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2:37:12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D )
A.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B.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C.蹴尔而与之(踩踏)
D.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 )
A.一箪食,一豆羹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D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D.呼尔而与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文: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6.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中,因为“ 所恶有甚于死者 ,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所恶有甚于死者 。
(3)《鱼我所欲也》中用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 ”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7.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8.请分析《鱼我所欲也》第二段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答: 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构成排比句,将今昔进行对比,批判了重利轻义的行为,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富有气势。 
9. 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常识积累
  1.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主题理解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观点,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名师点拨
比喻论证 引人入胜
《鱼我所欲也》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拿生活中的现象“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引出对生与义的探讨,并自然引出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
疑难分析
本文所说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分析:“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而“贤者能勿丧耳”。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原文略)
【乙】有狗彘①之勇者,有贾②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③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④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⑤,猛贪而戾⑥,侔侔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⑦于权,不顾其利,举⑧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⑨也。
(节选自《荀子·荣辱》,有删改)
【注释】①彘(zhì):豕也,即猪。②贾(gǔ):商人。③士君子:有操守和学问的人。④恈恈(móu):贪欲的样子。⑤振:妄动。⑥戾:违背事理。⑦倾:屈服。⑧举:整个。⑨勇:义勇,指正义和勇气。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C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不辟死伤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D.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译文: 轻于死亡,性情残暴,这是小人的勇敢。 
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义 之 所 在 不 倾 于 权 不 顾 其 利
答: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13.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他们在甲乙两文中阐述“义”的方面有什么异同
答: 相同点:为了道义都要坚持本心(或:重义、持义)。
不同点:甲文中的“义”是“甚于生者”,即不做苟且偷生的事,不躲避灾难,不接受嗟来之食。乙文中的“义”是“士君子之勇”,即不是为了个人的一点点私利好勇斗狠,而是为了道义,不畏强暴,不向强权弯腰,不为利益回头,就算整个国家给他,也不动摇。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B.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C.蹴尔而与之(踩踏)
D.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箪食,一豆羹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D.呼尔而与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文: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6.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中,因为“ , ”,所以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鱼我所欲也》中用 “ , ”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7.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8.请分析《鱼我所欲也》第二段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答:
9. 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
常识积累
  1.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主题理解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观点,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名师点拨
比喻论证 引人入胜
《鱼我所欲也》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拿生活中的现象“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引出对生与义的探讨,并自然引出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
疑难分析
本文所说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分析:“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而“贤者能勿丧耳”。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原文略)
【乙】有狗彘①之勇者,有贾②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③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④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⑤,猛贪而戾⑥,侔侔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⑦于权,不顾其利,举⑧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⑨也。
(节选自《荀子·荣辱》,有删改)
【注释】①彘(zhì):豕也,即猪。②贾(gǔ):商人。③士君子:有操守和学问的人。④恈恈(móu):贪欲的样子。⑤振:妄动。⑥戾:违背事理。⑦倾:屈服。⑧举:整个。⑨勇:义勇,指正义和勇气。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不辟死伤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D.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译文:
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义 之 所 在 不 倾 于 权 不 顾 其 利
答:
13.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他们在甲乙两文中阐述“义”的方面有什么异同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