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进一步管理与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
C.区别对待的民族政策容易激化矛盾,不利于统治,是元朝最终覆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D.实质是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可言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