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 遗传的基本规律——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
1.2024年2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宣布利用基因治疗技术协助一名15岁遗传性耳聋少年恢复听力。该患者患病原因为otof基因突变,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这种病的发病率
B.运用腺病毒运送正常基因到患者体内前,要对腺病毒进行修饰改造
C.用基因治疗治愈的该病患者,和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仍有可能会患这种病
D.人类所有遗传病都可以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进行医治
2.某女性患有一种罕见的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让她能够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医生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他们将一位健康女性的卵细胞除去细胞核,与患病女性卵细胞的细胞核进行重组处理,得到重组细胞后,再运用试管婴儿技术培育出一个健康的婴儿。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所生的婴儿同时带有三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B.这种培育新生儿的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生
C.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需要的核移植技术中去核方法,一般采用显微操作法
D.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需要在体外培养到桑葚胚阶段,移入到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3.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到达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1、S2、S3、S4互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
B.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中S1S2∶S1S3=1∶1
C.烟草不能自交的原因可能是花粉与含与其基因相同的卵细胞的雌蕊结合阻止花粉管的形成
D.该现象是被子植物进化过程中防止近亲繁殖的一种重要策略
4.果蝇中棘眼(ec)、横脉缺失(cv)、截毛(ct)3个隐性突变基因排列于X染色体上。用纯合的截毛雌果蝇A和纯合的野生雄果蝇交配,后代无论雌雄果蝇全是野生型。把棘眼个体与横脉缺失个体交配,得到杂合的雌蝇B,将B与隐性纯合雄蝇测交,统计测交后代F表型情况如下表(“+”表示野生性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序号 F1表型 实得表型比
1 ec+ 9
2 +cv 9
3 eccv 1
4 ++ 1
A.一条X染色体上只有一个ec基因、一个cv基因、一个ct基因
B.ct只位于X染色体上,自然界中截毛雄果蝇的概率大于雌果蝇的概率
C.雌果蝇B共产生了4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其比例是1:1:1:1
D.雌果蝇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交换的初级卵母细胞的占比为1/5
5.某同学用卡片模拟杂交实验,表示亲本的卡片在信封中的放置情况如图,其中信封4中Y的数量待定,每次抓取卡片并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重复100次。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0.8:B、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群体中XB的基因频率为0.6。群体中无配子致死和基因型致死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机从信封1、2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Aa个体随机交配产生子代
B.信封4可模拟雄性生殖器官,图中Y的数量与信封3中X的总数不同
C.随机从信封1、4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
D.随机从信封3、4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所得结果中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0.26
6.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是一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发病与年龄相关,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16岁后开始出现症状,大概40岁完全发病。如图是HHT的某家系图,绘制图谱时,Ⅱ代个体的年龄都已经超过40岁,Ⅲ代个体的年龄都未到16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HT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
B.若Ⅲ-5携带HHT致病基因,则该基因可能来自Ⅰ-1或Ⅰ-2
C.Ⅲ-1与Ⅲ-3可能都携带HHT致病基因,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D.Ⅲ-2成年后与无HHT致病基因的男性婚配,生出患HHT男孩的概率为1/8
7.斑点牛分为褐色和红色,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纯种红色斑点母牛与纯种褐色斑点公牛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F1 褐色公牛:红色母牛 1:1
F2 褐色公牛:红色公牛:褐色母牛:红色母牛 3:1:1:3
A.斑点牛体色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 B.该性状受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
C.F1公牛、母牛的相关基因型相同 D.反交实验结果应与上述结果相同
8.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遗传病。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下图为两个RP家族,每个家族只含相同的单一致病基因,正常人中只有家族甲的III1携带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家族甲的RP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家族乙的遗传方式不同
B.RP有关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
C.家族甲中的患者均为纯合子,家族乙中的患者均为杂合子
D.家族甲中III1和家族乙中III2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3/8
9.假设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胡言乱语症”的儿子。为了解后代的发病风险,该家庭成员自愿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受检测者DNA与已知序列进行杂交,产生互补双链则为阳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女儿和父母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的概率是2/3
B.若父母生育了第三孩,含有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4
C.女儿将该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1/3
D.若该女儿的基因型与父母相同,绝不可能生出“胡言乱语”的病娃
10.范科尼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儿科疾病,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与范科尼贫血相关的13个基因,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就会引起该病。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一定会传给子代个体
B.分析异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以确定变异的类型
C.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引起该遗传病
D.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
11.研究发现,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T0基因突变和位于X染色体上的S0基因突变均会导致人患遗传性肾炎,T1表示T0基因的突变基因、S1表示S0基因的突变基因。一位患遗传性肾炎的女性(甲)的基因型为T1T0XS1XS0,一位正常男性(乙)的基因型为T1T0X S0Y,甲和乙婚配后,生育一个患遗传性肾炎的儿子(丙),其基因型为T1T0XS1Y。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0对T1为显性,S1对S0为显性
B.甲和乙再生育一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3/8
C.T1和S1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D.自然人群中,患该病的女性多于男性
12.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只来源于父母一方的个体称为单亲二体(UPD),其形成机制如图所示。一对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双亲形成了UPD后代,已知白化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亲本形成异常配子的原因一定是减数分裂Ⅱ异常
B.上述双亲形成的11号染色体UPD后代为白化病患者
C.11号染色体UPD的白化病女孩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
D.若双亲患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生出的健康女儿可能是X染色体UPD
13.某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系谱图如图所示。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d有两种突变形式,记作dA与dB,为研究这种病的遗传方式,实验人员对家系中各成员的基因类型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其中Ⅱ1还患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该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新的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基因 I1 I2 Ⅱ1 Ⅱ2 Ⅱ3 Ⅱ4
D — + — — — +
dA + — + — + +
dB — + + + + —
注:“+”表示含该基因,“-”表示不含该基因。
A.Ⅱ1患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与Ⅰ1减数分裂异常有关
B.Ⅱ2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女儿皆不患该隐性遗传病
C.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皆患该隐性遗传病
D.Ⅱ4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和女儿都可能患该隐性遗传病
14.已知人类ABO血型是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A、IB、i共同决定,其中IA、IB对i为完全显性关系,IA、IB为共显性关系。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H编码岩藻糖转移酶,催化抗原H的合成。红细胞膜上没有抗原A、B、H的个体血型称孟买血型,其生化合成途径如图1。图2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孟买血型红细胞均不能与A、B抗体结合,常被误诊为“O”型,但血浆中有抗H抗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确定Ⅱ-3是孟买血型
B.由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基因型为HhIBi
C.O型血个体可以少量输血给孟买血型的个体
D.Ⅲ-2与一孟买血型女性婚配,所生女孩为孟买血型的概率为1/3
15.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下图为该三体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请回答:
(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则配子②和③______(可能/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______。
(2)某同学取该三体的幼嫩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欲观察7号染色体的配对状况,应选择处于______期的细胞,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①,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
(3)现用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非抗病=2:1。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1/6,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4)香稻的香味由隐性基因(b)控制,普通稻的无香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6号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7号染色体上。现有正常的香稻和普通稻,7号染色体三体的香稻和普通稻四种纯合子种子供选用,请你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从而定位等位基因B、b的染色体位置。
实验步骤:
a选择正常的)香稻稻为父本和三体的普通稻稻为母本杂交得F1。
b用正常的香味稻为母本与F1中三体的普通稻为父本杂交。
c统计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实检结果:
d若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
e若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6号染色体上。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分析题意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这种病的发病率,A正确;B、运用腺病毒运送正常基因到患者体内前,要对腺病毒进行修饰改造,避免其对人体造成侵染,B正确;C、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用基因治疗治愈的该病患者,但生殖细胞未被改造,其配子中仍可能含有致病基因,和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仍有可能会患这种病,C正确; D、并非所有遗传病都可以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进行医治,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无法通过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进行医治,D错误。
2.答案:B
解析:A、该婴儿同时带有三个人的遗传物质,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健康女性,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患病女性(母亲),一半来自男性(父亲)精子,A正确; B、根据该技术的过程可知,最终得到的受精卵中的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健康女性,因此这种培育新生儿可以降低细胞质遗传病的发病率,不能避免细胞核中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生,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培育过程用到了细胞核移植技术,核移植技术中去核方法,一般采用显微操作法,C正确; D、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用到胚胎移植技术,需要在体外培养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进行胚胎移植,D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析:A、S1、S2、S3、S4是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A正确;B、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纯合个体,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时,烟草自交无法产生后代,当S1S2作父本时,杂交后代为S1S2:S1S3=1:1;当S2S3作父本时,杂交后代为S1S3:S2S3=1:1,综上可知,全部子代中S1S3:S2S3:S1S2=2:1:1,B错误;C、根据题图,推测烟草不能自交的原因可能是花粉与含与其基因相同的卵细胞的雌蕊结合阻止花粉管的形成,C正确;D、若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该现象是被子植物进化过程中防止近亲繁殖的一种重要策略,D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A、果蝇中棘眼(ec)、横脉缺失(cv)、截毛(ct)3个隐性突变基因排列于X染色体上,由于DNA复制,一条X染色体上会有一个或两个ec基因、cv基因、ct基因,A错误;
B、用纯合的截毛雌果蝇A和纯合的野生雄果蝇交配,后代无论雌雄果蝇全是野生型,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Y同源区,不能说明自然界中截毛雄果蝇的概率大于雌果蝇的概率,B错误;
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雌果蝇B共产生了4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其比例是9∶9∶1∶1,C错误;
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雌果蝇B共产生了4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其比例是9∶9∶1∶1,则雌果蝇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交换的初级卵母细胞的占比为(1+1)/(1+1+9+9)×2=1/5,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信封1、2中A:a都为4:1,都不是1:1,故从信封1、2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不能模拟Aa个体自交产生子代,A错误;B、信封4含有Y染色体,故模拟的是雄性个体,雄性个体X和Y染色体数量相等,故信封4中Y的数量为50,与信封3中X的总数相同,B错误;C、信封1、4中字母不同,代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所以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D、由题图可知,信封3中XB的基因频率为0.6,Xb的基因频率为0.4,信封4中XB的基因频率为0.3,Xb的基因频率为0.2,Y的基因频率为0.5,故从信封3、4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女性纯合子(XBXB、XbXb)的概率0.6×0.3+0.4×0.2=0.26,D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A、父亲Ⅰ-1患病,但是有正常的女儿Ⅱ-3,则该病不是伴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HHT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A错误;
B、若Ⅲ-5携带HHT致病基因,则其该病致病基因来自Ⅱ-4,Ⅱ-4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B错误;
C、Ⅱ-2是杂合子,Ⅱ-1是隐性纯合子,Ⅲ-1与Ⅲ-3可能携带HHT致病基因,也可能为隐性纯合子,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1/2)×(1/2)=1/2,C错误;
D、Ⅲ-2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成年后与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男性婚配,则生出患该病儿子的概率1/2×1/2×1/2=1/8,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分析题意,将纯种红色斑点母牛与纯种褐色斑点公牛杂交,子代中性状与性别有关联,说明斑点牛体色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A正确;B、斑点牛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据F2可知,同一性别内均出现3∶1的分离比,说明该性状受1对基因控制,B错误;C、将纯种红色斑点母牛与纯种褐色斑点公牛杂交,F1是褐色公牛:红色母牛=1∶1,且F2中公牛与母牛均有3:1的分离比,说明F1公牛、母牛的相关基因型相同,均为杂合子,C正确;D、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反交实验结果应与上述结果相同,D正确。故选B。
8.答案:D
解析:A、正常人中只有家族甲的III1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患病,III2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家族甲的RP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家族乙中Ⅰ2患病,但Ⅱ1不患病,说明家族乙RP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为纯合子且不患病,Ⅱ2患病,说明该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家族乙RP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B/b)表示,A正确;B、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遗传病,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RP有关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B正确;C、家族甲的RP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家族甲中的患者均为纯合子,家族乙RP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乙中的患者均为杂合子,C正确;D、家族甲中III1的基因型为XAXabb,家族乙中III2的基因型为XAYBb,家族甲中III1和家族乙中III2生出不患病孩子(XAX_bb、XAYbb)的概率是3/4×1/2=3/8,故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3/8=5/8,D错误。故选D。
9.答案:D
解析:A、据图可知,夫妇表现型正常,儿子患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由基因检测结果可知,双亲均既含有正常基因,也含有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父亲、母亲的基因型都是Aa,女儿表型正常,基因型是1/3AA、2/3Aa,和父母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的概率是2/3,A正确;B、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若父母生育第三孩,所生孩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4AA、1/2Aa、1/4aa,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1/4=3/4,B正确;C、女孩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其将该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2/3×1/2=1/3,C正确;D、若该女儿的基因型与父母相同,基因型是Aa,与Aa的个体婚配,子代可能有aa的患者,D错误。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Fanconi贫血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不一定会遗传给子代,A错误;B、所有基因中碱基种类都相同,因此分析基因的碱基种类不能确定该病的致病基因,B错误;C、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不会造成基因的缺失,C错误;D、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调查,D正确。故选D。
11.答案:BC
解析:乙的基因型为T1T0XS0Y,不患该病,说明T0对T1为显性,甲的基因型为T1T0XS1XS0,患该病,综上分析,S1对S0为显性,A项正确;甲和乙再生育一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3/4×1/2=5/8,B项错误;T1和S1属于非等位基因,因此T1和S1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C项错误;T0/T1控制的遗传性肾炎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而S0/S1控制的遗传性肾炎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D项正确。
12.答案:ABC
解析:A、异常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异常或者减数分裂Ⅱ异常,A错误;
B、上述双亲形成的11号染色体UPD后代中有可能出现白化病患者,也有可能为正常个体,B错误;
C、由题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只来源于父母中的一方,单亲二体(UPD)”可知,11号染色体UPD的白化病女孩的致病基因全部来自父亲或全部来自母亲,而不是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C错误;
D、双亲患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只有当母亲是杂合子,且女儿是X染色体UPD(都来自母方)的情况下才可能是健康的,D正确。
故选ABC。
13.答案:AC
解析:A、结合图表可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患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该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是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患者,结合系谱图可知,其基因型为XdAXdBY,再结合系谱图分析可知,I1的基因型为XdAY,I2的基因型为XDXdB(D为正常基因),II1性染色体组成异常,是因为I1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X与Y未分离,形成了基因型为XdAY的精子,与基因型为XdB的卵细胞结合形成了基因型为XdAXdBY的受精卵,A正确;
B、I2(XdBY)与正常女性(基因型可能为XDXD、XDXdA或XDXdB)婚配,所生女儿可能患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
C、I3的基因型为XdAXdB与正常男性(XDY)婚配,所生儿子基因型为XdAY或XdBY,为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C正确;
D、I4的基因型为XDXdA,与正常男性XDY婚配,所生儿子中可能有基因型为XdAY的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女儿都正常,D错误。
故选AC。
14.答案:BCD
解析:A、据图2可知,Ⅱ-3血型为O型,却有AB型的孩子,说明Ⅱ-3含有IB基因,则可以确定Ⅱ-3是孟买血型,A正确;B、据图可知,Ⅰ-1为B型血,则其基因型为H_IB_。又知Ⅰ-1和Ⅱ-2的后代中出现了孟买血型(无抗原A、B、H),孟买血型的产生需要hh__的基因型,可以推断Ⅰ-1必须携带h基因,因此,1-1的基因型可确定为HhIB_。Ⅱ-1为O型血,但不能确定其是否为孟买血型,因此,不能确定Ⅰ-1的基因型一定是HhIBi,B错误;C、孟买血型的红细胞上没有A、B、H抗原,但孟买血型血浆中含有抗H、抗A、抗B,它可以和O型红细胞上的H物质发生反应,因此一旦接受了O型血,会发生溶血反应,会引起疾病,因此,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孟买血型不可以接受O型血,C错误;D、由题图可知,Ⅲ-2是AB型血型,基因型为HhIAIB,与孟买血型女性(hh__)婚配后,则女儿为孟买血型的概率为1/2(即Hh×hh后代中hh为1/2),D错误。故选BCD。
15.答案:(1)不可能;A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13或26
(3)3/5
(4)1∶2;1∶1
解析:(1)由图可知,题中三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a,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与Aa或AA与a,图中配子②和③的基因型分别为a与Aa,因此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Aa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比例为AA∶a∶Aa∶A=1∶1∶2∶2,对照图中给出的配子基因可知,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是A。
(2)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此时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故欲观察7号染色体的配对状况,应选择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由于该三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为2n+1=25,配子①中多一条7号染色体,因此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前期和中期时染色体数目为12+1=13条,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变为26条,故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3或26条。
(3)由于该三体水稻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1∶2∶2,当三体水稻作父本时,由于AA和Aa的花粉不能受精,因此测交后代表现型为抗病(Aa)∶不抗病(aa)=2∶1,当三体水稻作母本时,产生的配子都可以受精,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AAa∶aa∶Aaa∶Aa=1∶1∶2∶2,故非抗病水稻(aa)所占比例为1/6,抗病水稻(A-)占5/6,抗病水稻中三体(AAa和Aaa)所占比例为3/5。
(4)要确定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先制备BBb,根据其产生配子的特点确认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因此可以选择正常的香稻为父本(bb)和7号染色体三体的普通稻(BBB或BB)为母本杂交得F1,然后用正常的香味稻(bb)为母本与F1中三体的普通稻(BBb或Bb)为父本杂交,最后统计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若等位基因(B、b)位于7号三体染色体上,则母本香稻的基因型为bb,母本三体的普通稻的基因型为BBB,F1代中父本三体的基因型为BBb,母本基因型为bb,三体产生的可育花粉有B∶b=2∶1,测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香稻∶普通稻=1∶2。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7号三体染色体上,而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父本香稻的基因型为bb,母本三体的普通稻的基因型为BB,F1代中三体的基因型为Bb,其与基因型为bb的水稻杂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香稻∶感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