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清明之际,各地纷纷开展 miǎn① 怀英烈活动,人们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不会忘记,在风雨 rú huì② 的年代,是革命先辈高擎信仰的火炬,义无反顾地踏上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途;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在敌人的威逼利诱、摧残折磨面前,是他们视死如归、威武不屈;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是他们挺身而出、英勇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chì③ 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身上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接续奋斗、勇往直前,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慰问,也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义无反顾 B.前仆后继 C.摧残 D.慰问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集。
B.鲁迅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至今仍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如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说《故乡》、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C.驳论也是一种论证,只不过是论证对方论点不正确。驳论一般是先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反驳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
D.驳论常用的反驳方式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驳论据和驳论证最终是为了驳论点。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4.以下论据不属于对方的一项是 ( )
A.自夸“地大物博”。
B.只希望着国联。
C.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5.对下面句中“中国人”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句中的“中国人”指所有中国人。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句中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及御用文人。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句中的“中国人”指广大人民。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句中“中国人”指一部分中国人。
6.文章第3~5段从哪两个方面反驳了对方的论点 请你结合第3段分析文章论证的严密性。
答:
主题理解
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失去信心的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文脉梳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易混辨析
前仆后继 前赴后继
【同】都有英勇奋斗、不断前进的意思。
【异】“前仆后继”侧重于不怕牺牲,多形容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前赴后继”侧重于英勇奋进,多形容不怕艰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举例】(1)多少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为了建立新中国,无数英勇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冲向了战斗的第一线。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从放羊娃到全国技术能手,距离有多远 这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走过的追梦路。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他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儿时家境困难,寒暑假要放羊、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后,他刻苦学习焊接技能;走向工作岗位,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终于成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回顾师延财的成长,我们看到,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的时代,青年人若想成功,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师延财的经历,便是许多青年成长的缩影。有梦想、志存高远,有行动、脚踏实地,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为国家争光,曾是00后小伙马宏达的梦想。备赛期间,他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一双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劳保鞋,在他脚上两个月就磨破底。终于,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对青年人来说,在校园中学习,就要孜孜不倦、打好基础;在职场上打拼,就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方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 ”真正踏上追梦之旅后,沿途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江苏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创业伊始,由于缺乏务农经验,第一季的种植曾遭遇失败。然而,怀着当好新时代“新农人”的志向,她不断探索大田数字化种植模式,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回首来时路,“直面困难,未来可期”是她对大学生们的寄语。
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或许一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或许第一份工作不够满意,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灰心丧气、萎靡不振只会停滞不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勇方能成就梦想。青年人要用微笑面对挑战,用执着迎接风雨,许多成功都是从困苦中开出的希望之花,要坚信:“困难乃见才,不止将有得。”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要志存高远,行路要脚踏实地。坚定出发吧,勇往直前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概括本文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青年人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B.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
C.志存高远,应不忘最初的梦想
D.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8.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选文第一段中举出师延财踏实努力的例子作事实论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二段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青年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C.“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以放在第五段来论述追梦之路充满艰辛。
D.选文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向青年发出“坚定出发”“勇往直前”的号召。
9.选文第五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
10.结合选文第六段,说说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答:
综合探究练综合实践 合作探究
11.班级决定举行“学鲁迅,谈脊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反动势力,求神拜佛失自信
下联:民族英雄,
(2)鲁迅先生的笔犹如投向敌人胸膛的匕首。下列各句排列最能充分表达鲁迅先生对“中国的脊梁”的赞叹且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②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③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④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⑤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A.⑤④③①② B.②④③⑤①
C.②①③⑤④ D.③⑤④②①
(3)在活动中,有一个板块叫“片言只语话鲁迅”,下面是一个同学的发言,请写出你的发言。
鲁迅——扛住黑暗的闸门,放众多后来者走进了光明的世界,而自己宁愿被黑暗吞噬。
答:
随文写法练写法借鉴 笔下生花
12.这篇驳论性杂文,针对当时舆论界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批驳。请你针对下面观点,写一段驳论文字。
观点:文明习惯靠自律养成。
答:第五单元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清明之际,各地纷纷开展 miǎn① 缅 怀英烈活动,人们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不会忘记,在风雨 rú huì② 如晦 的年代,是革命先辈高擎信仰的火炬,义无反顾地踏上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途;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在敌人的威逼利诱、摧残折磨面前,是他们视死如归、威武不屈;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是他们挺身而出、英勇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chì③ 炽 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身上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接续奋斗、勇往直前,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慰问,也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义无反顾 B.前仆后继 C.摧残 D.慰问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C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集。
B.鲁迅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至今仍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如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说《故乡》、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C.驳论也是一种论证,只不过是论证对方论点不正确。驳论一般是先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反驳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
D.驳论常用的反驳方式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驳论据和驳论证最终是为了驳论点。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4.以下论据不属于对方的一项是 ( D )
A.自夸“地大物博”。
B.只希望着国联。
C.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5.对下面句中“中国人”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D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句中的“中国人”指所有中国人。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句中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及御用文人。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句中的“中国人”指广大人民。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句中“中国人”指一部分中国人。
6.文章第3~5段从哪两个方面反驳了对方的论点 请你结合第3段分析文章论证的严密性。
答: 从“他信力”和“自欺力”两方面反驳了对方的观点。文章第3段用两个假设复句,针对对方的三个论据,运用层层剥茧的方法直接批驳,指出其虚伪性和欺骗性,抨击其卖国行径。
主题理解
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失去信心的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文脉梳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易混辨析
前仆后继 前赴后继
【同】都有英勇奋斗、不断前进的意思。
【异】“前仆后继”侧重于不怕牺牲,多形容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前赴后继”侧重于英勇奋进,多形容不怕艰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举例】(1)多少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为了建立新中国,无数英勇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冲向了战斗的第一线。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从放羊娃到全国技术能手,距离有多远 这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走过的追梦路。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他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儿时家境困难,寒暑假要放羊、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后,他刻苦学习焊接技能;走向工作岗位,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终于成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回顾师延财的成长,我们看到,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的时代,青年人若想成功,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师延财的经历,便是许多青年成长的缩影。有梦想、志存高远,有行动、脚踏实地,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为国家争光,曾是00后小伙马宏达的梦想。备赛期间,他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一双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劳保鞋,在他脚上两个月就磨破底。终于,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对青年人来说,在校园中学习,就要孜孜不倦、打好基础;在职场上打拼,就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方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古人说:“志不笃者,不能力行。”真正踏上追梦之旅后,沿途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江苏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创业伊始,由于缺乏务农经验,第一季的种植曾遭遇失败。然而,怀着当好新时代“新农人”的志向,她不断探索大田数字化种植模式,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回首来时路,“直面困难,未来可期”是她对大学生们的寄语。
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或许一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或许第一份工作不够满意,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灰心丧气、萎靡不振只会停滞不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勇方能成就梦想。青年人要用微笑面对挑战,用执着迎接风雨,许多成功都是从困苦中开出的希望之花,要坚信:“困难乃见才,不止将有得。”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要志存高远,行路要脚踏实地。坚定出发吧,勇往直前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概括本文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A.青年人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B.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
C.志存高远,应不忘最初的梦想
D.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8.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C )
A.选文第一段中举出师延财踏实努力的例子作事实论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二段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青年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C.“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以放在第五段来论述追梦之路充满艰辛。
D.选文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向青年发出“坚定出发”“勇往直前”的号召。
9.选文第五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 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话,阐述志向的重要性;有力地证明了“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10.结合选文第六段,说说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答: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有信心(乐观),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
综合探究练综合实践 合作探究
11.班级决定举行“学鲁迅,谈脊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反动势力,求神拜佛失自信
下联:民族英雄, 示例:顶天立地是脊梁
(2)鲁迅先生的笔犹如投向敌人胸膛的匕首。下列各句排列最能充分表达鲁迅先生对“中国的脊梁”的赞叹且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②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③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④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⑤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A.⑤④③①② B.②④③⑤①
C.②①③⑤④ D.③⑤④②①
(3)在活动中,有一个板块叫“片言只语话鲁迅”,下面是一个同学的发言,请写出你的发言。
鲁迅——扛住黑暗的闸门,放众多后来者走进了光明的世界,而自己宁愿被黑暗吞噬。
答: 示例:鲁迅——一位以文为火炬,在黑暗中点燃星星之火,照亮后来人前进道路的不屈斗士。
随文写法练写法借鉴 笔下生花
12.这篇驳论性杂文,针对当时舆论界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批驳。请你针对下面观点,写一段驳论文字。
观点:文明习惯靠自律养成。
答: 示例: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有的人认为文明习惯可以靠自律养成,如果这样,各种法律条文、规章制度都将不需要存在。文明习惯不能靠自律来养成,文明是管出来的。在权利与义务这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近期,国内多地出台针对“不文明养犬”的处罚规定,严厉处罚“遛狗不牵绳”等行为,也正是看到了“管理”之于文明养犬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