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5 09: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第二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3道小题,6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经常联系 B.因果关系 C.中文系 D.系鞋带
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
B.你先别问,到时候自然明白。
C.孩子成长时期,家长不能听其自然,不管不问。
D.我们长期在一起工作,自然而然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4.下列《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问题清单中,不能帮助理解文章的是( )。
A.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B.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C.豌豆的“豌”为什么是“豆”字旁,不是“石”字旁呢
D.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地上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很多农具。
B.作文是她的强项,因此,她在这次作文竞赛中夺冠当然是出乎意料的事。
C.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D.神话中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着实让人佩服。
6.“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不会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B.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
C.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吗?
D.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中,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春风中梨花开放的景象。
C.《蝴蝶的家》一文中藏着作者的担忧,他并不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
D.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能起到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的效果。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雨、乌云从空中倾泻而下。
B.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的行为是可耻的。
C.《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安徒生写的。
D.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1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9.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
10.《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一开始写飞机,这是为了引起下文,说明飞机能在夜间平安飞行的原因是雷达的创造,而雷达的创造是受了蝙蝠的启示。( )
11.《呼风唤雨的世纪》中,作者引用了牛顿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2~15小题,第12小题8分,第13小题4分,第14小题4分,第15小题6分;共22分)
1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下面的句子中。(本题共2小题,词语填空每词1分,每小题1分,共8分)
暖( ) ( ) 黑( ) ( ) 水( ) ( )
( )七( )八 出乎( ) ( ) 腾( )驾( )
(1)天色十分昏暗, 的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似的,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2)足球训练结束后,队员们累得地 倒在了地上。
1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因为……所以…… 既……又……
不但……而且…… 如果……就……
(1)( )你能捉住我,( )请来吧。
(2)这儿是( )温暖,( )舒适。
(3)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 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4)驾驶员( )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飞行更安全了。
14.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1)虽然姐姐那样说,但我还是(坚持 坚决)自己的观点。
(2)爸爸的态度非常(坚持 坚决),无论怎么说就是不允许我去野炊。
(3)李强的演讲结束了,台下响起了(热烈 猛烈)的掌声。
(4)狂风(热烈 猛烈)地刮着,大树似乎被连根拔起。
15.排列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本题每空1分,共6分)
(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在绿草中,像蓝天上缀着的星星。
( )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 )花园里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像铺了一层绿毯。
( )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
( )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里,构成了一个个图案。
( )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色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
四、填空题。(本大题第16~17小题,共12分)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每空0.5分,共6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则 。文中五粒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我,我愿意做第 粒豆,因为 。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引用的诗句是“ ,
”。这两句诗常被用来形容
,课文中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 ,人们生活的 。
(3)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用《礼记》中的话来概括就是“ 、 、 、 、笃行之”。
17.语句练习。(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我们靠弘扬中国精神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改为设问句)
(2)现在人们出远门可以乘坐长途汽车、高铁和飞机。(改写句子,强调“人们出行方便”)
(3)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没有未来。(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五、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18~22小题,共19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第18~19小题。(本题共8分)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上天、入地、下海”的战略规划。其中,“下海”指发展海洋技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2002年,我国启动深海探测计划,开始研制“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具有四大特点:最大作业深度达7062米,具有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和高速传输图像、语音的通信能力,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
材料二:各国载人深潜器相关数据
名称 作业起步年份 最大下潜深度 最长水下时长
美国“阿尔文号” 1964年 4500米 8小时
法国“鹦鹉螺号” 1985年 6000米 /
俄罗斯“和平一号” 1987年 6000米 17~20 小时
日本“深海 6500号” 1989年 6527米 8小时
中国“蛟龙号” 2009年 7062米 12小时
18.我国是世界上第 个掌握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目前下海的载人深潜器有“ ”等。(2分)
19.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6分)
(1)我国“蛟龙号”的研制始于2002年,实际作业始于2009年。( )
(2)“蛟龙号”的特点有下潜深、悬停定位稳定、通信发达、装备完善。( )
(3)美国是最早开始载人深潜器作业的国家,俄罗斯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下潜深度最大。( )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0~22小题。(本小题共11分)
獾的礼物
①獾很老很老了,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他放心不下他的朋友们。这天晚上,他坐在书桌前写了一封信。写完就坐在摇椅上永远地睡着了。
②第二天,狐狸把獾的信念给动物们听:“我到长隧道的另外一头去了,再见。”大家伤心极了。特别是鼹鼠,他难过得要命。
③冬天来了,雪盖住了大地,却盖不住大家的悲伤。春天渐渐临近,动物们开始串门,大家又聊起了獾。
④鼹鼠说,獾教过他剪纸。刚开始,他老是剪不好。獾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不厌其烦地教他,还常常给他做示范。最后。他终于剪出了一长串手拉手的鼹鼠。那份喜悦,他至今还记得。
⑤青蛙回想起獾教会自己溜冰,狐狸回想起獾救会他系领带,兔太太回想起獾教会自己烤姜饼的本领……獾留给大家的这些礼物,好像是矿藏一样。大家常常利用这些礼物,互相帮助。
⑥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轻轻地说:“獾老爹,谢谢你。
20.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看出獾怎样的性格特点 (用两三个记语形容一下)(2分)
21.下面的问题分别是针对哪个角度提出的 选一选。(6分)
A.针对短文内容提问B.联系生活经验提问C.针对短文写法提问
①为什么短文对“鼹鼠讲述獾教自己剪纸”写得详细,而对青蛙、狐狸、免太太的讲述却只写了一句 ( )
②短文标题“獾的礼物”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 )
③生活中有哪些像獾一样的人 ( )
22.从獾的身上,你慌得了什么 (3分)
六、习作。(本大题第23小题,共25分)
23.题目:陪伴我们成长并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我们的家人。你想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吗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将他(她)比作某种动物,写成一篇习作,让大家认识一下。
要求:1.题目自拟,书写整洁,语句通顺。
2.借助事例写清楚家人的特点。
3.请在规定的《答题纸》上作答,字数不少于350字。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第二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3道小题,6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C )。
A. B.
C. D.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经常联系 B.因果关系 C.中文系 D.系鞋带
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A.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
B.你先别问,到时候自然明白。
C.孩子成长时期,家长不能听其自然,不管不问。
D.我们长期在一起工作,自然而然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4.下列《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问题清单中,不能帮助理解文章的是( C )。
A.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B.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C.豌豆的“豌”为什么是“豆”字旁,不是“石”字旁呢
D.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地上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很多农具。
B.作文是她的强项,因此,她在这次作文竞赛中夺冠当然是出乎意料的事。
C.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D.神话中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着实让人佩服。
6.“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D )。
A.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不会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B.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
C.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吗?
D.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中,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春风中梨花开放的景象。
C.《蝴蝶的家》一文中藏着作者的担忧,他并不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
D.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能起到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的效果。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大雨、乌云从空中倾泻而下。
B.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的行为是可耻的。
C.《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安徒生写的。
D.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1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9.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 )
10.《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一开始写飞机,这是为了引起下文,说明飞机能在夜间平安飞行的原因是雷达的创造,而雷达的创造是受了蝙蝠的启示。( √ )
11.《呼风唤雨的世纪》中,作者引用了牛顿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2~15小题,第12小题8分,第13小题4分,第14小题4分,第15小题6分;共22分)
1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下面的句子中。(本题共2小题,词语填空每词1分,每小题1分,共8分)
暖( 洋 ) ( 洋 ) 黑( 漆 ) ( 漆 ) 水( 淋 ) ( 淋 )
( 橫 )七( 竖 )八 出乎( 意 ) ( 料 ) 腾( 云 )驾( 雾 )
(1)天色十分昏暗, 黑漆漆 的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似的,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2)足球训练结束后,队员们累得 横七竖八 地倒在了地上。
1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因为……所以…… 既……又……
不但……而且…… 如果……就……
(1)( 如果 )你能捉住我,( 就 )请来吧。
(2)这儿是( 既 )温暖,( 又 )舒适。
(3)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 不但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而且 ) 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4)驾驶员( 因为 )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所以 )飞机飞行更安全了。
14.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1)虽然姐姐那样说,但我还是(坚持 坚决)自己的观点。
(2)爸爸的态度非常(坚持 坚决),无论怎么说就是不允许我去野炊。
(3)李强的演讲结束了,台下响起了(热烈 猛烈)的掌声。
(4)狂风(热烈 猛烈)地刮着,大树似乎被连根拔起。
15.排列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本题每空1分,共6分)
( 4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在绿草中,像蓝天上缀着的星星。
( 1 )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 3 )花园里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像铺了一层绿毯。
( 2 )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
( 5 )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里,构成了一个个图案。
( 6 )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色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
四、填空题。(本大题第16~17小题,共12分)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每空0.5分,共6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则 童话故事 。文中五粒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我,我愿意做第 五 粒豆,因为 第五拉豆努力地发芽、生长,开花,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引用的诗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常被用来形容 某些生机勃发的事物或蓬勃向上的形势 ,课文中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 发展之快 ,人们生活的 变化之大 。
(3)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用《礼记》中的话来概括就是“ 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之 、 明辨之 、笃行之”。
17.语句练习。(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我们靠弘扬中国精神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改为设问句)
我们靠什么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呢?靠弘扬中国精神。
(2)现在人们出远门可以乘坐长途汽车、高铁和飞机。(改写句子,强调“人们出行方便”)
现在人们出远门可以乘坐长途汽车,可以坐高铁,可以乘飞机。
(3)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没有未来。(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未来。
五、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18~22小题,共19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第18~19小题。(本题共8分)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上天、入地、下海”的战略规划。其中,“下海”指发展海洋技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2002年,我国启动深海探测计划,开始研制“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具有四大特点:最大作业深度达7062米,具有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和高速传输图像、语音的通信能力,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
材料二:各国载人深潜器相关数据
名称 作业起步年份 最大下潜深度 最长水下时长
美国“阿尔文号” 1964年 4500米 8小时
法国“鹦鹉螺号” 1985年 6000米 /
俄罗斯“和平一号” 1987年 6000米 17~20 小时
日本“深海 6500号” 1989年 6527米 8小时
中国“蛟龙号” 2009年 7062米 12小时
18.我国是世界上第 五 个掌握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目前下海的载人深潜器有“ 蛟龙号 ”等。(2分)
19.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6分)
(1)我国“蛟龙号”的研制始于2002年,实际作业始于2009年。( )
(2)“蛟龙号”的特点有下潜深、悬停定位稳定、通信发达、装备完善。( )
(3)美国是最早开始载人深潜器作业的国家,俄罗斯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下潜深度最大。( )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0~22小题。(本小题共11分)
獾的礼物
①獾很老很老了,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他放心不下他的朋友们。这天晚上,他坐在书桌前写了一封信。写完就坐在摇椅上永远地睡着了。
②第二天,狐狸把獾的信念给动物们听:“我到长隧道的另外一头去了,再见。”大家伤心极了。特别是鼹鼠,他难过得要命。
③冬天来了,雪盖住了大地,却盖不住大家的悲伤。春天渐渐临近,动物们开始串门,大家又聊起了獾。
④鼹鼠说,獾教过他剪纸。刚开始,他老是剪不好。獾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不厌其烦地教他,还常常给他做示范。最后。他终于剪出了一长串手拉手的鼹鼠。那份喜悦,他至今还记得。
⑤青蛙回想起獾教会自己溜冰,狐狸回想起獾救会他系领带,兔太太回想起獾教会自己烤姜饼的本领……獾留给大家的这些礼物,好像是矿藏一样。大家常常利用这些礼物,互相帮助。
⑥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轻轻地说:“獾老爹,谢谢你。
20.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看出獾怎样的性格特点 (用两三个记语形容一下)(2分)
乐于帮助别人、有耐心
21.下面的问题分别是针对哪个角度提出的 选一选。(6分)
A.针对短文内容提问B.联系生活经验提问C.针对短文写法提问
①为什么短文对“鼹鼠讲述獾教自己剪纸”写得详细,而对青蛙、狐狸、免太太的讲述却只写了一句 ( C )
②短文标题“獾的礼物”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 A )
③生活中有哪些像獾一样的人 ( B )
22.从獾的身上,你获得了什么 (3分)
生活中要乐于帮助别人,也要尝尝鼓励他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做善良的人,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温暖和美好。
六、习作。(本大题第23小题,共25分)
23.题目:陪伴我们成长并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我们的家人。你想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吗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将他(她)比作某种动物,写成一篇习作,让大家认识一下。
要求:1.题目自拟,书写整洁,语句通顺。
2.借助事例写清楚家人的特点。
3.请在规定的《答题纸》上作答,字数不少于350字。
答案: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