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诗词三首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
A.停杯投箸不能食(筷子) B.直挂云帆济沧海(补益)
C.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D.但愿人长久(只)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A.《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D.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言律诗,音韵华美;苏轼的《水调歌头》是比较典型的双调词,语句悠扬,摇曳多姿。
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D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4.默写。
(1)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勉。
(2)李白在《行路难》中连用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的诗句是“ 停杯投箸不能食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5)中秋佳节,苏轼对月怀人,欢饮达旦,面对一轮孤月,陡然发问:“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6)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
B.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比喻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两个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一展宏才、有为当世。
D.全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情感变化。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曾经波涛滚滚的黄河,被寒冰凝冻,对岸遥望可及,渡船却无法前行;巍巍太行霜压雪盖,不见路途,想攀高望远却寸步难行。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问题。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C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D.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8.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从哲理的角度赏析此联。
答: 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阅读《水调歌头》,完成问题。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明月几时有 ”作者开篇发问,写出了对宇宙的疑惑,流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我欲”“又恐”既写出词人对月宫的向往又担心那里高寒难耐,体现作者的矛盾心理。
C.“婵娟”指月宫中的嫦娥,“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渴望与嫦娥分享这美好的月光。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10.请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 这几句词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无法避免的。告诉我们应该接受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珍惜每一刻的喜悦和团聚。
常识积累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称他为“诗仙”,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迈奔放,想象丰富,与杜甫合称“李杜”。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其诗刚健豪迈,雄浑老苍,有“诗豪”之称。
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其词豪壮、雄浑。
主题理解
1.《行路难(其一)》:这首诗以行路难来描绘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言律诗写出了诗人二十多年辗转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但其中也暗含着积极进取、坚定乐观的精神。
3.《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的描写,抒发了词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表现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
名师点拨
诗歌的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开头两句,词人不只是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沉思忖。
B.“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词人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哀。
C.“新凉”表示时节是初秋,“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表达出作者的人生倏忽之感。
D.本词与《水调歌头》都借景抒怀,渲染了“寒”“凉”的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
12.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这首《西江月》两首词的下阕中,月都成了苏轼笔下的抒情载体,试分析两首词借“月”抒发的不同情感。
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月”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西江月》借“月”表现了词人中秋明月无人共赏的孤独、落寞和悲苦的情感。 14 诗词三首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停杯投箸不能食(筷子) B.直挂云帆济沧海(补益)
C.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D.但愿人长久(只)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D.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言律诗,音韵华美;苏轼的《水调歌头》是比较典型的双调词,语句悠扬,摇曳多姿。
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4.默写。
(1)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 ”自勉。
(2)李白在《行路难》中连用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的诗句是“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的诗句是: , 。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5)中秋佳节,苏轼对月怀人,欢饮达旦,面对一轮孤月,陡然发问:“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6)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 , , ”。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
B.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比喻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两个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一展宏才、有为当世。
D.全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情感变化。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问题。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D.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8.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从哲理的角度赏析此联。
答:
三、阅读《水调歌头》,完成问题。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明月几时有 ”作者开篇发问,写出了对宇宙的疑惑,流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我欲”“又恐”既写出词人对月宫的向往又担心那里高寒难耐,体现作者的矛盾心理。
C.“婵娟”指月宫中的嫦娥,“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渴望与嫦娥分享这美好的月光。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10.请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
常识积累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称他为“诗仙”,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迈奔放,想象丰富,与杜甫合称“李杜”。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其诗刚健豪迈,雄浑老苍,有“诗豪”之称。
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其词豪壮、雄浑。
主题理解
1.《行路难(其一)》:这首诗以行路难来描绘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言律诗写出了诗人二十多年辗转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但其中也暗含着积极进取、坚定乐观的精神。
3.《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的描写,抒发了词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表现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
名师点拨
诗歌的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开头两句,词人不只是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沉思忖。
B.“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词人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哀。
C.“新凉”表示时节是初秋,“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表达出作者的人生倏忽之感。
D.本词与《水调歌头》都借景抒怀,渲染了“寒”“凉”的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
12.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这首《西江月》两首词的下阕中,月都成了苏轼笔下的抒情载体,试分析两首词借“月”抒发的不同情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