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沁园春·雪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1:47:33

内容文字预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以联想到雪后天晴时,红装sù guǒ① 的大地,润如油膏的沃土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冬天,鹅毛般的白雪飘落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象。夏天,路两边群山起伏,林海莽莽,在绿色的林海中间还点zhuì② 着一簇簇小黄花。处处让我们领略祖国江山的妖ráo③ 美好,沉醉美景之中,让人们不由得想写一篇风骚的文章。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润如油膏    B.万里雪飘 
C.莽莽      D.风骚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标题,“雪”是词牌名。
B.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C.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在《沁园春·雪》中是指文章辞藻,或指代文学才华。
D.词作为一种体裁,脱胎于音乐。很多词本身是可以谱曲歌唱的。
4.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5.默写。
(1) , ,万里雪飘。
(2)大河上下, 。
(3)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
(4)须晴日, , 。
(5)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6) , ,还看今朝。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6.下列画面没有在诗歌中出现的一项是 ( )
A.独立寒秋图     
B.主宰沉浮图
C.峥嵘岁月图
D.中流击水图
7.“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为读者所赞赏,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答:
8.试比较这首词和《沁园春·雪》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9.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里的“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气势磅礴,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
B.“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写诗人瞭望海面,却看不见渔船,表现了大海的辽阔。
C.“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画面十分壮丽。
D.“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说即使改朝换代,也还是秋风萧瑟的凄凉面貌,不禁令人感到无奈。
10.“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11.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写词人久久伫立在六盘山顶,目送着雁群向南飞去,寄托了词人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之情。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钢铁般的誓言和雄心,表现出词人藐视一切困难和一切敌人的宏伟气魄。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景物描写同上图“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色彩鲜明,境界壮阔。
D.“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抒情言志慷慨激昂,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13.这首诗上阕一、二两句写出了六盘山秋天的景象,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这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以联想到雪后天晴时,红装sù guǒ① 素裹 的大地,润如油膏的沃土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冬天,鹅毛般的白雪飘落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象。夏天,路两边群山起伏,林海莽莽,在绿色的林海中间还点zhuì② 缀 着一簇簇小黄花。处处让我们领略祖国江山的妖ráo③ 娆 美好,沉醉美景之中,让人们不由得想写一篇风骚的文章。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润如油膏    B.万里雪飘 
C.莽莽      D.风骚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A.《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标题,“雪”是词牌名。
B.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C.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在《沁园春·雪》中是指文章辞藻,或指代文学才华。
D.词作为一种体裁,脱胎于音乐。很多词本身是可以谱曲歌唱的。
4.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C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5.默写。
(1)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2)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
(3)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
(4)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5)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6)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6.下列画面没有在诗歌中出现的一项是 ( B )
A.独立寒秋图     
B.主宰沉浮图
C.峥嵘岁月图
D.中流击水图
7.“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为读者所赞赏,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答: “万类”将秋天所有有生命的景物摄入笔下,彰显出一种宏伟的气魄;“霜天”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象;“竞”突出了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种向上的力量。这句词意境开阔,为人赞赏。 
8.试比较这首词和《沁园春·雪》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 《沁园春·雪》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由大好河山引出英雄人物,表现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沁园春·长沙》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9.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前两句里的“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气势磅礴,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
B.“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写诗人瞭望海面,却看不见渔船,表现了大海的辽阔。
C.“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画面十分壮丽。
D.“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说即使改朝换代,也还是秋风萧瑟的凄凉面貌,不禁令人感到无奈。
10.“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倾注了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 
11.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答: 联想到了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及其《观沧海》一诗。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写词人久久伫立在六盘山顶,目送着雁群向南飞去,寄托了词人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之情。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钢铁般的誓言和雄心,表现出词人藐视一切困难和一切敌人的宏伟气魄。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景物描写同上图“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色彩鲜明,境界壮阔。
D.“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抒情言志慷慨激昂,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13.这首诗上阕一、二两句写出了六盘山秋天的景象,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这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 示例: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碧空万里飘着几缕淡淡的白云,停立山顶,极目凝望着一行行南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失在碧空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