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0 17: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
注:卷面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课内文言知识(共14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本:本来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去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生活贫困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B.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不出,火且尽
D.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秋毫不敢有所近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卑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指出身低微、为人粗野。
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C.“箕踞”,古代礼节的一种,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
D.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翻译题(5分)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进郎中。出治漕河三年,胪①其事为志。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由是以敏练称。正德八年进尚书。琼为人有心计,善钩校②。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边帅请刍糗,则屈指计某仓、某场庤粮草几何,诸郡岁输、边卒岁采秋青几何,曰:“足矣。重索妄也。”人益以琼为才。十年代陆完为兵部尚书。时四方盗起,将士以首功进秩。琼言:“此嬴秦弊政。行之边方犹可,未有内地而论首功者。今江西、四川妄杀平民千万,纵贼贻祸,皆此议所致。自今内地征讨,惟以荡平为功,不计首级。”从之。帝时远游塞外,经岁不还,近畿盗窃发。琼请于河间设总兵一人,大名、武定各设兵备副使一人,责以平贼,而檄顺天、保定两巡抚,严要害为外防,集辽东、延绥士马于行在,以护车驾。中外恃以无恐。孝丰贼汤麻九反,有司请发兵剿。琼请密敕勘粮都御史许廷光,出不意擒之,无一脱者。四方捷奏上,多推功琼,数受荫赉,宠遇冠诸尚书。十四年,宁王宸濠反。琼请敕南和伯方寿祥督操江兵防南都,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秦金各率所部趋南昌。奏上,帝意欲亲征,持三日不下。大学士杨廷和趣之,竟下亲征诏,命琼与廷和等居守。先是,琼用王守仁抚南、赣,假便宜提督军务。比宸濠反,书闻,举朝惴惴。琼曰:“诸君勿忧,吾用王伯安赣州,正为今日,贼旦夕擒耳。”未几,果如其言。花马池有警,兵部尚书王宪请发兵。琼言花马池备严,寇不能入,大军至,且先退,徒耗中国。宪竟发六千人,比至彰德,寇果遁。明年秋卒官。赠太师,谥恭襄。
(节选自《明史·王琼传》,有删改)
[注] ①胪:传语,陈述,记录。②钩校:探究查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   爽:差失
B.持三日不下 持:保持
C.大学士杨廷和趣之 趣:催促
D.大军至,且先退,徒耗中国 耗:减损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B.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C.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D.为郎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及为/尚书益明习国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琼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为官勤勉,在做户部尚书之前,就把过去的文牍、规则抄了下来,全面掌握了户部钱财收支、盈亏的情况。
B.王琼认为官兵以头颅数论功会造成滥杀平民百姓、纵容盗贼的恶果,因此他奏请只以荡平论功,不再计首行赏,得到了皇上的赞许。
C.王琼任兵部尚书后,能谋善断,皇帝远游时京郊盗乱、汤麻九造反等棘手事件都被他机智地化解了,受到皇上赏赐。
D.王琼办事有远见,并能预作谋划,遇事冷静,处变不惊。宁王朱宸濠造反和花马池外敌来袭等事件的平息,都反映了王琼办事的上述特点。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四方捷奏上,多推功琼,数受荫赉,宠遇冠诸尚书。(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君勿忧,吾用王伯安赣州,正为今日,贼旦夕擒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共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9.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10.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 ”两句来批评。
《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
, ”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来比喻人生短暂、个人渺小。
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楼上摔下,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何其冷酷。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级目标是报道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
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想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而如果别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
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但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不矛盾。
南方周末: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
王克勤:对。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说人话,做人事。
南方周末: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20年了,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记者应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
就拿我这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年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来甘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和盲信。
南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是的。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方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B.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先拍照而不是先救人,那说明他的人性已经异化,他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
C.出于职业规范,新闻记者要保持和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应该对求助者保持应有的尊重。
D.王克勤对山西疫苗黑幕的调查,不仅促使公共卫生工作者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全民起到了启蒙作用。
E.王克勤认为不能高估记者和媒体的能量,但记者和媒体只要尽职尽责地坚持,就能够有所成就,并且能使社会产生突变。
(2)王克勤列举《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报道事例,有什么作用?(4分)
(3)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请你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加以概括。(6分)
王克勤认为:“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这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十一长假,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吹嘘南京城防坚如磐石,但人民解放军用了24小时就冲破了敌人的防线。
.日本外相一再表示,日本政府决定购买钓鱼岛是务实的做法,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杯盘狼藉,言语喧哗。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中巴经济合作能很好地改善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推动两国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开启两国合作的新征程。
习近平、李克强近日的讲话,让公众感受到了新的变化。但无论反腐还是调整利益格局都是难题,短期内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都不容易。
北京有个收养孤残儿童的“天使之家”,在央视举办的《梦想合唱团》电视公益活动中,北京合唱团资助了26个“天使之家”的残疾儿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不仅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而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而且让国内市场很快改变了“短缺”的局面。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④⑥⑤ B. ⑤ ④⑥ C.④⑥ ⑤ D.④⑥ 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片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17.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 ;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 。
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临行前,父亲对我说:“一个人出门在外,要懂得‘放过’别人,知道什么叫‘放过’吗 ”“‘放过’就是让别人通过,放别人过去。”我说。
父亲说,所谓“放过”,“放”即放下,“过”即过错,“放过”就是放下别人的过错,一个人只有在内心放下了别人的过错,才能真正为别人让路,让别人通过,放别人过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学科答案
一、1、C  2、B  3、A 
4、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心力而未能达到,可以无所悔恨,难道有谁能讥笑他吗?(“焉”、省略‘却没有到达’、“其”、“孰”各1分,句意1分)  
二、5、B持,相持不下。 6、C   
7、B  “造成滥杀平民百姓、纵容盗贼的恶果”只是“内地征讨”,选项未将“内地”与“边方”加以区分;且“得到了皇上的赞许”不完全符合文意,皇上只是“许”,即采纳了他的意见,“赞”属无中生有。
8、(1)(6分)各地把捷报奏上,大多归功于王琼(的谋划),王琼因此多次受到封荫、赏赐,他受到的宠爱待遇在诸位尚书中无人能及。(大意2分,“推”、“荫”、“赉”、“冠”各1分)
(2)(4分)大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镇守赣州,正是为了现在这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的。(得分点:大意2分,“赣州”、“旦夕”各1分)
译文参考:王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外调治理漕河三年,记录漕河三年间的事成文。后来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毫厘不差,由此王琼就以勤勉干练出了名。正德八年升任尚书。王琼为人很有心计,善于探究查对。他在任郎官时就把过去的文牍、规则抄了下来,全面掌握了户部钱财收支、亏盈等情况。等到做了尚书,更加熟悉国家的财政计算。边境有将领来请拨发粮草,他屈指计算一下某仓库、某草场储备有多少粮草,各郡每年运送多少,边防士卒每年秋收粮草多少,就说:“这些已经够了,再伸手要就是弄虚作假。”由此大家更加认为王琼有才干了。正德十年,王琼接替陆完做了兵部尚书。当时各地盗贼四起,将士都以斩杀敌人的头颅数论功升官。王琼上书说:“这是类似嬴政的败国政策。在边境上实行还可以,没有在内地作战而以头颅数论功的。现在江西、四川的官兵乱杀平民百姓成千上万人,纵容了盗贼,留下了祸患,都是这条规定造成的。从现在起官兵在内地讨伐盗贼,只以扫荡、平息论功,不再计算斩获头颅数目。”皇帝同意了。皇帝时常到边塞以外远游,长年不回,京郊的盗贼正悄悄兴起。王琼请在河间设置一名总兵,在大名、武定各设一名兵备副使,责令他们平息当地盗贼,又传令顺天、保定的两个巡抚,严守要害地段以防止外敌侵入,征集辽东、延绥兵马到皇帝行宫附近,用以保护皇上。朝廷内外仗着这些才不担惊受怕。孝丰的盗贼汤麻九起来造反,有关部门请派军队过去收捕。王琼请密令勘粮都御史许廷光出其不意地擒拿他们,盗贼没一个漏网。各地把捷报奏上,大多归功于王琼(的谋划),王琼因此多次受到封荫、赏赐,他受到的宠爱待遇在诸位尚书中无人能及。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作乱。王琼请皇帝命令南和伯方寿祥率领操江部队防守南都,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秦金各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去往南昌。他的奏章送上后,皇帝心里想要亲征,君臣争议了三天还决定不了。大学士杨廷和催促皇上早作决定,皇帝最后还是下诏亲征,让王琼与杨廷和等人在北京坐镇。在此之前,王琼任用王守仁治理南、赣,放权让他见机行事,总领提督军务。等宸濠造起反来,地方上报朝廷知道后,满朝大臣心里惴惴不安。王琼说:“大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镇守赣州,正是为了现在这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的。”不久,事情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花马池传来警报,兵部尚书王宪请求派出军队。王琼说花马池战备严整,敌人打不进去,大部队去了,敌人先撤了兵,只能空自耗费国家的人力、财力而已。王宪最终还是派出六千人,赶到彰德,敌人果然已逃走了。第二年秋天,王琼死在任上。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恭襄。
三、9、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12、参考答案:
12.(1)CD(A“不是为了职责”错,原文是说“不仅仅是为了职责”;B“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错,应该是“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终极目标”;E“能使社会产生突变”错,应该是“渐变”)
(2)①用具体事例说明有些媒体、记者对生命的冷漠。②引出下文谈及的新闻的三个目标。
(3)①新闻的三个目标:初级目标、中级目标、终极目标。②王克勤近20年坚持作揭黑报道的原因。③舆论监督对社会的三个层面的作用。
(4)示例:警示记者、媒体要有良知;对苦难不能漠视,坚持“新闻之道”;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监督、促使社会往好的方向改变。(结合文本给4分)启示人们在面对维权、讨薪、救灾等求助时,就应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应冷漠视之;要象王克勤那样坚守良知、尽职尽责,促使社会和谐进步。(联系现实给2分)
六、13、D  A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B.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改为“固若金汤”C.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4、B 15、A
15、示例: 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2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