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提升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读某都市圈各城市空间分布图及四城市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内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各城市中辐射功能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乙、丙、丁四城市( )
A.甲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乙城环境承载力最大
C.丙城的城市化水平最高 D.丁城农产品产值最高
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存在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下图为中心城市的虹吸与溢出效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理要素流动方向分别符合虹吸与溢出方向的是( )
A.土地、劳动力 B.劳动力、资金
C.资金、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土地
4.图中相关效应实现的载体是( )
A.相同的文化 B.优惠的政策 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关系(2018年)。目前,肇庆、江门、惠州等人口持续减少,被称为“人口收缩型城市”。针对这些收缩型城市,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它们“瘦身强体”。据此完成下题。
5.据图可知,影响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空间位置及距离 B.服务范围及等级
C.产业互补性 D.行政职能与等级
6.面对城市收缩,这些城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②加快工业化水平与进程
③加大城市中心建设,引导人口与公共资源向城区集聚
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区与卫星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城市群中心城市具有强烈的“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外围弱势地区城市的人口、资源等吸纳到自己的圈子当中。“扩散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资源向外围弱势地区扩散,促进弱势地区深入发展。图示意城市群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时间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7.Ⅰ阶段( )
A.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增加 B.大小城市均衡发展
C.中心城市没有扩散效应 D.外围城市人口增加
8.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最大的时间是( )
A.T0 B.T1 C.T2 D.T3
9.Ⅲ阶段,中心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 )
A.加速人口、资源等要素集聚 B.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继续“吞并”外围中小城镇 D.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城乡聚落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一系列不同大小,不同等级的城乡聚落,包括城市,集镇、乡村,居民点等各种形式,它们按照一定方式组合,共同构成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聚落体系,深入探讨其空间发展模式和发展潜能,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对推动城乡聚落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汾河流域的上游地带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最差。左图示意汾河流域聚落体系,右图为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一体化发展空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中,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最强的是( )
A.特色村 B.特色镇 C.县级市 D.大中城市
11.从自然条件分析,汾河流域上游城乡聚落发展潜能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 B.气候严寒,冬季多暴雪
C.黄土深厚,肥力较好 D.水源短缺,水质较差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总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经济区内部产业部门齐全,城市综合实力领先全国,区域协调度高。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读图,完成小题。
12.与苏南相比,上海对浙北辐射强度整体偏弱,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偏远 B.政策支持较弱
C.城市规模较小 D.历史发展传统
13.下列措施可缩小上海市对苏南和浙北地区辐射强度差异的是( )
A.优化浙北与上海的产业互补 B.提高上海市对外开放程度
C.鼓励浙北剩余劳动力入沪 D.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
城市职能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具有阶段性、等级性、地域性等特征。下图分别示意英国伦敦城市群和我国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伦敦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 )
A.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更加突出
B.外围城市之间分工更加明确
C.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联系更加紧密
D.城市群的工业职能更为突出
15.导致伦敦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外围城市职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规模 B.城市发展水平
C.资源禀赋 D.交通条件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北方第一大城市群体,以北京与天津为中心。下图为北京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及强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北京对邯郸辐射强度一般,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禀赋 B.两地距离 C.城市等级 D.文化差异
17.北京主要为唐山和保定提供的经济发展要素为( )
A.信息和资源 B.市场和劳动力
C.资金和技术 D.资源和劳动力
18.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不包括( )
A.金融辐射 B.行政辐射 C.制造业辐射 D.交通辐射
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武汉都市圈以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市主城区为发展核心。右图为武汉都市圈及周边发展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武汉市对外辐射的增强,将会
A.提升武汉市城市等级 B.促进区域内产业优化
C.减小武汉市人口容量 D.推动都市圈人口大量外迁
20.武汉都市圈的建设需要
①强化交通互联 ②深化产业趋同 ③推进生态共保
④实现四城合作共管 ⑤推进公共服务共享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示意长江中游城市群部分城市三类经济联系强度。完成下面小题。
21.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影响较弱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行政区划范围
C.生态环境质量 D.交通便捷程度
22.进一步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合并相同等级的城市 B.加快产业协同发展
C.促进区域同质化发展 D.扩大人口流出规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如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轴两带,双核三区”不同城市等级空间格局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各城市辐射范围是( )
A.相互独立的 B.大城市辐射所有小城市
C.相互重叠的 D.城市等级高辐射范围广
24.推测图示区域,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 )
A.一轴地区 B.两带地区 C.双核地区 D.三区地区
25.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规划,它未来的最大空间辐射范围瞄准的是( )
A.四川盆地 B.我国西南地区
C.长江经济带地区 D.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战略定位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城市经济带动作用及辐射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成渝资源禀赋相似、 目标市场趋同,导致成都、重庆和成渝中间地带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下图示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及2023年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
(1)简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
(2)分析成渝中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偏低的主要原因。
(3)从产业协同角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出建议。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沿黄地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西北产业集聚带,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和辐射范围图。
(1)指出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
(2)从区域联系和协作角度,为黄河流域经济和生态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都市圈的发展过程是中心城市地位不断提升,进而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过程。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为中心城市,包括德阳市、资阳市、眉山市和雅安市等城市。成都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圈核心城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型交通枢纽。图示意成都都市圈位置与范围。
(1)简述成都市作为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2)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德阳市、资阳市、眉山市和雅安市纳入成都都市圈的依据。
(3)为促进成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请提出合理建议。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长江中游城市群(下图)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并涵盖周边城市形成的城市群。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长沙市是全球唯一拥有4家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目前,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已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
(1)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的“一轴”是指以长江“ ”为依托,发挥成都、武汉和上海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三极”是 、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城市群。
(2)长江中游城市群机械制造业集中布局的好处有 ;但是产业集中程度太高可能导致 。
(3)长江经济发展带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现在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迅速,中东部平原区应该加强湖泊、湿地保护,疏浚水道,降低 风险(填“水土流失”或“洪涝灾害”),建设各级自然保护区等。要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 机制(填“生态补偿”或“环境监管”),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4)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A
【答案】3.B
4.D
【答案】5.C
6.D
【答案】7.A
8.C
9.D
【答案】10.D
11.A
【答案】12.C
13.A
【答案】14.D
15.B
【答案】16.B
17.C
18.【答案】B
【答案】19.B
20.C
【答案】21.C
22.B
【答案】23.D
24.C
25.D
26.【答案】(1)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地理位置优越;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是国家打造的新的经济増长极,政策支持。
(2)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产业同质化严重,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带动效益不足;中心城市对成渝中间地带的资源吸引过强过大,成渝中间地带经济落后。
(3)加强成都、重庆和成渝中间地带的产业合作,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各地区间分工协作;产业间错位发展,以创新为驱动力,完善产业链;加快成渝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其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27.【答案】(1)城市规模与等级;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交通条件;距离远近等。
(2)立足比较优势,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流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上下游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治理。
28.【答案】(1)位于都市圈中部;是国家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圈核心城市,西南地区综合型交通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体量大,经济实力强。
(2)紧邻成都市,处于成都市最强辐射范围之内;与成都市经济关联度高、交通连接紧密;城市等级较成都市低,且具一定经济实力,又与成都市形成一定的产业梯度差异,因此将德阳市、资阳市、眉山市和雅安市纳入成都都市圈。
(3)以成都市为中心,形成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推进都市圈交通高效联通;增强成都区域经济中心功能强化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都市圈产业协同合作,在都市网经济发展基础上,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生态治理的引导功能,推进都市圈生态联防共治。
29.【答案】(1)黄金水道;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有利于新工艺和技术的推广应用;节约生产建设投资;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经济效益高;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和基础设置压力增大;交通压力增大;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等
(3)洪涝灾害;生态补偿
(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适宜的温度和降水;位于长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位于长江沿岸,有充足的水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