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相同和不同》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024)
课程单元: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授课课题:第2课《找相同和不同》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相同”与“不同”的概念,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识别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细致观察、认真比较的科学态度;通过找相同和不同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感官进行观察,今天我们要更进一步,来玩一个“找相同和不同”的游戏。想象一下,如果我有两只苹果,一只是红色的,一只是绿色的,你们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自由发言,如“都是苹果”,“颜色不一样”)
师:非常棒!你们已经发现了颜色的不同,还注意到了它们都是苹果这个共同点。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如何找相同和不同。
(二)新课讲授(约15分钟)
1. 概念讲解(约3分钟)
- 定义:相同点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共有的特征或属性;不同点则是指它们之间不同的特征或属性。
- 举例:教师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双胞胎兄弟的相似与差异、不同种类的动物等)进一步说明相同与不同的概念。
2. 观察与比较(约10分钟)
- 分组活动:“找茬游戏”——每组发放两组相似的物体(如不同颜色的积木、形状相似的玩具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如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等)进行比较,并鼓励他们使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发现。
3. 分享交流(约2分钟)
- 各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教师适时点评,强调观察的全面性和描述的准确性。
(三)深入探究(约15分钟)
活动:“分类大挑战”
- 任务:教师准备多种不同类型的物体(如文具、水果、动物图片等),混合后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先找出其中的相同点进行初步分类,再进一步观察,找出不同点进行细分。
- 合作: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分类标准,并动手实践。
- 讨论:分类完成后,组织全班讨论分类的依据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分类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习题设计(约15分钟)
1. 填空题
- 我们在找相同和不同时,可以从物体的____、____、____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 如果两只猫都是白色的,但一只有长毛,一只有短毛,它们的相同点是____,不同点是____。
2. 选择题
- 下列哪项不是找相同和不同时应该关注的方面?( )
A. 颜色 B. 形状 C. 价格 D. 大小
- 在进行物体分类时,首先要做的是( )
A. 确定分类标准 B. 随意摆放 C. 只看一个特征 D. 忽略不同点
3. 简答题
- 描述一次你参与找相同和不同活动的经历,你是如何找出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这个过程让你学到了什么?
- 假设你要为家里的玩具进行分类,你会选择哪些特征作为分类标准?请至少列出三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总结提升(约5分钟)
师:今天,我们通过找相同和不同的活动,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还尝试了使用分类的方法来整理信息。这些都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细致观察和认真比较的习惯,不断发现身边的奥秘和乐趣。
作业布置:
1. 回家后,请找出家里三种不同的物品(如书籍、水果、日用品等),分别写出它们之间的三个相同点和三个不同点。
2. 尝试将家里的玩具或书籍进行分类,记录下你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并与家人分享你的分类理由。
(六)教学拓展(约10分钟)
活动:“小小侦探家”
- 情境设置:教师创设一个侦探解谜的情境,比如“失窃的宝石案”。描述一个场景,其中有几个嫌疑人(用图片或玩偶代替),每个嫌疑人都持有一些物品(如手套、帽子、鞋子等),这些物品中隐藏着与案件相关的线索。
- 任务:学生扮演侦探,需要仔细观察每个嫌疑人和他们持有的物品,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那些可能指向真凶的独特特征。
- 引导: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线索,如“真凶可能留下了某种颜色的痕迹”,“真凶的鞋子上有特殊的图案”等,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比较。
- 汇报:学生分组汇报他们的调查结果,解释为什么认为某个嫌疑人是真凶,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找相同和不同来得出结论的。
这个拓展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找相同和不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七)教学反思与评价(约5分钟)
教师反思:
-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探究欲望?
- 学生在找相同和不同时,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观察?
- 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习题设计是否涵盖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评价:
- 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观察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
(八)课外延伸(建议)
-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观察身边的物体和现象,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尝试进行分类和整理。
- 可以组织一次“小小科学家”展览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和分类作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