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2: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时间
地点(西湖的望湖楼)
事件
苏 轼

题意: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了这首诗。
一、理解诗题,知晓作者
带着醉意而写
盛夏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走近作者
一、理解诗题,知晓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苏轼任杭州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诗,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zhē
juǎn
/
/
/
/
/
/
/
/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古诗描写的画面里有哪些景物?
黑云 山 白雨 船 风 望湖楼 水
2.古诗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雨前—雨中—雨后)
雨前
雨中
雨后
黑云翻墨未遮山
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一下子变了脸。顿时,乌云像打翻了的墨汁一样席卷而来,还未遮住远处的山峰。
黑云翻墨图
比喻
把密布的乌云比作打翻的墨水,写出乌云的颜色之黑和覆盖范围之大。
雨前
白雨跳珠乱入船
比喻
把白色的雨点比作跳动的珍珠,写出了雨势猛,雨点大,展现了暴雨的壮观。
这是一场什么雨?
骤雨,来得快,去的也快。
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呢?
倾盆大雨、狂风骤雨
雨中
白雨跳珠乱入船
白雨跳珠图
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白色的雨点像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了船里。
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狂风卷地图
忽然,一阵大风把天上的乌云吹散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
贴着地面席卷而过的风
“忽”字写出风来的急,天色变化快
雨后
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天一色图
这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面水天映照,景象异常奇丽。
雨后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未遮山”“忽吹散”表现出了这场雨的什么特点?
“未遮山”是指翻滚的黑云来势汹汹却还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就来了,
“忽吹散”是指转眼这片云就被风吹散了,这场雨就停了。
雨来得猛,去得也快。
借助注释,试着说说诗歌大意。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站在望湖楼上,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此情此景,作者的感受是?

醉在西湖的美景中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狂风卷地图
水天一色图
再回顾,给每句诗取小标题
云、风、雨、水在这几幅画面中分别有什么特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浓
雨大
风快
湖水静
动静变化之快

色、声
动态
静态
再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前三句用较快的节奏读出阵雨来势之急,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惊奇的感觉;最后一句语速放缓,读出雨后湖面平静之感。从而感受到动静变化之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主旨概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雨急
狂风——卷地
湖水——如天
景奇
忽雨忽晴景象壮观
变幻迅疾令人惊叹
背诵全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拓展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