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常见的材料》第8课《生活中的材料》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024)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如塑料、金属、木头、纸张等),理解这些材料的基本特性和用途;初步了解材料与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思维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材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创设:教师手持一个由多种材料制成的手工艺品或日常用品(如塑料笔筒、金属水杯、木制玩具、纸张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个东西好看吗?它是由很多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生活中到底有哪些材料,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二)新知探索(约20分钟)
1. 观察与分类
- 活动一:“材料大搜罗”——教师提前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尝试将这些物品按照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分类。
师生对话示例:
-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这个杯子是用什么做的吗?
- 生:它是用金属做的,因为很坚硬,不会破。
- 师:非常好!那这张图片上的书呢?
- 生:它是用纸做的,摸起来很软,可以翻页。
2. 材料特性讨论
- 分组讨论不同材料的特性,如塑料的轻便耐用、金属的坚硬导热、木头的自然环保、纸张的可书写可折叠等。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呢?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呢?
(三)深入探究(约15分钟)
1. 材料与用途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某些材料特别适合用来制作某些物品,如为什么水管通常使用金属或塑料而不是木头或纸张。
师:如果我们用水来做水管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水的特性与水管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2. 材料与环境
- 简要介绍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如塑料污染、纸张浪费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和回收材料,保护环境。
师:大家知道吗?有些材料如果不好好处理,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塑料,如果我们乱扔的话,就会污染土壤和水源。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创意表达(约10分钟)
活动:“我的设计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种新型材料或利用现有材料创作一个实用的日常用品,并简述其设计理念和使用价值。
(五)习题设计(约15分钟)
1. 填空题
-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 塑料的特点之一是_____,这使得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 选择题
- 下列哪种材料不适合用来做锅?( )
A. 金属 B. 塑料 C. 陶瓷 D. 铁砂
- 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木头的特性?( )
A. 可再生资源 B. 易燃 C. 坚硬无比 D. 自然纹理
3. 简答题
- 请列举三种你在家中发现的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并说明每种材料的选择理由。
- 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尤其是在使用和处理材料方面?
(六)总结提升(约5分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还了解了它们的特性和用途。更重要的是,我们意识到了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白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成为小小环保卫士,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情感升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环保的短片或分享一些环保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七)课后作业与拓展
- 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并继续观察家中或周围环境中的材料,记录下至少五种不同的材料及其用途。
-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材料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学生收集家中的废旧材料(如塑料瓶、旧衣物、废纸板等),发挥创意,将其改造成新的实用物品或装饰品。这项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加深他们对材料循环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
教学反思
在本次《生活中的材料》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物观察和分类活动,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多种常见材料,并理解了它们的基本特性和用途。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通过小组讨论和创意表达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了从生活中寻找科学问题并进行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和组织环保相关的活动,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不仅认识到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愿意从自身做起,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