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三课,包括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三个子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腐败,民不聊生,洪秀全领导农民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来侵略者,不过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启示世人农民阶级不能挽救中国,而后又接连出现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发起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因此本课在位置上上承接前两课两次鸦片战争,后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先前已经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知道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认识到清政府统治腐败是其两次战争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根本原因,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农民起义起到了铺垫作用。八年级学生初步具备材料研读、归纳概括等历史学系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大部分的知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材料研读等方式学习,对于“永安建制”的史实名称、农民阶级局限性等知识需要教师多加启发。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图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到覆灭的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相关史实,感悟农民阶级的斗争精神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难以实行,以及失败原因等问题的分析探究,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四、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五、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材料研读、情境体验。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以动画导入,请同学观看动画,了解洪秀全的“辛酸奋斗史”,进而导入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跟随动画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情况。 动画导入,激发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天国梦”起——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1.洪秀全其人 出示洪秀全雕塑图片、人物扫描和时间轴,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按时间顺序简要介绍洪秀全的主要事迹。 阅读材料,捕捉关键信息,回答: 洪秀全1829年16岁科举落第;1836年23岁科举再落第,收到《劝世良言》;1837年24岁科举三度落第,卧病“升天”见“上帝”,读《劝世良言》;1844起与冯云山一同在两广地区组织“拜上帝会”吸纳贫苦农民为信徒。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洪秀全主要事迹的方式,快速了解洪秀全其人,为学习下一知识点作铺垫。
起义原因 出示三则文字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合作交流,这场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对学生行为表示赞扬,并提出其实在宗教上也为农民起义的爆发做好了准备。 阅读材料,讨论回答: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图片,发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多重原因,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
宗教准备 出示三则史料,讲授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进而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合作探究找到材料中所体现的主要特点。 合作探究,回答: 洪秀全借助西方宗教的外衣,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千百年来农民的平均主义理想,以“上帝次子”的名义,号召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平均的大同社会。 通过小组交流、研读史料,找到问题答案,培养其史料研读、史料实证的能力。
贰·“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 出示地图、起义图片和时间轴,出示“开始:金田起义”小题纲,请学生结合课本14页,了解金田起义相关知识。 【回答】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自主学天国运动的开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永安建制 继续出示地图和时间轴,提示学生阅读课本15页,想一想太平天国是何时初步建立起了政权组织呢? 【提问】同学们,你们所述 的这一历史过程称之为“永 安建制”,是太平天国初步 【回答】不久,洪秀全被称为“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称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受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通过叙述永安建制的历史过程,分析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建设的利弊,培养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的
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你们能从这样的政权组织建设上发现哪些信息呢?这样的组织建设能够一直有利于太平天国吗?请大家热烈讨论。 知道“永安建制”这一历史事件。 踊跃讨论,发现太平天国的政权组织仍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初期,利于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同时为天王和东王的争权埋下了隐患。 能力,培养辩证思维。
3.定都天京 【提问】继续出示地图、时间轴,引导学生概括永安建制后都发生了哪些事? 引导学生思考定都天京标志着什么? 【讲授】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回答】1852年春,太平军永安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虽然冯云山、萧朝贵在进军途中牺牲,但队伍发展至50万人。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回答】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同清王朝对峙。 在地图、课本提示下,依次发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分析定都天京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历史分析的能力。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出示《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内容,思考如下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中分配土地的方法?目的?分配社会财富的方法? 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农民,你支持这一纲领吗?这个纲领能否成功推行? 【提问】结合先前学习的内容,结合课本15页想一想:如何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我们要从积极性、消极性两方面来考虑。 【回答】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收归圣库,平均分配,即“圣库制度”。 情境体验,假设自己是一名农民,会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得到农民的拥户,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具有进步的革命性。但是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社会财富在当时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回答】积极性: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消极性: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通过出示《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分配方法、目的以及如何评价制度内容等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辩证思维。
5.北伐、西征 出示地图、图片、文字材料和北伐、西征的题纲,请同学结合材料及课本16页,找到太平军北伐、西征的目的、结果和意义。 【回答】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结果是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意义是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课本中对这一内容有明确的文字叙述,学生概括有助于其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
6.天京事变 【提问】出示两张图片和两则文字材料,你们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提问】出示“天京事变的经过”动画和图片,请学生观看动画,结合课本16页,天京事变是何时爆发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回答】领导者从追求平等,到开始贪图享乐,争权夺利。 【回答】1856年爆发天京事变,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通过归纳概括文字材料,得出领导者后期贪图享乐的结论,为学习天京事变的爆发作铺垫。
7.挽救措施 【提问】为了挽救不利局面,洪秀全是如何做的? 【提问】洪仁玕做了什么呢? 出示《资政新篇》的部分内容,请同学观察内容,尝试评价《资政新篇》。 【回答】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还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回答】他写成了《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同。 【回答】从积极性、消极性两方面评价《资政新篇》,认识到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由于天京事变,自然而然过渡到太平天国的挽救措施,启发学生自主找到《资政新篇》的内容,且正确评价,树立唯物史观,认识到当时历史条件下,《资政新篇》无法付诸实践。
叁·“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天京陷落 出示地图,请同学结合课本17页,看一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结局是什么呢? 出示太平天国过程图,再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过程。 【回答】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后来,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逼近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回师救援,终未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有了先前的学习,不难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的结局。自主归纳概括天京陷落的历史过程,清晰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过程。
2.失败原因 出示三则材料和图片,标出关键词,请同学据此找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提问】从阶级角度来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回答】统治阶级腐化;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中外的联合绞杀。 【回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从历史事件中得出启示。
3.历史意义 出示两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回答】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材料研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三)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忧患,以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阶级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经过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过程,是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虽然受到农民阶级的局限及中外反动联合势力绞杀而以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在思维导图提示下跟随老师一同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堂小结,串联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记忆。
九、随堂练习 4道选择题(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