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11:4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5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内容要求〗1.3 秦汉时期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知道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做的贡献,知道汉朝与匈奴战与和的关系史实。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新旧教材之比较
2024版新教材 原版本
单元 课 题 单 元 课 题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2)本单元由七节正课组成。
涉及两个关键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汉朝)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得到发展。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介绍秦朝如何通过征服其他诸侯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包括秦始皇的统治和制度创新,以及他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重要措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严苛的法律、重税和劳役导致的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这一介绍了西汉的建立,以及文帝和景帝时期的统治。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的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以减轻赋税、鼓励农业发展和实行宽政而著称。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这一课探讨了西汉后期如何进一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扩张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这一课讲述了东汉的建立、发展以及最终的衰落。东汉是西汉之后的一个朝代,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政策和制度,但也经历了自己的兴衰过程。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这一课介绍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这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对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探讨了秦汉时期在科技、艺术、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造纸术的发明、天文学的进步、儒家思想的发展等。
2、单元大概念架构
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奠定世界领先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作贡献。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主题页新增该阶段时间轴,对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增强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知;还新增了新课标对这一单元要达成的内容要求,为学生学习新知明确了目标,如第三单元:
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9课引语旁配有《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第10课引语旁配有《秦坑儒谷碑》,第11课引语旁配有《“汉并天下”瓦当》和《“与天久长”瓦当》,第12课引语旁配有《史记 平准书(书影)》,第13课引语旁配有《东汉宅院画像砖》,第14课引语旁配有《玉门关遗址》,第15课引语旁配有《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西汉简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等。
(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设计读地图,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4)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想一想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新教材增加了“学史崇德”栏目,更符合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课标坚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才”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14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为后人传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好地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第15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史实,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9)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0)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新教材进一步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体现了历史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本质。
一、教学目标:
目标1.秦的统一与灭亡:
简述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结果,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措施及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意义;知道秦朝走向衰亡的原因。(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2.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知道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与结果、意义;知道楚汉之争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评价秦始皇,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3.西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知道西汉王朝的建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及内容;通过秦亡汉兴对比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失民心失天下的道理;知道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影响;评价汉武帝。(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4.东汉的兴衰:
知道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的表现;知道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导致东汉的衰落;知道黄巾起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目标5.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通过张骞凿空西域的主要史实,通过梳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历经的千辛万苦,让学生体会其百折不挠的精神;通过解读《丝绸之路示意图》与教材相关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体会大汉王朝的开放、包容的精神;通过对今天的“一带一路”的拓展,把古代历史拉进现实之中,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目标6.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知道张仲景、华佗等历史人物的贡献,体会秦汉时期的我国科技取得较高的成就;通过《史记》与佛教、道教的相关史实的学习,认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进行的措施;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第2课时)《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了解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素养目标 1)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立足史料实证,了解秦朝的暴政的表现,认识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点)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立足史料实证,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地点、时间、建立政权;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革命首创精神。(重点、重点)3)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知道项羽刘邦起义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知道秦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难点)
教材分析 《秦统一中国》一课出自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0课,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分别是:“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本课紧承第9课内容,讲述秦国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统治帝国中所埋下的隐患,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秦朝灭亡后,西汉登上历史舞台。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对于学生理解秦汉历史发展的脉络有着深远的影响。本课关键词:暴政、反秦、起义。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一:秦的暴政——天下苦秦久矣;二:陈胜、吴广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三:秦朝的灭亡——反秦浪潮,摧枯拉朽。
学情分析 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学生对此历史事件应当是耳熟能详,由于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其七年级学生接触历史学科学习的时间甚短,史料阅读能力和历史事件概括能力皆有待提高,因此本课在讲解中应注意运用图片、故事和史料的教学资料,辅之以细致讲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导入新课】教师:秦朝从建立到灭亡短短的15年里修建了一系列庞大的工程,会给当时社会带来什么后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来了解这段历史。 阅读单元导读,思考问题。整体感悟秦末社会的衰败、农民大起义及秦朝灭亡。 通过大单元整合,了解秦朝灭亡。通过图片设置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 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天下苦秦久矣1、秦始皇的暴政:问题1:阅读教材P58、59内容,概括秦始皇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1: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 ——《汉书·食货志》 材料2: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材料3:(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4:逃兵役,夷三族。(杀父族、母族、妻族) ——《秦简》 材料5: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qínɡ)劓(yì)以为城旦;不盈六百六十到二百廿钱,黥为城旦。 ——《秦简》 教师讲述:法律严苛,刑罚众多: ①劓:割鼻子。②醢:剁成肉酱。③黥面:在脸上刺字。④后刖:砍掉左右脚。⑤腰斩:拦腰斩断。⑥诛九族: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 【播放视频】焚书坑儒相关史事:焚书坑儒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2.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问题2:阅读教材59内容,概括秦二世的残暴?材料1: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邢台沙丘。小儿子胡亥与赵高、李斯勾结,夺得皇帝位置,称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材料2: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教学过渡】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面对秦朝的诸多暴政,当时的百姓是怎样选择的呢?问题3:秦朝的暴政与秦朝灭亡有何关系?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面对如此“状况”你会怎么做? 秦朝暴政的表现:(1)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徭役和兵役沉重,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3)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4)焚书坑儒:文化专制,摧残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发展,激化了秦朝知识分子与政府的矛盾。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剥削更加残酷,大肆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关系: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官逼民反;强秦灭亡究其因:暴政。起义、反抗 阅读史料,概括出秦始皇暴政的表现,感受秦朝百姓在暴政之下所受的苦难,为后面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打下基础。学生阅读教材,对秦始皇暴政的具体表现进行补充。以此锻炼其阅读分析材料并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通过问题设计,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内容,形式生动,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二) 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1.起义的背景问题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遇上大雨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阅读教材P59页,回答。材料:陈胜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教师讲述:不同意,因为秦朝政府实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从下的雨来说起义爆发是偶然的,但是从秦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却是必然的。所以秦的暴政是根本原因,遇雨耽误行期是直接原因。2.起义的准备问题2: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思考,为了壮大起义的声势,陈胜、吴广还做了哪些准备?【播放视频】陈胜、吴广起义教师讲解:用鱼腹传书,篝火狐鸣等方法证明行为的合法性。打着楚国的旗号,提出伐无道、诛暴秦,让起义更具合理性。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激励同伴。3、起义概况【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9--60,完成下表;结合秦末农民起义示意图,梳理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人物地点政权结果地位学生回答后师生归纳:问题3: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起义的影响问题4:结合材料: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如何?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材料1:陈涉(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陈涉(陈胜)首事也。 ——司马迁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教学过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反秦浪潮平息了吗?是谁成为反秦主力?是谁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秦朝被推翻,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吗? 直接原因:遇雨失期。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天下苦秦久矣!生1:我认为起义还是会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当时的百姓已经无法生活下去了。生2:我认为会的,除非秦朝结束它的暴政。生3:我认为起义会爆发,但是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变了起义就不会爆发了。提示:①时间:公元前209年②人物:陈胜、吴广③地点:大泽乡④政权:张楚政权⑤结果:失败⑥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起义的过程: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意义:陈胜、吴广起义的革命首创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落实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带着问题解读、培养学生信息提炼概括能力。通过地图,落实时空观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研读史料,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落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三) 目标导学三、秦朝的灭亡——反秦浪潮,摧枯拉朽问题1:阅读教材P61页,思考:继陈胜、吴广起义后,反秦队伍中,谁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又是如何使秦朝走向灭亡的呢?问题2:与巨鹿之战有关的一个成语是什么?你认为项羽的这种做法高明吗?【播放视频】巨鹿之战师:与此同时,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小组合作】你认为秦速亡的原因是什么?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播放视频】秦朝的灭亡提示:秦的暴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应勤政爱民,减轻百姓负担。【教学过渡】: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战争呢?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从第11课中寻找答案吧!【知识拓展】各路反秦势力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群起响应,一些六国旧贵族也试图借机复国。他们中有的直接加入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有的带领队伍起兵反秦,如项梁、项羽等。此外,秦吏萧何、曹参。儒士叔孙通,市井平民樊哙和周勃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投入反秦的浪潮中。在各地反秦斗争的打击下,秦朝迅速走向灭亡。 提示:秦末农民大起义后期的主要领导人是项羽和刘邦。他们所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展开激战,史称巨鹿之战。提示:破釜沉舟。这一做法体现了项羽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激励了士兵英勇作战,最终项羽军队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借助地图,明确项羽、刘邦起义地点。明确巨鹿空间方位,讲述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的战况,明确歼灭秦军主力的影响。由地图演示刘邦绕开秦军主力,直驱咸阳,灭亡秦朝。由此重点区分项羽和刘邦在秦朝灭亡中的不同贡献。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知道了秦王朝衰亡的史实。如果有一时空隧道能够穿越回当时的秦朝,你想成为哪一历史人物?你将怎样做来改变历史,使历史不断进步?(综合同学们的答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强化认识,整合教材,突出重难点,提升情感。
课堂巩固 1.秦简记载道:“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该记载旨在说明( )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思想禁锢 D.刑罚残酷【答案】D2.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并试图将他开创的帝业代代相传。但在后人看来,他的统治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 )A.好大喜功、爱民 B.勤政爱民、有为 C.短命而亡、开明 D.急于求成、暴虐【答案】D3.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被征发赴渔阳戍边的900士兵在途中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而秦法规定,失期要判处斩首之刑。在戍卒中担任屯长的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举兵反秦。陈胜、吴广举兵反秦在历史上被称为(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黄巾起义 D.大泽乡起义【答案】D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讲述的是项羽激励士气消灭秦军主力的故事,它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C 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附1:板书设计
【学史崇德】
(设计意图:秦的崛起是由于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励精图治,改革创新,顺应时代潮流;秦朝灭亡是因为秦的暴政。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涵养家国情怀)
【作业布置】
历史法庭: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个暴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下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参考答案】千古一帝的功与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