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0: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是部编本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美文,单元提示很明确: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这也就告诉我们,“游记”点明了体裁,“记述游览见闻”点明“记游”得有游踪才能见“所见”闻“所闻”。怎样描摹呢?得选准恰当的写景角度,得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抒发情思”提醒读者,同样的景观,不同的人所感迥乎不同,既得读懂作者的情思,更得读出自己的情思,要随着作品去想象,以求涨知识,开眼界,悟生活。这就需要在揣摩语言品味意境的基础上,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以达到活学活用,写出属于自己的游记习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先看一张图片。(屏显九零版5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猜猜这幅波涛汹涌的画面是哪里?(上印壶口瀑布的图案)这幅图案究竟有着怎样非同凡响的内涵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山西作家梁衡先生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寻找答案。
出示学习目标:
1.对比阅读,体会文章的写景角度。
2.改写诗歌,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3.由景及悟,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
二、热身,预习检测
1.检测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枯雨两季到达壶口瀑布的见闻感受。
三、初读,做一个观光者
活动一:对比阅读,体会不同
1.朗读第2-5自然段,思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从声、势、景、感、观察角度五个方面分析)。
小结:所以同学们,旅游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想看到更美的风景,观察时间、地点、立足点,观察角度要恰到好处,因为“所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见”之景,所抒之情。
第二,从容淡定的闲者心境才能见美。
下面我们一起将课文改编成诗歌,体会作者语言的力量。
四、精读,做一个小诗人
活动二:提炼信息,改写诗歌
教师做示范,比如第二自然段可以改编为:
好一条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
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河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请大家根据示例结合第3—5自然段写景内容改写诗歌,先独立完成创作,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推选出小组内最佳作品在班级内展示。
分工:一、二组改编第三段,三、四组改编第四段,五、六组改编第五段
要求:第一句话横线处填四字词语,下面的表述形式不要求与示例相同,可从文中摘引、可调整语序、可根据内容概括。
示例一:好一条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
势如千军万马,排排涌来。
推推搡搡,前呼后拥。
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骤成雪;
奔向深沟,个个漩涡闪人眼;
跌入龙槽,一川大水成雾点。
生分享后师可运用“换词法”引导学生品析动词“撞”“驰骋”“跌”等动词的妙处,进而强化学生对壶口瀑布特点的感受。
示例二:好一条形态丰富的壶口瀑布!
轰然而下,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浑厚、庄重;
轰然而下,似一卷钢板凌空出轧,猛烈、凝重;
乘隙而进的,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夺路而走的,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迂回而返的,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顺壁而挂的,打起珠帘,晶晶如丝。
好一曲交响乐,好一幅写意画。
生分享后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展现壶口瀑布的妙处。
示例三:好一条勇于抗争的壶口瀑布!
如钢似铁的顽石,凿得窟窟窍窍;
如钢似铁的顽石,旋得光光溜溜;
如钢似铁的顽石,切得齐齐整整。
一旦被迫,怒不可遏;忍无可忍,奋力抗争。
生分享后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此段与前两段写作角度的不同,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
五、品读,做一个追梦人
活动三:由景及悟,体味情感
梁衡先生认为,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之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这才是高级。
1.请大家联系第3、4段的描写句和第5、6两段的抒情议论句,揣摩作者是如何在黄河冲过壶口的一刹那,看出其个味和理趣的,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我从 (景)中看到了作者 (感悟)。
示例一:我从“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看到了作者对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感悟。
示例二:我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景中看到了作者对黄河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感悟。
示例三:我从“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看到了作者对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的感悟。
如此看来,作者最后不仅仅是在写黄河,他也在写人,写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2.从古至今,泱泱华夏,英雄辈出,他们都是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人,是他们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大家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1.遇强则抗的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2.压而不弯的鲁迅——面对反动政府的通缉和守旧势力的排挤毫不妥协。
3.死地必生的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滩里为研究核武器而坚守。
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也能做到眼遇壶口一路欢唱,成为刚柔并济之人。(板书)
作业(二选一):1.将创作的诗歌录成音频;2.根据所学,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