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7:1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识之难:周朴园与侍萍这三十年——《雷雨》讲戏
相识之难:周朴园与侍萍这三十年
——《雷雨》讲戏
一、设计说明
1.“讲戏”:紧扣关系,一言一行见性格
教材学习提示指出:写戏剧主要是写“人”。本剧中人物细节丰富、心理微妙、情感复杂,学习需抓住人物关系,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人物性格。讲戏形式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围绕“周朴园的情感有几分是真,有几分是假?”“鲁侍萍是软弱还是坚强?”等问题展开研读与讨论,阐述自己的理解。
2.相识之“难”:过程极艰难,后果是灾难
难相识:三十年后,侍萍未见周朴园之前,已从鲁贵、四凤等人获知周公馆信息,还从屋内的旧家具、自己年轻时的照片,识出了周朴园。她是在情感翻涌的处境中,意外见到周朴园,“识得而不愿认”;周朴园此时事务緾身,身心俱疲,面对错入的四凤母亲这一下等人,“认不出也无意认”。
一识天地崩:侍萍用三十年的苦痛重塑的生活,她的坚守、她的悲情,还有丝心存侥幸的幻想,在周朴园用谎言粉饰的世界中以及周朴园狠厉与冷酷的真面目前,重受了一次难,不亚于三十年前的年三十夜被赶出周家,走投无路而投河之痛;周朴园苦心经营,建立在谎言基础上体面的人设、守规矩的家门以及重情重义的家风,在真相之前,犹如冰雪映射烈日,轰然崩塌,这不啻于要了他的命。
过程艰难,后果灾难,在反复阅读中品出这两者间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帮助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想去把握戏剧人物性格特点。
3.基于“学”,导于“教”: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去发现人物性格特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去揣摩人物动作丰富的潜台词,课堂的深、广度当是建立在学生阅读所想所得之上;教师相机诱导,适时启发,适当发挥,着力于激发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相适应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过程设计
1.读课题,启思考,明任务
任务设计:齐读《相识之难:周朴园与侍萍这三十年》,再指定三四位学生朗读。
学情预估及教学应对:关注“难”字的读音,把握学生阅读《雷雨》的理解程度。
学情一:只读难(nán),教学可从有何“难”入手,展开讲戏活动;
学情二:大多数读难(nán),零星难(nàn),教学从有何“难”着手,提醒学生思考难(nàn)的内容;
学情三:多数读难(nán),一定数量读难(nàn),教学可从数量的差距确定先后顺利,展开研读讨论。
教学要点:从学生的朗读中,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强调反复阅读文本的重要性。
2.周朴园与侍萍相识的障碍
学习任务设计:
侍萍:相隔三十年,一眼就识出了“你”:
任务:两个“看着他”的“潜台词”,动作设计
周朴园:满世界全是“你”,可眼中却不识“你”;
追问:在满是“侍萍”的屋子,对眼前的侍萍真的一无所识?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两个“看着他”的舞台设计,既想对方认出自己,又恨对方认不出自己。讲戏时要充分考虑到剧中人物身份差异、人物复杂情感关系,特别要强调的是时代差异之下的读者与剧中人之间的差别:不可以当下女性的平等、独立意识去看待侍萍,而需要以上世纪二十年代女性心理还原侍萍合乎情理的行为举止。
周朴园无法认出眼前的侍萍的原因自然有着侍萍历经三十年的苦难后,容貌大变,确实不易辨识;周朴园心中早认定侍萍是已死去三十年的人,无从认起。此外,可能还源于他内心最深处的对侍萍的抗拒与畏惧等复杂心态。讲戏时要深入周朴园内心世界,“内心多次生疑又轻易否定”,有着极为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因素,把握住这些可避免对人物概念化与平面化的理解偏差。
3.从“步步引导”去理解侍萍
补充材料:
朱琳:万院长,我不想演这个角色。鲁侍萍这个女人没有骨气。
曹禺:你凭什么说她没有骨气
朱琳:你看,周朴园害得她成了这个样子,三十年之后,他俩见面了,周并没有认出她来,可是鲁侍萍非要一步一步地引着周认出她来,这就是没有骨气。
曹禺:假如换了你,怎么办
朱琳:假如换了我,一扭头,夹起包来就走,我才不理他呢!
讨论:侍萍既不主动挑明身份,又处处点醒周朴园自己身份,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年青演员朱琳的理解和她的选择映射出女性时代的新特质;侍萍的纠结与“一步一步地引着”既有着她的软弱,却又是她全力的对抗,展现出她对抗命运的勇气以及求得人格上平等的努力。理解这一点,对侍萍的矛盾举止会产生同情的理解与悲悯的体察。
4.周朴园的往事重构与意蕴
对于三十年前的侍萍,周朴园有着全方位的重塑。
周朴园(鲁妈版):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一天夜里,忽然投水死了。
观察:对于四凤的妈,一个三十年前生活在无锡的陌生的下等老妇人,周朴园编造故事,美化侍萍,对于侍萍之死又含糊其辞,工于心计。
周朴园(侍萍版):(屋里的)家具都是你顶喜欢的,多少年总是留着,为的纪念你;你的生日,每年总记得;照着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
观察:精心倾诉,似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更有保持长达三十年的旧物、习惯与生活细节。如果说做假的最高境界是连自己都被感觉自己没有做假,这或许是理解周朴园最为核心的基点。
学习任务设计:对照以上两个版本关于侍萍的故事,依据文本相关内容,尝试写出以下两个版本。
(1)周朴园(周公馆版):
(2)周朴园(周萍版):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周公馆版指的是三十年后,在周公馆内的“下人”们通过对周朴园日常生活习惯的观察,尤其是对房间特殊布置与异于寻常规定的猜测,自发建构起的“老主母”故事;周萍版则指周朴园会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以及如何向周萍讲述他生母的故事,如何塑造他的父亲形象。
侍萍(坊间版):
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太规矩的。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份。跟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不是一个,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学习任务设计:侍萍的坊间版对于周朴园意味着什么?对于侍萍又有何深意?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周朴园三十年的身体力行,全方位多层面地重构了往事:在仆人面前,是长情而不幸的老爷,“哀而不伤”,律己守节,重情重义而不失威严;在周萍面前,树立起了严父柔情的形象,规范了家庭秩序,规范了伦理等级;在来自老家的陌生老一辈的旁人(鲁妈)面前,极尽美化之能事,小心试探又心虚。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谎言之上,是周朴园逃避罪责的精神寄托。但在侍萍无情的揭露下,谎言无所藏身,周朴园的一切——家庭秩序、情感寄托以及个人名誉等均荡然无存。这是周朴园最大的灾难!对于侍萍,她主动揭开深藏心底三十多年的伤疤,又再次被命运击中伤疤,也是致命的灾难。
5.侍萍从周朴园那要的是什么?
学习任务设计:支票5000元,对周朴园和鲁侍萍各自意味着什么?
研读问题一:支票5000元价值几何?周朴园的5000元隐藏着怎样的心思?
(预设追问:为何是5000元,五万或五百,又有何不同?)
研读问题二:侍萍为什么要撕支票?这个撕在舞台上如何才算演出人物真正的性格与心理?有没有比撕更好的舞台设计?
补充材料:
关于金钱具体数字的,节选部分出现一次:
鲁大海: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
节选前和后还有多次涉及的内容:
繁漪给周冲买书的钱是40元,他准备分一半给四凤,供她读书;
四凤身上全部的余钱是12元,都给了鲁贵;
周公馆辞退鲁贵和四凤,结清工资并多给两个月工钱,总共是60元;
(特别需要关注的一处)繁漪派周冲给鲁家送去100元,鲁贵理解成这是对她和周萍之间不伦之恋的封口费。
设计说明: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这5000元的有着值得深究的意味。周朴园的狠辣、自私以及对侍萍的阔绰体现了这一人物的复杂性。侍萍的自爱与自尊,也在这张支票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她的悲愤、蔑视,充分地体现在了“撕”这一舞台动作之上。但再现这个动作,前提是真诚的同情和对人物内心准确的理解。更好的动作的要求,对接的是开放性的学习设计与自主的阅读理解呈现,不强求超越“撕”,而在于勇于挑战经典,创设出另一种可能的学习品质。
6.作业设计
根据本节课讨论内容,深入研读剧本,替曹禺给饰演鲁侍萍的朱琳讲讲戏,看是否能影响甚至改变朱琳的看法。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