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章末提升训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章末提升训练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04 16: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章末提升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城市发展的虹吸效应主要有两个发展阶段,发展初期中心区域城市主要靠积聚周边的生产要素发展,周边中小城镇逐渐向中心城市聚集,给中心区域城市带来各种优质资源;当中心区域城市成长为大型城市或一线超大型城市时,因为优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高度聚集,资本充裕,所以将会从劣势地区吸引人才、投资、人口、信息等优质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1.虹吸效应后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的原因是(  )
A.配套服务好 B.优惠政策多 C.就业机会多 D.城市环境好
2.下列有关虹吸效应给劣势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升级受阻 B.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
C.土地利用率下降 D.城市病问题加剧
3.以下县市区虹吸效应最明显的是(  )
A.浙江义乌 B.福建晋江 C.湖南浏阳 D.江苏常熟
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合肥都市圈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桐城市(县级市)。合肥市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下图为合肥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对合肥市辐射功能影响最弱的因素是(  )
A.交通联系 B.经济联系 C.城市规模 D.气候条件
5.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  )
①可以扩大合肥市的行政范围②提高合肥市的交通枢纽地位③引起周边地区人才的大量流失④增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互补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图是粤港澳大湾区区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目前,广东省在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数量大 B.产业链长、供应商多
C.对市场依赖性大 D.对机场和港口依赖性大
7.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是(  )
A.“科技+制造+金融”产业融合
B.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C.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产业
D.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业
美国的能源和石化工业中心休斯敦因石油而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应对国际油价下跌,休斯敦在积极拓展油气工业产业链的同时,还大力发展航天、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带动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集聚发展。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不同主体组成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对休斯敦产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推动休斯敦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
A.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B.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C.石油能源地位下降 D.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9.休斯敦石化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发展提供了(  )
A.劳动力 B.市场 C.能源 D.资金
10.创新型产业集群在休斯敦产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  )
①提供人力资源培训②延长石化工业的产业链③利于科研成果转化④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点-轴系统”是现实中社会经济客体经过长时间发展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形态,“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空间结构。图7示意区域“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A.a阶段空间结构以小城镇为主 B.b阶段中心城镇辐射作用明显
C.c阶段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d阶段区域社会要素趋于均衡
12.点轴渐进扩散过程中,重点发展的城镇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通达度高 B.接近原料地
C.土地面积大 D.劳动力丰富
13.“点一轴系统”中,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各县级城市应该(  )
①大力发展科研产业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③推动县城增容扩建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宜宾是成渝宜城市群里的一座重要的节点城市,被誉为“中国酒都”,是中国某著名酒品牌的故乡,其产业独具特色。成渝宜城市群是西部最重要的经济带和国家级城市群,是在古巴蜀两大古城市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宜宾市位于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三省一市结合部,宜宾市的“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配套完善,处于国家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和长江东西轴线的交会点。下图示意成渝宜城市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影响成渝宜城市群各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地形 ②植被 ③河流 ④宗教 ⑤历史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15.宜宾市成为成渝宜城市群“第三极”城市的最佳候选城市,其主要优势是(  )
①毗邻滇黔,地理位置优越 ②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③特色产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 ④生态环境优美,科研水平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为推进成渝宜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关停低级劳力产业
B.建设综合快速交通,强化宜宾辐射能力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加强特色化工发展
D.完善区内合作机制,破除行政壁垒阻碍
高铁沿线城市的分工和布局以产业链、产业集聚为基础,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转移和变迁的收缩效应日益明显。京沪高铁沿线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划分为优势领先区、优势略好区、一般状态区和滞后追赶区四个等级,并将京沪高铁沿线区域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区域。下图示意2010年和2020年京沪高铁沿线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最大引力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京沪高铁中游区域缺乏装备制造业一级节点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创新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处于劣势
B.地理位置较差,受北部和东南部双向挤压严重
C.自然资源匮乏,装备制造业生产原料严重不足
D.城市等级较低,吸引外部资金和人才能力较低
18.2010—2020年,京沪高铁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发生的变化是(  )
A.辐射方向发生改变,中游转为向外辐射区
B.网络层级变得复杂,南北两端比中部密集
C.辐射范围严重萎缩,节点城市大幅度减少
D.网络联系强度降低,节点城市独立性增强
19.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装备制造业产生的激励效应是(  )
①扩大辐射范围 ②防止技术流失 ③促进资源流动 ④地理邻近性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国家节点战略是以试点改革为特色,依托重要节点推进区域开发的战略,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之一,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其作用程度会受到空间位置的影响。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20.不能在区域开发中承担“重要节点”的是(  )
A.上海自贸区 B.天津滨海新区
C.深圳 D.合肥
21.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
B.改变城市的地域形态
C.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改善周围城镇群的环境质量
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是指城市群在面对外部冲击、风险或变化时,能够保持其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连续性以及社会经济协作能力的特性。这种韧性不仅反映了城市群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还体现了其在面对冲击后的快速恢复与自适应的能力。下图示意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水平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网络结构韧性水平(  )
A.整体有所下降 B.整体有所提升
C.先下降,后提升 D.先提升,后下降
23.长三角城市群金融网络结构韧性水平最高,得益于(  )
A.区域经济稳健发展 B.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C.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D.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24.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结构韧性水平一直较低,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布局 ②加快城市逆城市化发展速度 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④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城市扩散度统计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
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
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
26.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③政府政策干预④郊区农业发展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一区域系统。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上海、浙江、江苏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各展所长,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材料二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均GDP约为1.6万美元,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排最低。科技成果转化率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为各地发展重点。城市群内部在水权、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方面合作难度还较大。
材料三图为“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
(1)简析建设长三角城市群的有利条件。
(2)简述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存在的问题。
(3)阐述实现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图甲)。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图乙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各省级行政区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
(1)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改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2)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各省级行政区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存在差异的原因。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黄河流域不仅是实现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同时也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关键支撑区域。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企业共计137599家,下游城市数字经济企业共计50672家,占比36.83%;中游共计79745家,占比57.95%;上游共计7182家,占比5.22%。上、中、下游城市的企业数量较2002年都有了显著增长。下图示意2002—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空间分布情况。
(1)简述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黄河流域上游数字经济企业增长率低的原因。
(3)针对黄河流域目前数字经济企业分布存在的问题,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作为中国早期改革开放的窗口,20世纪80年代率先承接产业转移,积累了“第一桶金”。40年来,深圳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政策,经历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塑造创新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三次“产业革命”,现逐渐实现从“产业转移输入城市”向“产业外溢输出城市”的转变。下图示意1980~2020年深圳市产业结构变化。
(1)指出深圳发展初期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描述2010年以来深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分析近年来“产业外溢输出”对深圳市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A
【答案】4.D
5.C
【答案】6.B
7.A
【答案】8.A
9.D
10.C
【答案】11.D
12.A
13.B
【答案】14.C
15.B
16.D
【答案】17.A
18.B
19.C
【答案】20.D
21.A
【答案】22.B
23.A
24.D
【答案】25.C
26.D
27.【答案】(1)濒江临海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改革开放前沿,开放程度高;工业化起步早,产业基础好;水陆空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科技水平高。
(2)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导致用地紧张;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交通拥堵。
(3)减少行政壁垒;加强分工协作;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共同推进绿色生产。
28.【答案】(1)由图可知,可通过创新升级、结构优化、要素流动等来改善机制,优化供给侧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促进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市场需求较大的区域,使资源与市场匹配;会扩大市场范围;能淘汰落后产能。
(2)地理位置不同:江苏、浙江离上海距离近,影响较大,而安徽离上海距离远,影响较小;政策支持力度不同:江苏最早出台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吸引上海产业转入,与上海联系更紧密,所以影响更大。
29.【答案】(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类型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速推进型和高速推进型在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分布集中;上游以平缓推进型为主。
(2)黄河流域上游经济增长速度慢;数字经济型企业人才储备不足;数字经济市场条件不成熟。
(3)夯实基础,规划布局,优化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企业的空间格局;加强上、中、下游地区的协作,建设融合协同的数字黄河;优化数字产业结构,形成数字产业集聚优势。
30.【答案】(1)优越的地理位置;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较低的劳动力、土地价格。
(2)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成为深圳市主导产业。原因:经济发展,地价、劳动力等成本增加,低端制造业转移出深圳;产业政策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经济发达,吸引众多第三产业入驻。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减轻了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就业机会减少,影响人口迁入的数量,并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