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字音字形、词语释义;识记作家作品;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感受诗歌画面;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品味赏析诗句,感受诗人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背诵诗歌;体会作者的远大抱负。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朗读法 情景设置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戏剧中多是奸臣“大白脸”的形象;他信奉的至理名言是“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他被史书评论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同学们知道他是谁了吗?没错,就是曹操。关于曹操,我们知道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孟德献刀、捉放曹、望梅止渴、华容道、煮酒论英雄、割须又弃袍……其实,他在文坛上也是非常有实力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歌《观沧海》,看你能否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曹操!
二、基础知识
过渡:既然说到曹操,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他和他的作品
1、作者作品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代表诗歌有《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观沧海》等。
过渡: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曹操的诗歌不同于以往的诗歌,它的文体比较特殊
2、文体常识
这是一首乐府诗,又称“汉乐府”“乐府”。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过渡:说了这么多,有的同学已经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了,那么不再啰嗦,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这首诗。
1、学生个读(生生互评,教师正音)
东临碣(jié)石 水何澹澹(dàn) 山岛竦峙(sǒng zhì)
2、教师范读
要求:①端正坐姿,立起课本,精神饱满;②听清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的非常铿锵有力,但这首诗到底什么意思呢?还需要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4、自由大声朗读课下注释,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
①明确重点词语释义,在课本中勾画
临:到达,登上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的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②补充词语释义,进行笔记
以观沧海:表目的,来 歌以咏志:用
何:多么 洪:大
日月之行:之,取独;行,运行 其:代词,代指大海
疏通诗意
明确: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总领全诗,交代地点】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总写海上和山岛景象】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特写山岛景象,突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特写海面之景,突出惊涛拍岸的景象】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虚景,吞吐日月的气概】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套语】
四、重点研读
过渡: 掌握的诗歌意思非常到位,接下来同学们还能不能再挑战一下自己?
1、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诗歌
2、题目是《观沧海》,那么从诗歌中看作者都“观”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日、月、星汉
3、这些景物都是作者亲眼所见的吗?
明确: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是作者亲眼所见,我们称之为“实景”;而日、月、星汉则不是亲眼所见,而是作者想象的景,我们称之为“虚景”。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投入地听老师放的朗诵录音,想象自己“东临碣石观沧海”。
4、听录音,感受作者亲眼所见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广阔、宏伟、壮美、苍茫……(类似词语即可)
5、全班齐读,联想画面并说一说“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表现出沧海怎样的特点。
明确:表现出大海是宽广的、博大的,有吞吐日月的气概。
五、探究主旨
过渡: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广阔壮美的景象,诗人必定也是如此豪情之人;能写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气概,恐怕也包含了作者心声的吐露。
诗人借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补充:曹操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当时的他基本统一了北方,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上的碣石山,面对汹涌宽广的大海,想到自己快要完成的统一大业,心中顿生豪情,故作此诗。
明确: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写广阔壮美的景象和大海吞吐日月的博大气概表达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完成统一大业的远大抱负、雄伟气概。
六、总结评价
时间有限则尝试当堂背诵
结语:对于曹操这个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对于《观沧海》这首诗,毛泽东曾评价为“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不管是曹操还是曹操的作品,都为我们呈现出“精彩”二字。也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除了奸诈、阴险之外,你也看到一个胸怀大志的曹操!
▲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并默写一遍《观沧海》,自行检查更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