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2: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叫周恩来,他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整体感知
你怎么理解中华不振这个词?
中国不再振作,和外国相比落后衰败,软弱无能。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和同学讨论并完成表格
初读课文
事件 时间 地点 谁做了什么事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十二岁那年
东北奉天
听伯父说“中华不振”,周恩来疑惑不解。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周恩来亲眼目睹了“中华不振”。
把三件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请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十二岁那年到了东北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3)一个星期天来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亲眼目睹了中华不振。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哪些地方让您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把相关句子画上横线,并做上记号。
感悟“中华不振”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感悟“中华不振”
中国的别处会是怎样的呢?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感悟“中华不振”
文中谁的行为让你痛心?
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感悟“中华不振”
黑白不分
是非颠倒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感悟“中华不振”
他们为什么紧握着拳头?为什么不把拳头砸向外国人?
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因为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中国人无处说理,他们能做的只有安慰那个不幸的妇女。
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悲哀、无奈
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
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拦,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
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踊跃回答。有的说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也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周恩来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
有志者当效此生!
有志气的人应当向周恩来学习!
效仿,学习
与那时相比,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了很多,那是不是我们今天读书就可以松懈一些了呢?今天我们应该立下什么志向?为什么而读书呢?
为_______而读书
课堂小结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