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重大发明及其影响;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一、人们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19世纪后半叶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推翻幕府统治,确立新体制;1870年,法国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做出的,相反,他们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机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科学和技术结合,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2、技术: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3、市场:
4、资金:
5:原料: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都刺激了工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沦为原料产地。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石油化工的产生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电的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新一轮企业兼并的高潮,出现了350多个托拉斯组织,数万个企业被兼并,在这次兼并高潮中,美孚石油公司演变成控股的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当代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前身),他改变了董事会兼所有者与管理者于一身的状况,形成金字塔结构。由母公司控制着41家子公司,子公司又控制着70个孙公司,孙公司又有自己的下属公司与企业,其资本的集中程度大为加强。(1)材料表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2)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到一定程度第一次第二次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开始部门棉纺织业(轻工业)重工业突出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的广泛应用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阶段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发生范围科技结合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阅读课本36页,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体现出的显著特点。 材料一,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这60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进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600年。”
导致“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分别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纪初出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也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依据材料二,分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商品、资本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第二次工业革命” 应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亚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些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
(3)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近代化进程;
(4)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体系的历史。巩固练习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 ( )A、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A2、读图判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C姓名
刘俊梅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高唐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教材分析
19世纪70—90年 代,世界正经历一场以“电”的发现和利用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 时进行。它的兴起不仅给资本主义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而且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广泛的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二、学生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理念:运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特点、原因与资本主义市场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辩证地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代价。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PPT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采用学生分组教学的方式下,用PPT的方式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课堂的活动安排,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
2、使用技术:PPT制作技术、视频截取和组合、制作思维导图、录制课前学习视频等。
3、在课堂小结部分使用概念图做成简洁的知识列表,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图片: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思考并回答问题,情感共鸣
音频、视频
讲授
分析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影响、评价三个模块展开讲述,进行重难点点拨
教师引导分析材料后,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课件所出示问题
文字史料、图片资料PPT
探究
探究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案题目;针对不会的问题小组内合作探究
探究案
建构
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
自主建构
思维导图、概念图
复习
对教材进行总结
回顾教材内容
PPT
训练
精选试题
限时完成反馈练习
课件习题
评价
教师引导、点评
小组讨论成员互评
评价标准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堂课的设计构思,从导学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从导入新课到最后的总结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主题鲜明、前后连贯、过渡衔接自然,因此,大的主题框架要突出,细节方面也尤其要注意,细节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整堂课。围绕着主题整合教材,补充材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选择有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