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7: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邱少云
导入一
我的战友邱少云
9
*
以第几人的视角写的?
第三人的视角
1952年10月11日,抗美援朝中,朝鲜391高地反击战前夜,邱少云随部队潜伏,以待次日傍晚配合大部队进攻。
背 景 资 料
山坳 干涸 蜷一下腿
伪装 钉住 落空 拗不过
ào
我会读

quán
wěi
dìnɡ
luò
山坳 干涸 蜷一下腿
伪装 钉住 落空 拗不过
niù
把握生字词
多音字
_____钉子
_____钉扣子

dīnɡ
dìnɡ
____发觉
____睡觉

jué
jiào
___落后
___落枕

luò
lào
___丢三落四

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计划落( )空了。
元元终于改掉了丢三落( )四的毛病。
落( )枕的治疗方法很多。
luò

lào
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思考:
1.课文共几段?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
5.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16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争中,“我”和邱少云在连队执行潜伏任务,通过“我”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活动,记叙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烈痛苦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天亮以前
黄昏时
约莫11点钟的时候
时间顺序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4.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部分
山沟潜伏
1—6
壮烈牺牲
7—13
冲锋报仇
14—15
永远铭记
16
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读过英雄黄继光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位抗美援朝英雄。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有什么联系。
这段阅读提示告诉了我们本课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是哪两个问题呢?
品读山沟隐藏部分(1-6)
1.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2.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晒干了我们身上的寒霜,早上冻麻了的腿也开始暖和起来。我们本来打算趁这时候在温暖的阳光下睡一会儿,因为已经熬了整整一夜,而且当天晚上还有激烈的战斗在等着,需要养养精神,好完成晚上的战斗任务,可是我怎么也合不上眼睛。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
3.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
4.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5.我们的炮兵不断地向敌人阵地上轰击,山顶上不时地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地被掀翻了。炮兵的轰击不但摧毁了敌人的一部分工事,便于我们晚上突击,而且把敌人打得躲进隐蔽洞里,又保证了我们潜伏部队的安全。
6.看到山顶上的敌人被我军炮火轰击的情景,我只盼望快点儿天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看看太阳,却老是停在原来的地方,就像钉住了似的。
思考: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和潜伏情况是怎样的?
1.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3.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
通过对这两处环境的分析我们发现:
战士们潜伏隐藏的小山沟有两个特点。
1.看上去隐蔽,但并不安全。
2.稍有动作,就会被敌人发现,很危险。
那我们看看当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都是怎么做的?
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都伪装得非常隐蔽。
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先写一个整体,然后在着重写整体当中的一个部分。
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写战士们,有何好处?
写班长和几个战士的伪装是“面”的描写;
写邱少云的伪装是“点”的描写。
这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邱少云隐蔽的更好,突出他纪律性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向敌人阵地上轰击,山顶上不时地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地被掀翻了。炮兵的轰击不但摧毁了敌人的一部分工事,便于我们晚上突击,而且把敌人打得躲进隐蔽洞里,又保证了我们潜伏部队的安全。
战争场面的描写
我军炮兵的轰击把敌人打得躲进隐藏洞里,又保证了我方潜伏部队的安全。
说明战斗形势非常严峻。

体会联系
大声朗读“烈火英雄”部分,思考:山沟环境与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山沟环境
1.不隐蔽
2.离敌人几十米
3.看见铁丝网、胸墙、地堡、火力点
4.听见说话声
5.敌人居高临下

暴露自己和潜伏部队、作战计划失败
不动
安全
烈火包围
一动
不动
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原因
衬托了邱少云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是战友和整个潜伏部队安全的保证。
这里着重写邱少云的英雄壮举是对“点”的描写。
战士们潜伏的小山沟并不隐蔽,离敌人只有几十米,可以看见铁丝网 胸墙、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的声音都听得见。再加上敌人居高临下,很容易被敌人发觉。所以大家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
而被烈火包围的邱少云只要稍微一动,就会暴露,导致整个潜伏部队暴露和整个作战计划失败。
所以邱少云因为山沟环境的危险和为了战友和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选择一动不动。
这里对山沟的环境描写不仅说明了邱少云作出如此壮举的原因,是战友和整个潜伏部队安全的保证。也衬托了邱少云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山沟环境危险是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原因,同时邱少云纹丝不动是战友和整个潜伏部队安全的保证。
阅读第11~12自然段,分析“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想到有很多方法可以扑灭邱少云身上的大火
想到这样一来却影响了整个部队的潜伏,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我”的心紧缩着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又忍不住不看
“我”心里像刀绞一般
通过写“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内心十分痛苦,侧面烘托邱少云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感受人物精神
担心
紧张
焦急、矛盾
悲痛
1.看到邱少云被一团烈火包围,“我”想到了他可能的获救方法及其后果,2.“我的心紧缩着”,担心与紧张这样的疼痛是这个年轻战士难以忍受的,但邱少云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肉体上的剧痛。
3.“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又忍不住不看”表现了“我”不忍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却爱莫能助的痛苦心理““我”焦急、矛盾、抱有幻想,而邱少云仍然顽强地忍着剧痛,一动不动“
4.心里像刀绞一般”体现出“我”当时内心的极度悲痛,因为“我”亲眼看到这个年轻的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放弃了生的可能,英勇献身。
“我”的这些心理活动都从侧面衬托出邱少云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战士”形象。(重点)
心理分析
写了"我"见到邱少云被烈火包围时的心理活动,说说这两段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
用“千斤巨石”比喻邱少云在烈火中的状态,突出了邱少云为完成作战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英勇献身精神。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表现了邱少云革命军人的顽强意志,也突显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英雄壮举。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从外在表现来看,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没有设法扑灭身上的烈火来拯救自己的生命。他“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至牺牲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毅力惊人。
从内在精神来看,邱少云具有磐石般坚韧的革命意志,以及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从下面的一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本文结尾直接抒情,“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也就是永远忘不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的壮烈画面,永远忘不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
自由读“战斗胜利”部分,思考:
你感觉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
邱少云是个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年轻的伟大战士。
本文的作者以目击者的身份回忆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也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赞颂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主旨概括
我的战友邱少云
潜伏隐藏
(起因)
离敌人很近、巧妙隐藏
敌人居高临下,潜伏部队处境艰难
“我”
烈火英雄
(经过)
邱少云
“我”的心紧缩着
“不敢看”又“忍不住不看”
“我”心里像刀绞一般
像千斤巨石,纹丝不动
半个多钟头,没发出一声呻吟
战斗胜利(结果)
板书设计
伟大的战士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关于报国的诗句
除了课文当中介绍的邱少云,你还认识下面这几位战斗英雄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先介绍了“我们”潜伏的______以及潜伏的基本情况,接着写了“我”目睹了战友邱少云被_____包围,直至壮烈牺牲的过程,然后写了黄昏时,“我们”___________,要为邱少云报仇,最后写了“我”永远忘不了___________的那一天。
时间顺序
环境
烈火
发起了冲锋
邱少云牺牲
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山沟的环境描写与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山沟的环境描写为下文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抉择作了铺垫。邱少云知道离敌人太近了,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暴露。知道敌人居高临下,很容易发现邱少云。还知道一个人的小动作就会导致整个作战计划的失败。所以他选择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
这里的环境描写不仅说明了邱少云作出如此壮举的原因,也衬托出了邱少云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