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1:42:57

文档简介

12 醉翁亭记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B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行者休于树
C.佳木秀而繁阴 D.颓然乎其间者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B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云归而岩穴暝
C.故自号曰醉翁也 D.至于负者歌于途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
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
A.成语“峰回路转”“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B.“唐宋八大家”中,韩愈、范仲淹是唐朝时期的人。
C.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他人称。
D.“射”是指投壶,是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射者中,弈者胜。
译文: 投壶的投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 一年四季的景色不一样,人们的乐趣也没有穷尽。 
(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7.默写。
(1)山水可显品格。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两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点明作者意不在酒,在山水,把他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写得含蓄不露。
(2)《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环滁皆山也 ”。
(3)《醉翁亭记》中表明作者自称“醉翁”由来的句子是“ 饮少辄醉 , 而年又最高 , 故自号曰醉翁也 ”。
(4)《醉翁亭记》中点明欣赏山水的乐趣与酒的关系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课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B.课文善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
9.文中第二段是如何将山中美如画面般的景色呈现出来的
答: 抓住了山间景物最具特色的两个时间段,突出琅琊山朝暮和四季景物的变化之美;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语言精确贴切,句式变化,错落有致,赋予景物变化之美。 
10.【教材思考探究三变式】本文以“乐”贯串全文,除太守之乐外,还写了哪几种“乐” 从太守之乐中你读出了什么
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作者治理滁州的功绩、与民同乐的思想和热爱山水之情。 
常识积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题理解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流露出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名师点拨
人走景移的“移步换景”
  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写醉翁亭,而是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先从远处落笔,写“环滁皆山也”;接着“望”“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然后跟着作者脚步到琅琊山,“山行六七里”之后,达到酿泉,最后描写醉翁亭。这种写法既交代了醉翁亭周围环境,又使得景物具有层次感。
易混辨析
伛偻提携·黄发垂髫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也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C )
A.与海相若   若:像
B.风云开阖 阖:关闭
C.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玩:嬉戏
D.玉之言盖有讽焉 盖:大概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译文: 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 
(2)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译文: 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 
13.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快哉亭”得名的缘由。(不超过30字)
答: 一是可以看到附近的美丽风景,二是可以品味前人的风范和事迹。  12 醉翁亭记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行者休于树
C.佳木秀而繁阴 D.颓然乎其间者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云归而岩穴暝
C.故自号曰醉翁也 D.至于负者歌于途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
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成语“峰回路转”“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B.“唐宋八大家”中,韩愈、范仲淹是唐朝时期的人。
C.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他人称。
D.“射”是指投壶,是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2)射者中,弈者胜。
译文: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
(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7.默写。
(1)山水可显品格。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 ”两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点明作者意不在酒,在山水,把他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写得含蓄不露。
(2)《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
(3)《醉翁亭记》中表明作者自称“醉翁”由来的句子是“ , , ”。
(4)《醉翁亭记》中点明欣赏山水的乐趣与酒的关系的句子是“ , ”。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B.课文善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
9.文中第二段是如何将山中美如画面般的景色呈现出来的
答:
10.【教材思考探究三变式】本文以“乐”贯串全文,除太守之乐外,还写了哪几种“乐” 从太守之乐中你读出了什么
答:
常识积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题理解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流露出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名师点拨
人走景移的“移步换景”
  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写醉翁亭,而是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先从远处落笔,写“环滁皆山也”;接着“望”“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然后跟着作者脚步到琅琊山,“山行六七里”之后,达到酿泉,最后描写醉翁亭。这种写法既交代了醉翁亭周围环境,又使得景物具有层次感。
易混辨析
伛偻提携·黄发垂髫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也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 ”玉之言盖有讽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与海相若   若:像
B.风云开阖 阖:关闭
C.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玩:嬉戏
D.玉之言盖有讽焉 盖:大概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译文:
(2)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译文:
13.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快哉亭”得名的缘由。(不超过30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