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4 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24 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2:27:24

文档简介

24 诗词曲五首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指出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 ( )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词人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C.《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D.《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明代文学家
2.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与“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 。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 。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 。
(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句子是: , 。
常识积累
1.《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
2.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善工诗,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3.文天祥( 1236—1283),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4.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主题理解
1.《十五从军征》: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回乡见闻,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西北边塞特有的奇丽风光,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之人的热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因朋友归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与无限惆怅之情。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但也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无能、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以及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4.《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一个至死不渝的爱国志士和勇于为国献身的英雄形象。
5.《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感慨历代王朝兴亡,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问题。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远看到近见,体现了家中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场景。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景写情,情真意切。
5.全诗并无控诉战争之语,但平淡的叙述背后,却处处流露出百姓对战争之“痛”,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痛”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
答: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问题。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 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7.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 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问题。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9.“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答:
四、阅读《过零丁洋》,完成问题。
10.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从回想自己的仕途经历写起,写出诗人为国事历尽艰辛。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藉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第二句写兴兵抗元四年,抗战的烽火逐渐稀少。干戈:指战争。寥落:稀少。四周星:四周年。
C.颔联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
D.颈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
11.有同学用《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来评价文天祥,你认为合适吗 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问题。
12.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聚”,山峰集聚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黄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13.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
答: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4.下列填入诗歌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冻水伤马骨    B.水寒伤马骨
C.冻水寒伤马 D.水寒马冻伤
15.有人评价本诗“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
二、(2023·烟台中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岳州晚景
[唐]张籍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①。
【注】①九月未成衣:反用《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却没有加衣服。
1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中对“晚景”“秋声”的描写,体现了诗人的心境,为全诗抒情奠定基调。
B.颔联写景,动中有静,虚实结合,由太阳浮在水面联想到天空彩霞飞舞,江面也如同天空一样。
C.颈联中“洲白芦花吐”写芦花开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这种倒着写的手法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例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尾联写天冷未加衣,而古时裁衣、授衣多是家妇所为,由此可知,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17.请根据下列诗句,探究“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张籍《岳州晚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梢,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8.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19.这首词 “浊酒”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金陵①驿②
文天祥
草合③离宫④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⑤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⑥归。
  【注】①金陵: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的地方。②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③草合:草已长满。④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⑤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⑥啼鹃带血: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的典故。
20.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乙】诗的首联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感慨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的密切相关。
B.【甲】诗的“惶恐”“零丁”暗示了形势的险恶、诗人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C.【乙】诗的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
D.【甲】【乙】诗的尾联都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2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两首诗歌分别如何借“山河”意向表达亡国的沉痛之感。
答:24 诗词曲五首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指出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 ( D )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词人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C.《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D.《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明代文学家
2.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与“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十五从军征 , 八十始得归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年少万兜鍪 , 坐断东南战未休 。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句子是: 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常识积累
1.《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
2.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善工诗,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3.文天祥( 1236—1283),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4.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主题理解
1.《十五从军征》: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回乡见闻,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西北边塞特有的奇丽风光,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之人的热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因朋友归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与无限惆怅之情。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但也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无能、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以及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4.《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一个至死不渝的爱国志士和勇于为国献身的英雄形象。
5.《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感慨历代王朝兴亡,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问题。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远看到近见,体现了家中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场景。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景写情,情真意切。
5.全诗并无控诉战争之语,但平淡的叙述背后,却处处流露出百姓对战争之“痛”,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痛”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
答: 示例一:“松柏”和“冢”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侧面表现主人公盼与家人团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痛苦的心情。
示例二:“兔”“雉”“旅谷”“旅葵”四种景物表现主人公家中荒凉寂静、无人的景象,平淡中体现出主人公内心彻底失望的无言之痛。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问题。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 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7.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 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
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问题。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9.“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答: 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四、阅读《过零丁洋》,完成问题。
10.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首句从回想自己的仕途经历写起,写出诗人为国事历尽艰辛。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藉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第二句写兴兵抗元四年,抗战的烽火逐渐稀少。干戈:指战争。寥落:稀少。四周星:四周年。
C.颔联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
D.颈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
11.有同学用《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来评价文天祥,你认为合适吗 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 我认为合适。《论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的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这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誓不投降、忠贞报国的志向和气节。文天祥的做法印证了这句话。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问题。
12.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如聚”,山峰集聚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黄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13.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
答: 作者赴任救灾,看到百姓疾苦,心头沉重;望向西都,想到王朝兴亡,心生感慨,对百姓更增同情。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4.下列填入诗歌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
A.冻水伤马骨    B.水寒伤马骨
C.冻水寒伤马 D.水寒马冻伤
15.有人评价本诗“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 诗最后两句以景作结,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扬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充满雄浑豪放的风格。也写出战士的心中充满了明亮的阳光,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继续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与初唐边塞诗昂扬奋发的格调一致。 
二、(2023·烟台中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岳州晚景
[唐]张籍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①。
【注】①九月未成衣:反用《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却没有加衣服。
1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B )
A.首联中对“晚景”“秋声”的描写,体现了诗人的心境,为全诗抒情奠定基调。
B.颔联写景,动中有静,虚实结合,由太阳浮在水面联想到天空彩霞飞舞,江面也如同天空一样。
C.颈联中“洲白芦花吐”写芦花开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这种倒着写的手法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例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尾联写天冷未加衣,而古时裁衣、授衣多是家妇所为,由此可知,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17.请根据下列诗句,探究“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张籍《岳州晚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 “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通常寄托着忧愁、孤独的情感。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梢,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8.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19.这首词 “浊酒”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感慨现实艰难,难以实现心中志向的悲愤。 
四、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金陵①驿②
文天祥
草合③离宫④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⑤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⑥归。
  【注】①金陵: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的地方。②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③草合:草已长满。④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⑤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⑥啼鹃带血: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的典故。
20.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甲】【乙】诗的首联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感慨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的密切相关。
B.【甲】诗的“惶恐”“零丁”暗示了形势的险恶、诗人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C.【乙】诗的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
D.【甲】【乙】诗的尾联都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2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两首诗歌分别如何借“山河”意向表达亡国的沉痛之感。
答: 示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运用比喻,将国家比作狂风中飘浮的柳絮,表现出国家危在旦夕的紧张局势,蕴含着作者念及国之将亡的痛心;“山河风景元无异”运用反衬(对比),以山河依旧突显国破之时百姓的颠沛流离、物是人非,突出作者目睹亡国之实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