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二单元之能力提升卷(原卷版)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15分)
1、你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吗?(4分)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lǒngzhào(_________)着我。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niàng(_________)。
(3)又像一个rěnjùnbùjīn(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21·世纪*教育网
(4)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línglóngtītòu(____________________),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姹紫嫣红”与“万紫千红”重复了,删除其中一个即可。)www-2-1-cnjy-com
B、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方法。(“态度”和“明确”搭配不当,把“态度和”删去。)
C、改革开放后,众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主谓配搭不当,把“改善”改为“改良”)
D、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语序不当,产生歧义,应把“两个”调到“菜”的前面。)
3.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人物的连贯的话(80字之内)(4分)【来源:21cnj*y.co*m】
母亲 清泉 明星 奋发图强 精神支柱
4. 读图。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漫画的寓意。(4分)
二、背诵识记(7分)
5.古诗文默写
(1)《论语》中阐释“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 ,江春入旧年。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5)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6.【励志故事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3) 21*cnjy*com
7.【修改读后感】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再塑生命的人》的读后感,但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出处:21教育名师】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b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c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版权所有:21教育】
①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②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___句,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8.【拟写结束语】请你帮主持人设计一段活动结束语。(3分)
答:?
四、美文品析(共27分)
(一)阅读下文(11分)
忆 先 生
①按现在的规矩,应该称呼“老师”,我也的确这样叫他;但我心里却总以“先生”称呼他。
②他就是我上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张子清。
③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中出场的。——并不是他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打领带,而是因为衣着的笔挺整洁,使那几个“不修边幅”的同学感到不适应。——他轻轻带上门,把几本泛黄的书摆上讲桌,给我们上高中语文起始课。他如数家珍,几千年的文史经哲侃侃而谈,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如沐春风,引领我们进入语文的殿堂。我日后的迷恋文学,这节语文课便是一个发端。
④我默默地注视着先生,猜想那灰白色的中山装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⑤先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黄叶纷飞、秋雨连绵的日子。我们沉浸在作品优美的意境中。有一个同学突然提出问题:“老师,什么叫孤独?”他说:“深秋,静夜,冷雨轻轻拍打落叶,灯泡幽暗朦胧,独自倚窗沉思,那感觉就是孤独。”鸦雀无声,我们欣赏着完美的诠释。21cnjy.com
⑥有一段时间,我作文专喜欢以玄吓人,许多半懂不懂的诗文,被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至于满篇的前后引号此呼彼应。我交了一篇《走近余秋雨》。发还后,我看到的评语是:“拟给九十分:起笔新颖,给两分,收束照应开头,给三分,抄写给五分;其余的分,都给余秋雨。”一向自负的我不禁哑然失笑,欣然接受了这别致的批评。
⑦那天晚自习,评析《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练习。我对文中一段话的理解,与“教参”明显不同。先生用反常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宣布“以教参为准”。我霍地站起来,用一种挑衅的口气问:“老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前,我和他们(“教参”编写者)地位平等,凭什么用他们来否定我!”他一愣,随即赞赏地点头微笑,那神情足以让我感到自豪。课后,他对我说,类似的问题,许多年来,他提了无数次;我这样的反问,他等了好多年。?
⑧此后,我成了先生家的常客。他过得近乎清贫。有人说先生孤身一人,家里冷冷清清。我进他家,却总觉得是入芝兰之室,满庭芬芳。“孤芳一品自清高”的条幅,字体潇洒飘逸,很熨帖地挂在写字台前的墙上。旁置一盆兰花,清秀淡雅,脉脉的清香沁人心脾。先生任我翻动他的东西,就是不许触摸那兰花。后来我才听说,病逝的师母,是他大学同窗,和他同为高才生,单名一个“兰”字。
⑨高考填报志愿,从不干涉我们自由的先生,执意动员我报考上海的名牌大学,说那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会促使我更快地成长。我敷衍了他,志愿表上出现的净是省内的大学——因为我缺乏自信。
⑩报到前,我去看望先生,得到的是鼓励。但也看得出,他笑得很勉强。道别出来,脸上湿湿的,是泪。
(11)几天前,我怀着惊喜,捧读先生的来信,看着那熟悉的飘逸的字迹,铭刻在记忆里的影像又鲜活起来。虽然我令他失望,他却一直记挂着我的成长。我该如何报答先生呢?
9.第③段描写先生既用了外貌描写,又用了 ;既有正面描写,又有 ,表现出这位先生的特点是 。(3分)
10.先生对“孤独”的解释,表现了他的什么教学特点?(2分)
答:? 21教育网
【答案】善于启发引导(或“善于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能力。根据先生能形象地回答学生的提问,概括其在教学方面的特点。
11.谈谈你对先生所写作文评语的理解。(2分)
答:? www.21-cn-jy.com
12.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先生是怎样看待“教参”和学生的?(2分)
答:? 2-1-c-n-j-y
1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回忆了张子清先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阅读下文(8分)
学 会 说 话
海伦·凯勒
最初,我夜以继日地苦练,才使我最亲近的朋友能听懂我的意思。随后,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我反反复复练习发准每一个字音,练习各种音的自由结合。一直到现在,她还是每天不断地纠正我不正确的发音。
只有那些曾经教导过聋哑孩童说话的人才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我所必须克服的是什么样的困难。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
“妹妹就要能听懂我的话了。”这成了鼓舞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我常常欣喜若狂地反复念叨:“我现在不是哑巴了。”一想到我将能够自由自在地同母亲谈话,能够理解她用嘴唇做出的反应,我就充满了信心。当我发现,用嘴说话要比用手指说话容易得多时,真是惊讶不已。为此,我不再用手语字母同人谈话了。但莎莉文小姐和一些朋友依然用这种方式同我交谈,因为同唇读法相比,手语字母更方便些,我理解得更快些。
在这里,也许我应该说明一下盲聋人所使用的手语字母。那些不了解我们的人似乎对手语有些困惑不解。人们给我读书或同我谈话时,采用聋人所使用的一般方法,用一只手在我手上拼写出单词和句子。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说话者的手上,一方面不妨碍其手指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能很容易地感觉到他手指的运动。我的感觉和人们看书一样,感觉到的是一个个字,而不是单个的字母。同我谈话的人由于手指经常运动,因而手指运用得灵活自如,有些人字母拼写得非常快,就像熟练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打字一样。当然,熟练的拼写同写字一样,也成了我一种不知不觉的动作。
能用嘴说话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家。这一重要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踏上了归途。一路上,我和莎莉文小姐不停地用嘴说话,我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是为了抓紧一切时机尽量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不知不觉火车已经进站了,只见家里人都站在站台上迎接我们。一下火车,母亲一下把我搂在怀里,全身颤抖着,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默默无声地倾听我发出的每一字音。小妹妹米珠丽抓住我的手,又亲又吻,高兴得一个劲儿地蹦跳。父亲站在旁边一言不发,但慈祥的脸上却露出极其愉悦的神色。直到现在,我一想到此情此景,就不禁热泪盈眶,真好像是以赛亚的预言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山岭齐声歌唱,树木拍手欢呼!”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删减)
14.是什么激励着海伦“学会说话”的?(2分)
答:? 21·cn·jy·com
15.海伦学会说话必须克服的困难是什么?(2分)
答:?
1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答案】动作、神态 描写,表现了一家人对“我”的归来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方法,说明表现了人物什么心情。
17.首尾两段由“直到现在”领起的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什么?(2分)
答:?
(三)阅读下文(8分)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⑾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本文原题为《书》)
18、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说说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19、第⑤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20、一句话概括第⑧段内容,并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1、为什么“我” 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永不枯萎的树?( 2分)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1·c·n·j·y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2.下列各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 主人怪(责怪),问衡
B. 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 愿(希望)得主人书遍读之
C.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偿)
D.“饭疏食饮水 (热水) 太丘舍去(离开)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衡乃穿壁引其光( 于是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B.匡衡勤学而无烛 (表顺接,就)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接,却)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指学习) 下车引之(他,指元方)
D.以书映光而读(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
25.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赞叹颜回品德高尚,是因为他有安贫乐道的节操,身处贫困,却专注于做学问,自得其乐。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是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慨叹,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
C.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读书的勤奋刻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看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对不义之财的鄙夷,“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说六十岁时听力有变化了,七十岁时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限制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27.母爱,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孤单的时候送来温暖;友情,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恩师,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迷惘的时候指点迷津;理想和信念,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气馁的时候唤醒勇气和希望……21*cnjy*com
请以“心中的阳光”(或“我心中的阳光”)为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抒发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地名、校名、人名。
人教版七年级上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二单元之能力提升卷(解析版)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15分)
1、你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吗?(4分)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lǒngzhào(_________)着我。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niàng(_________)。
(3)又像一个rěnjùnbùjīn(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21cnjy.com
(4)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línglóngtītòu(____________________),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
【答案】(4分)(1)笼罩 (2)酝酿(3)忍俊不禁 (4)玲珑剔透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姹紫嫣红”与“万紫千红”重复了,删除其中一个即可。)
B、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方法。(“态度”和“明确”搭配不当,把“态度和”删去。)
C、改革开放后,众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主谓配搭不当,把“改善”改为“改良”)
D、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语序不当,产生歧义,应把“两个”调到“菜”的前面。)
【答案】C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人物的连贯的话(80字之内)(4分)【来源:21cnj*y.co*m】
母亲 清泉 明星 奋发图强 精神支柱
【答案】略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读图。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漫画的寓意。(4分)
【答案】如:为人父母,不应对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或: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反而不利于子女的成长。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背诵识记(7分)
5.古诗文默写
(1)《论语》中阐释“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 ,江春入旧年。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5)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 海日生残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枯藤老树昏鸦 曲肱而枕之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默写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考题,考查方式多为填空。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了人生哲理,或是反映了生活的真谛,或是描绘了人物的情貌,或是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这里应注意“罔”“殆”等重点词的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6.【励志故事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3)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7.【修改读后感】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再塑生命的人》的读后感,但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b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c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①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②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___句,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答案】a句,“在……”介词短语与“被……”被动句连用,很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在”。b句最后问号改成句号。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拟写结束语】请你帮主持人设计一段活动结束语。(3分)
答:? 21*cnjy*com
【答案】示例: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在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21·cn·jy·com
【解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美文品析(共27分)
(一)阅读下文(11分)
忆 先 生
①按现在的规矩,应该称呼“老师”,我也的确这样叫他;但我心里却总以“先生”称呼他。
②他就是我上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张子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中出场的。——并不是他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打领带,而是因为衣着的笔挺整洁,使那几个“不修边幅”的同学感到不适应。——他轻轻带上门,把几本泛黄的书摆上讲桌,给我们上高中语文起始课。他如数家珍,几千年的文史经哲侃侃而谈,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如沐春风,引领我们进入语文的殿堂。我日后的迷恋文学,这节语文课便是一个发端。
④我默默地注视着先生,猜想那灰白色的中山装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⑤先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黄叶纷飞、秋雨连绵的日子。我们沉浸在作品优美的意境中。有一个同学突然提出问题:“老师,什么叫孤独?”他说:“深秋,静夜,冷雨轻轻拍打落叶,灯泡幽暗朦胧,独自倚窗沉思,那感觉就是孤独。”鸦雀无声,我们欣赏着完美的诠释。【出处:21教育名师】
⑥有一段时间,我作文专喜欢以玄吓人,许多半懂不懂的诗文,被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至于满篇的前后引号此呼彼应。我交了一篇《走近余秋雨》。发还后,我看到的评语是:“拟给九十分:起笔新颖,给两分,收束照应开头,给三分,抄写给五分;其余的分,都给余秋雨。”一向自负的我不禁哑然失笑,欣然接受了这别致的批评。2·1·c·n·j·y
⑦那天晚自习,评析《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练习。我对文中一段话的理解,与“教参”明显不同。先生用反常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宣布“以教参为准”。我霍地站起来,用一种挑衅的口气问:“老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前,我和他们(“教参”编写者)地位平等,凭什么用他们来否定我!”他一愣,随即赞赏地点头微笑,那神情足以让我感到自豪。课后,他对我说,类似的问题,许多年来,他提了无数次;我这样的反问,他等了好多年。?
⑧此后,我成了先生家的常客。他过得近乎清贫。有人说先生孤身一人,家里冷冷清清。我进他家,却总觉得是入芝兰之室,满庭芬芳。“孤芳一品自清高”的条幅,字体潇洒飘逸,很熨帖地挂在写字台前的墙上。旁置一盆兰花,清秀淡雅,脉脉的清香沁人心脾。先生任我翻动他的东西,就是不许触摸那兰花。后来我才听说,病逝的师母,是他大学同窗,和他同为高才生,单名一个“兰”字。
⑨高考填报志愿,从不干涉我们自由的先生,执意动员我报考上海的名牌大学,说那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会促使我更快地成长。我敷衍了他,志愿表上出现的净是省内的大学——因为我缺乏自信。
⑩报到前,我去看望先生,得到的是鼓励。但也看得出,他笑得很勉强。道别出来,脸上湿湿的,是泪。
(11)几天前,我怀着惊喜,捧读先生的来信,看着那熟悉的飘逸的字迹,铭刻在记忆里的影像又鲜活起来。虽然我令他失望,他却一直记挂着我的成长。我该如何报答先生呢?
9.第③段描写先生既用了外貌描写,又用了 ;既有正面描写,又有 ,表现出这位先生的特点是 。(3分)2-1-c-n-j-y
【答案】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 仪容整洁(或“注重仪表”)、学识渊博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先生对“孤独”的解释,表现了他的什么教学特点?(2分)
答:?
【答案】善于启发引导(或“善于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能力。根据先生能形象地回答学生的提问,概括其在教学方面的特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谈谈你对先生所写作文评语的理解。(2分)
答:?
【答案】①对优点稍加肯定,主要指出过多引用余秋雨文章句子的问题;②委婉而诙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先生是怎样看待“教参”和学生的?(2分)
答:?
【答案】①不迷信“教参”,只 是把它当作参考资料;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他提了无数次”说明先生也不迷信 “教参”;“他等了好多年”说明先生鼓励独立思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回忆了张子清先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学识、教学工作、对待学生。抒发了作者对先生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文(8分)
学 会 说 话
海伦·凯勒
最初,我夜以继日地苦练,才使我最亲近的朋友能听懂我的意思。随后,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我反反复复练习发准每一个字音,练习各种音的自由结合。一直到现在,她还是每天不断地纠正我不正确的发音。
只有那些曾经教导过聋哑孩童说话的人才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我所必须克服的是什么样的困难。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
“妹妹就要能听懂我的话了。”这成了鼓舞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我常常欣喜若狂地反复念叨:“我现在不是哑巴了。”一想到我将能够自由自在地同母亲谈话,能够理解她用嘴唇做出的反应,我就充满了信心。当我发现,用嘴说话要比用手指说话容易得多时,真是惊讶不已。为此,我不再用手语字母同人谈话了。但莎莉文小姐和一些朋友依然用这种方式同我交谈,因为同唇读法相比,手语字母更方便些,我理解得更快些。
在这里,也许我应该说明一下盲聋人所使用的手语字母。那些不了解我们的人似乎对手语有些困惑不解。人们给我读书或同我谈话时,采用聋人所使用的一般方法,用一只手在我手上拼写出单词和句子。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说话者的手上,一方面不妨碍其手指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能很容易地感觉到他手指的运动。我的感觉和人们看书一样,感觉到的是一个个字,而不是单个的字母。同我谈话的人由于手指经常运动,因而手指运用得灵活自如,有些人字母拼写得非常快,就像熟练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打字一样。当然,熟练的拼写同写字一样,也成了我一种不知不觉的动作。www-2-1-cnjy-com
能用嘴说话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家。这一重要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踏上了归途。一路上,我和莎莉文小姐不停地用嘴说话,我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是为了抓紧一切时机尽量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不知不觉火车已经进站了,只见家里人都站在站台上迎接我们。一下火车,母亲一下把我搂在怀里,全身颤抖着,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默默无声地倾听我发出的每一字音。小妹妹米珠丽抓住我的手,又亲又吻,高兴得一个劲儿地蹦跳。父亲站在旁边一言不发,但慈祥的脸上却露出极其愉悦的神色。直到现在,我一想到此情此景,就不禁热泪盈眶,真好像是以赛亚的预言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山岭齐声歌唱,树木拍手欢呼!”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删减)21教育网
14.是什么激励着海伦“学会说话”的?(2分)
答:?
【答案】是海伦回报亲人、和亲人交流的渴望,这使她对成功充满了信心,从而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最终学会了说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海伦学会说话必须克服的困难是什么?(2分)
答:? 21*cnjy*com
【答案】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答案】动作、神态 描写,表现了一家人对“我”的归来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方法,说明表现了人物什么心情。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首尾两段由“直到现在”领起的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什么?(2分)
答:?
【答案】首段一句表现了莎莉 文老师对海伦持之以恒、不厌其烦的教育和帮助,以及海伦的感激之情;末段一句突出了海伦当时的兴奋程度,表现了学会说话对海伦的重大意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阅读下文(8分)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⑾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本文原题为《书》)
18、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说说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如蚁附膻”“蚕吞桑叶”“蜂儿采蜜”运用比喻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第⑤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神态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灯火下读书美丽的样子(1分),体现出母亲的入迷(痴迷,快乐,对我的巨大影响)(1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一句话概括第⑧段内容,并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我因为没有买到朝思暮想的《大地》而感到失落。(1分)表达了“我”对书的钟爱之情(1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为什么“我” 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永不枯萎的树?(2分)
【答案】“我”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影响,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1分),在阅读中受到浸润(或“形成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1分),开发出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分),获得快乐并受用终生(1分)。这便是“我”最大的成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1·世纪*教育网
22.下列各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 主人怪(责怪),问衡
B. 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 愿(希望)得主人书遍读之
C.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偿)
D.“饭疏食饮水 (热水) 太丘舍去(离开)
【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衡乃穿壁引其光( 于是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B.匡衡勤学而无烛 (表顺接,就)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接,却)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指学习) 下车引之(他,指元方)
D.以书映光而读(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
【答案】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赞叹颜回品德高尚,是因为他有安贫乐道的节操,身处贫困,却专注于做学问,自得其乐。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是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慨叹,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
C.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读书的勤奋刻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看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对不义之财的鄙夷,“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说六十岁时听力有变化了,七十岁时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限制了。www.21-cn-jy.com
【答案】D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答案】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凭这一点可以当老师了。⑵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27.母爱,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孤单的时候送来温暖;友情,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恩师,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迷惘的时候指点迷津;理想和信念,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气馁的时候唤醒勇气和希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请以“心中的阳光”(或“我心中的阳光”)为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抒发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例文:
我心中的阳光
踮起脚尖,想要碰触那遥不可及的烈日阳光,它是摸不透的,是触碰不及的,但却在我心中那片寒冷的冰川世界中带来了无限温暖。我的母亲便是我那一束独有的阳光。 【版权所有:21教育】
年少时幼,小时常把夜空中那悬挂着的月亮呼作“白玉盘”把散落的月光必做璀璨银饰。夏风缓缓吹拂过,屋内的一片黄灯渲染着整片天际,母亲将我环绕在身旁,轻声细语地与我道讲故事,那涓涓细流的故事情节仿佛将我带到了故事情景之中,充满惊险,充满欢乐,每当故事推动至令我担忧害怕之分时,母亲总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背部,并循循善诱地告诉我不要害怕,这只是一个故事罢了。在母亲的爱抚下,渐渐的我的心情平缓了许多,心中顿时也充满了一丝阳光也欣慰,带给我的却是满筐的母爱,夜幕临近,熟睡在旁的我,双脸上不经生出一轮笑意,那是幸福之笑。充满阳光的笑容。
时光在流逝,它如鲜花般美丽,它如溪水般潺潺。转眼间,我不再是一位充满童稚的孩子了,我早已长大,长成一位正处于青春年少之际的初三学生,迎面而来的却是一道道高端困难,使我灰心,使我气馁,使我毫不犹豫地想要退缩,在不经意间就满腔怒火地吼向我的母亲,但我的母亲却气怀大度,仿佛与生俱来的一股“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豪杰气魄,便不于我争论,或许我的母亲是善解人意的知性女性。再一次无意的谈话中我听到了这般话语,令我愧疚,令我难忘怀。她说“正处于初三这个花样年华之际,心中不经总是会萌发出一列类的苦难与困难,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时常向我发起脾气,但作为家长的我,不可以再向他们发起批评,这样反而使他们富有压力,在这种特殊时期内,应给予他们一些鼓励。”话语刚落 ,当时不争气的泪花,拼命地涌上心头,早已浸湿了眼眶,在处于初三这华年之际,正拥有着众多苦恼与烦躁的我,时常会对我的母亲发出莫名的怒气,在平常的我,头顶一朵黑色乌云,阴沉的脸庞。但却在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头顶上的乌云早已散去,阴转晴日的景象渐渐弥漫开来,灰沉的天空向我放射出一束温热的阳光,那便是我心中的阳光,不经意间散漫了全身,每一片大地。
涓涓细流的爱意,正是母亲所给予我的,那独有的温柔,那独有的豁达情怀正是母亲所拥有的,母爱啊,绵绵缠缠的与我,使我心怀的阳光洒满大地,母亲便是我心头间那一束阳光。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