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6:2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穿井得一人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吕氏春秋》等有关的文学常识。
 3.理解文章的寓意,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三人成虎”这则成语,意思是三个人谎报集市有老虎,听着就信以为真,比喻谎言多人重复,就好像是真的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和这个成语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则寓言《穿井得一人》。(板书课题)
作品、作者介绍
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题目是编者加的。《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共同编撰的一部名著。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串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
作者是吕不韦( —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人。先为大商人,后被秦庄襄王任为秦相。秦王嬴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掌秦国实权。秦王嬴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
三、诵读
1、教师配乐范读,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2)明确节奏(3)读顺句子
正音:溉(gài)汲(jí)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明确节奏。
3、全班齐读。
4、学生展示朗读,教师评价并总结。
四、疏通文义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质疑解疑,全班交流。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重点词:宋:西周及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氏:姓。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重点词:及:待,等到。 穿:挖掘、开凿。 闻:听说。 传:传播。
译文: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重点词: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译文: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重点词:对:应答,回答。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译文: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点词:之:定语后置标志。
译文: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理解内容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言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
讨论并归纳:其一,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其二,“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其三,“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越传越广。
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六、小结
《穿井得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寓言的本意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即说明了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的道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具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更不能以讹传讹。
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