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04 10: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北京高三(上)入学定位考
地 理
本试卷共 10页,100分。考试时长 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
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农作物主产区及种子
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布。据此回答 1~3 题。
1.图中区域( )
A.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甲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乙水、热、土配置条件好 D.乙比甲光照条件更优越
2.可推测图示的种业企业( )
A.①培育基地内作物一年三熟 B.②以培育杂交水稻良种为主
C.③主要培育牧草、药材的良种 D.②培育良种比①更耐寒耐旱
3.每年立冬到春分前后,③地就会聚集大批育种专家,他们将全国各地种子带到这里种植,以加速种子
的世代繁育,这被称作“南繁”。下列关于“南繁”叙述正确的是( )
A.“南繁”期间,我国各地均昼长夜短 B.“南繁”期间,③地可能被太阳直射
C.“南繁”可缩短育种周期,增加良种率 D.③又称“南繁硅谷”,劳动力优势突出
下图是 2023年 12 月 8 日和 12 月 10 日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 4 题。
第1页/共8页
4.12 月 8 日—10 日,北京( )
A.由西北风逐渐转变为西南风 B.天气晴朗温暖,感冒指数低
C.8 日受暖锋影响,可能降雪 D.10 日受高压脊控制,晴朗
下图为北京时间 2024 年 7 月 20 日—27 日每日 20 时台风“格美”中心所在位置及气压数值。读图,
回答第 5、6题。
5.台风“格美”( )
A.生成于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C.自东向西移动速度越来越慢 D.经历了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
6.受台风“格美”影响( )
①华东、华南地区高温天气得到缓解 ②台湾及附近海域会发生地震和海啸
③西北地区可能出现大面积洪涝灾害 ④福建沿海停航,居民提前避险防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断裂带,其特征是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
(图 1)。岩墙形成于距今 18 亿至 15 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因下层岩性
第2页/共8页
较软易崩塌,岩墙多呈阶梯状。图 1 示意“嶂石岩地貌”地质结构。据此,完成第 7、8 题。
图 1 图 2
7.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原因是( )
A.由火山岩和变质岩组成,坚硬、抗侵蚀 B.由石英砂岩组成,抗风化、侵蚀能力强
C.是褶皱山的背斜部分,受挤压成块状 D.北方地区降水量大,受流水作用形成
8.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海洋沉积→地壳断裂抬升→风化侵蚀→部分岩层崩塌
B.地壳断裂→海洋抬升→岩层出露→风化、侵蚀、崩塌
C.海洋入侵→地壳断裂→岩层崩塌→风化、侵蚀、堆积
D.地壳抬升→海水下降→风化、侵蚀、堆积→固结成岩
土壤有机碳指土壤中各种形态的含碳有机物,可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土壤保水、保肥,并改善土壤结
构。全球每年由于土壤风蚀形成数十亿吨悬浮微粒,并损失大量的土壤有机碳。下图为东北平原土壤有机
碳风蚀损失量变化图。读图,完成第 9、10 题。
9.东北平原土壤有机碳风蚀最严重的季节和原因是( )
A.春季,升温快、少雨、多风,土壤干燥疏松 B.春季,冰雪融化,土壤潮湿,流水侵蚀加强
C.夏季,收割庄稼、平整土地,使土壤变疏松 D.冬季,低温、雨雪、大风,使土壤易被侵蚀
10.土壤有机碳风蚀严重的地区( )
①土壤肥力下降,大气污染加剧 ②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产量
第3页/共8页
③应深度翻耕土壤,并增施化肥 ④应增加地表覆盖物,种植防风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 年,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主体工程已近完成,
建成后如图所示。读图,完成第 11、12 题。
11.与公路相比,铁路运输( )
A.速度比较慢 B.客运量较小 C.灵活性较强 D.受天气影响小
12.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主要意义是( )
A.增加城区内交通运输方式 B.扩建了大兴机场配套设施
C.解决了北京交通拥堵问题 D.完善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
智能共享药柜(箱),是一种旨在解决市民紧急用药需求的公益设施。下图为智能共药柜存取药品流
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3 题。
13.智能共享药柜在城市商业区分布较多,主要原因是商业区( )
A.人流量大、交通便利、需求多样 B.人口聚集度全天内均较高
C.年轻人多,更善于使用信息技术 D.比其他功能区占地面积广
第4页/共8页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目前已形成北部矿业、中部水果业、沿海渔业和南部林牧业的区域经济
专业化生产格局。图甲为智利简图,乙为智利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14、15 题。
14.智利( )
A.位于安第斯山脉东坡,人口多分布在低纬度带
B.沿岸受寒流影响多海雾,上升流使渔获量丰富
C.从 b 到 c 的自然带景观差异,主导因素是地形
D.c 为常绿硬叶林带,受西风带和高压交替影响
15.智利被誉为“铜矿王国”,是我国最大的铜矿进口来源国。该国( )
①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成矿条件优越 ②与中国铜矿贸易的主导因素是资源和市场
③多元经济有利于规避矿产枯竭带来的风险 ④北部山区宜持续扩大采矿规模以应对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5题,共 55分。
16.(20 分)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其中长江源园区的面积占了 70%。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科院某科考队深入长江源园区的东部流域开展生态考察。图 1 是考察区域图,图 2 为直门达水文站
气候统计图。请你根据资料,结合所学,参与科考队的调查研究。
第5页/共8页
图 1 图 2
任务一考察地理环境
(1)说出长江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4 分)
长江源有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高原湿地。
(2)分析长江源湿地的形成原因。(4 分)
任务二调研生态变化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持续退化。2005 年,三江源自然
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开始实施。图 1 示意长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主要分布区,科学家对该地区工程
实施效果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和评估。
下表是工程实施前后(2004—2012 年)长江源园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统计数据表。
植被覆盖度变化分级/(%) 明 显 变 差 (<-轻微变差(-10~基本稳定(-2~轻微好转(2~明 显 好 转
10) -2) 2) 10) (>10)
工程实施前后植被覆盖度变化1.57 9.56 16.77 46.28 25.82
面积比重/(%)
(3)绘制统计图,概括长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并说出其主要措施。(7 分)
任务三探索科学管理和保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其中长江源园区 84%的面积被划为了核心保护区。
(4)分析长江源园区核心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5 分)
17.(8 分)全球最大“捕碳”工厂在冰岛运行。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6页/共8页
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全岛面积的 11.5%是冰川,全国活火山多达 30 座。
(1)分析冰岛成为“冰火之国”的原因。(3 分)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工“固碳”成为研究热点。2021 年,世界最大的“捕碳”工厂在冰岛雷克雅未
克附近启用。该工厂采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先通过特制风扇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提纯后再
与水混合,用泵送入地下约 1000米处,使之与玄武岩发生化学反应,矿化成碳酸盐类物质。该工厂每年可
将数千吨的二氧化碳“石化”封存,但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
(2)说明冰岛建“捕碳”工厂的优势条件。(5 分)
18.(10 分)马铃薯已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马铃薯喜温凉,耐寒、耐旱、耐贫瘠,需水量比小麦和水稻少 30%以上;其富含淀粉、蛋白
质、多种维生素等,但脂肪含量少。
材料 2:2015 年,农业部开始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图 1 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图 2 示意
1960—2010 年我国传统主粮作物和马铃薯每产一吨粮食所需土地面积的变化。
材料 3: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多样,如雪花粉、薯条、薯片等;其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
我国超 70%马铃薯种植在脱贫地区,成为众多原国家级贫困县的主导产业。
图 1 图 2
(1)试从地形、土地资源、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描述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分布特征。(6 分)
(2)结合马铃薯的特点,分析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4 分)
19.(10 分)2024 年 7 月,第 33 届夏季奥运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 2
第7页/共8页
巴黎是世界历史名城,形成于塞纳河畔古老的小镇,公元 13 世纪时发展到塞纳河两岸。伴随历史沿
革,巴黎不断调整城市规划并进行建设(图 1),直至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级大都市。
(1)概述巴黎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3 分)
巴黎市被分成 20个区。各区内建筑物多依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建筑群中心轴线地带内为绿化
园林区(带);城市各交通枢纽均以城市广场作为基本布局形式,且每条大街都通向一处纪念性建筑物。
图 2 为巴黎市中心以凯旋门为标志建筑的星形广场。
(2)分析巴黎城市格局对城市环境和发展的有利影响。(4 分)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巴黎城市规划的重点转为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在市区建立多中心结构,在郊区
建立新城镇体系。
(3)说明巴黎市做出上述规划调整的原因。(3 分)
20.(7 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在 2024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新
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如 AI大数据时代,智能算力即为“新质生产力”之一。相关
研究显示,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 1个百分点,可带来数字经济约 3.3‰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约 1.8‰的增
长。
材料 2:下图是 2022 年启动的“东数西算”工程释意和全国布局图。
结合“东数西算”工程中不同区域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