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11: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5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内容要求〗1.3 秦汉时期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知道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做的贡献,知道汉朝与匈奴战与和的关系史实。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新旧教材之比较
2024版新教材 原版本
单元 课 题 单 元 课 题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2)本单元由七节正课组成。
涉及两个关键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汉朝)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得到发展。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介绍秦朝如何通过征服其他诸侯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包括秦始皇的统治和制度创新,以及他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重要措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严苛的法律、重税和劳役导致的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这一介绍了西汉的建立,以及文帝和景帝时期的统治。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的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以减轻赋税、鼓励农业发展和实行宽政而著称。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这一课探讨了西汉后期如何进一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扩张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这一课讲述了东汉的建立、发展以及最终的衰落。东汉是西汉之后的一个朝代,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政策和制度,但也经历了自己的兴衰过程。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这一课介绍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这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对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探讨了秦汉时期在科技、艺术、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造纸术的发明、天文学的进步、儒家思想的发展等。
2、单元大概念架构
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奠定世界领先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作贡献。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主题页新增该阶段时间轴,对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增强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知;还新增了新课标对这一单元要达成的内容要求,为学生学习新知明确了目标,如第三单元:
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9课引语旁配有《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第10课引语旁配有《秦坑儒谷碑》,第11课引语旁配有《“汉并天下”瓦当》和《“与天久长”瓦当》,第12课引语旁配有《史记 平准书(书影)》,第13课引语旁配有《东汉宅院画像砖》,第14课引语旁配有《玉门关遗址》,第15课引语旁配有《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西汉简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等。
(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设计读地图,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4)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想一想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新教材增加了“学史崇德”栏目,更符合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课标坚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才”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14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为后人传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好地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第15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史实,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9)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0)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新教材进一步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体现了历史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本质。
一、教学目标:
目标1.秦的统一与灭亡:
简述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结果,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措施及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意义;知道秦朝走向衰亡的原因。(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2.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知道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与结果、意义;知道楚汉之争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评价秦始皇,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3.西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知道西汉王朝的建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及内容;通过秦亡汉兴对比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失民心失天下的道理;知道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影响;评价汉武帝。(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4.东汉的兴衰:
知道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的表现;知道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导致东汉的衰落;知道黄巾起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目标5.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通过张骞凿空西域的主要史实,通过梳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历经的千辛万苦,让学生体会其百折不挠的精神;通过解读《丝绸之路示意图》与教材相关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体会大汉王朝的开放、包容的精神;通过对今天的“一带一路”的拓展,把古代历史拉进现实之中,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目标6.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知道张仲景、华佗等历史人物的贡献,体会秦汉时期的我国科技取得较高的成就;通过《史记》与佛教、道教的相关史实的学习,认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进行的措施;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第1课时)《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识读历史地图、阅读文字史料,知道秦朝的统一及历史意义,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难点)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及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重点)3)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通过识读图片、地图,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会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秦统一中国》一课出自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巩固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的弊端——统治者的残暴,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关键词:统一、中央集权。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二部分:一:秦灭六国——六王毕,四海一;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制度新,历代用;三:巩固统一的措施——奠基石,促一统。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视频等手段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针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较难理解这一特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采用直观图示法和练习法,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它重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恢宏气势。秦是如何灭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播放视频】秦的统一 阅读单元导读,思考问题。整体感悟秦的统一与巩固统治的措施。 通过大单元整合,了解秦的统一。通过视频设问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六王毕,四海一1、秦灭六国的条件:问题1:阅读教材P52内容,概括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使命?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材料二: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 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 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 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 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 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 王将韩非送往秦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个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实力超过了,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3)、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业。2、统一过程:问题2:识读地图,指出秦灭六国的时间和路线,并说明秦灭六国采取的策略。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在不到10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合纵连横形势教师:秦灭了六国以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理范围大为拓展。3、意义: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秦朝建立的三要素?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教师指导:注意区分秦国和秦朝两个概念。秦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秦朝建立的意义:提示: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教学过渡】秦朝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 学生回答:原因:①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春秋战国过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②商鞅变法,增强国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③秦王嬴政,积极筹划:秦王嬴政即位后, 积极筹划统一大计;④嬴政用人,只重才能。识读地图,简述秦统一的经过和策略。秦灭六国时间和路线: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3年灭楚;——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1年灭齐。策略:合纵连横、各个击破。答案提示: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秦始皇嬴政; 都城:咸阳;观察地图,理解秦朝统一的意义。 通过研读史料、阅读教材,历史地图,知道秦朝的统一及历史意义,学会识读历史地图,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二)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制度新,历代用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王嬴政在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他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中吸取那些教训?采取哪些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的原因:①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的政治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②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2.内容(1)皇帝制度问题1:阅读以下史料,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材料一:臣(廷尉斯)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教师讲解: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点拨提升:专制主义(君主专制):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表,思考秦始皇是如何分中央职权,更高效地处理国事? 教师讲解:秦朝的中央机关是"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三公之下设九卿,具体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全国财政;宗正,管理皇室亲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3)郡县制问题2:谁的提议更有利于统治国家?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产生怎样影响?材料:①丞相绾等人上书进言道“各诸侯国刚刚消灭,燕、齐、楚等地地处偏远,如果不在这些地方设置王,就没有办法来镇守。要求分封各位皇子为这几个地方的王。②李斯上书;(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周武王把很多同宗亲属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然而后来由于(血缘)关系疏远,他们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各个诸侯国更是相互侵略,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应该废分封行郡县制。教师讲解:措施:在地方上,秦朝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在郡下设县。意义:郡县制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拓展】试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读通鉴论》教师讲解:通过表格对比可知,分封制下诸侯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而郡县制下,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无封地、不世袭,只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3.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问题3:阅读史料,分析概括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材料一:中央集权制,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二: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提示:材料一体现了皇帝独尊、材料二体现了皇权至上、材料三体现了皇位世袭。完成示意图,了解秦朝中央三公九卿制度的运行提示:李斯。措施:郡县制。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影响:打破了分封制的血缘政治关系,官僚制取代了官位世袭制,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意义:①中央集权制,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研读史料,理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三) 目标导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奠基石,促一统1.背景【播放视频】材料:秦统一初年,原齐国富家子弟孔虚想要经商,于是便前往原魏国大梁贩卖盐和丝绸。孔虚一打听,得知魏国每斗盐,每丈丝绸,都比齐国贵得多,但最后亏了大钱,原来魏国的斤尺都比齐国大太多;孔虚卖掉了货物,只得到不多的布币,但这些钱在齐国不能使用;碰壁之后他直往北方的边疆地区经商,但有些地方的路宽阔有些地方太窄,一路坎坷;到那边后孔虚大赚了几笔,一位赵国商人登门向他贷款,并立据作证,但孔虚发现赵商写的字与他的字不一样;后来,边疆地区老有匈奴侵犯,于是孔虚把赚到的布币换成刀币奔回家去。根据材料说说孔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点拨提升: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极为不便影响到国家政治统一的巩固。【教学过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措施①思想文化上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中的第一个重点:文化上统一文字(做好标记)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统一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保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历千年而不绝,统一的思想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②、经济上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中的第二个重点: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做好标记)1、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 铜钱 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改变了币制混乱的局面,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2、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 度量衡 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长度] 量[容积] 衡[重量] ③、交通上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中的第三个重点:交通上:车同轨,修筑道路;凿灵渠(做好标记)1.车同轨:统一 车辆 和 道路 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修驰道的影响: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修筑道路的另一个作用:为军事服务(做好标记)2、开灵渠:派人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军事上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灵渠 ④、军事上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中的第四个重点: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平百越(做好标记)秦朝如何开疆拓土,保障边疆安全?措施:南:秦始皇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北: 他还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指出长城所在位置,说一说长城修建的目的和起止点?长 城臣自追随吾皇以来,备受重用,奉命统率30万大军镇守北疆。今北方匈奴不断侵扰,百姓苦不堪言。臣以为应早早提防。请皇上下旨定夺。 ——蒙恬意义:长城的修筑抵御了匈奴的进攻,巩固了北边边防,保护了中原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象征。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秦暴政的表现之一。3.统一意义:观察秦朝疆域的范围,说说其都城所在和疆域四至。根据课本,归纳朝统一的意义?秦朝疆域示意图东至东海,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作用:秦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知识拓展】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写一段关于秦皇陵兵马俑的简介【播放视频】秦皇陵兵马俑简介:在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有一座巨大的陵冢,这就是秦始皇陵。据史书记载,骊山陵墓里面修建了恢宏的地下宫殿,藏有无数奇珍异宝。1974 年,考古工作者在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巨大的陪葬坑,里面有众多的兵马俑。在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约8000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100余辆木制战车。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4、评价秦始皇:【唯物史观】综上并结合所学,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简要评述秦始皇。材料一: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材料二: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教师指导:材料一解读:材料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杰出的帝王,在当时统一的历史潮流下,秦始皇灭六国,建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统一措施等一系列行为是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材料二解读: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教师总结:积极: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消极:秦始皇在位期间,修建宫殿,长城,滥用民力,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总评价:秦始皇有功于历史,有罪于人民,功大于过。【知识拓展】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当把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公正,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他的功过是非。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1)客观全面(积极+消极)(2)史论结合(史实+结论) 提示:问题:车轨不统一、文字不统一、货币不同意、度量衡不统一、匈奴袭扰。观察图片、识读地图、阅读史料,简述秦朝在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长城:防御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意义:秦灭六国,完成了地理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地理的统一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和发展。写简介词,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及其地位。提示:功: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统治残暴,严刑峻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场景假设,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必要性。通过识读图片、地图,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会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感悟历史的同时,学会鉴赏雕塑艺术学会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史论结合地评价历史人物
课堂小结 秦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使中国历史由贵族政治过渡到官僚政治。中央政府采取的经济、文化、交通等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使其疆域面积不断扩大,民族交往进一步加深,经济文化进一步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强化认识,整合教材,突出重难点,提升情感。
课堂巩固 1.(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A.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B.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C.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大成就【答案】D2.(2024·广东·中考真题)《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答案】B【跨学科主题学习】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小钱币,大历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整理了以下示意图,据此可知,其作用是 ( ) A.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行政的管理B.有利于抵御北方匈奴族的进攻C.有利于不同地域的人民顺畅沟通,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改变了统一前的币值混乱状况,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答案】D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答案】C 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附1:板书设计
【学史崇德】
秦朝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哪怕再多的政权,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想把中华民族分割开来。
(设计意图:秦朝统一开启了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涵养家国情怀)
【作业布置】
观察下面年代尺,依据所示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题目:商鞅变法助推了秦朝的统一
论述: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一个,为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总之,商鞅变法助推了秦朝的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