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7: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之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头两句明示自己本性是热爱山林田园的,与官场的行事作风诗相矛盾的。接下两句,以鸟、鱼作比,写自己的思归之情,再二句写归田后决心躬耕自食。至此,是本首诗的第一部分,从中反映了诗人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八句描写出了田园生活之景:恬静、自然、充满生机,透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最后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返自然”的欣喜。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淳朴、自然的肯定,也是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揣摩语言,把握作品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
3.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诗句,感受其人格魅力,自主评价作者的人生选择。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体会闲散冲淡的“田家语”,把握诗中写景所蕴之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掌握诗歌写景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写景句,能分析把握诗中以动衬静手法的作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坚定的人生追求。
情境导入
理想中的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在现实社会中,会有很多干扰我们初心的障碍,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今天我们将通过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学习,展开一次“我的人生选择”阅读分享会,感受陶渊明“返朴归真”的心灵状态。
环节一:知人论世
1.知人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传世作品共有诗123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2.诗作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陶侃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环节二:初读感悟
任务活动一
诵读全诗,把握诗意。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任务活动二
梳理诗歌的内容。
【参考】诗的前八句写诗人因鄙弃仕途而归田。后十二句写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的愉快心情。
其中前八句主要写景,在景物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四句通过写“无尘杂”的“户庭”和“有余闲”的“虚室”来衬托诗人恬淡的心境,并直接抒发了自己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
环节三:入情入境
任务活动一
发现田园之美。
思考:找出本诗描写园田生活环境的诗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2)茅檐草舍、树环花绕、鸡鸣狗吠、亭静室闲(3)简朴空阔、清幽雅致自然祥和、安宁和谐。
任务活动二
多角度赏析诗歌。
思考1:赏析本诗歌写景艺术。
【参考】赏析写景艺术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一般在题干中有“写景特点”“写景艺术”等字眼。答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判断。
①景物选取:有无典型性(指有无季节性或地方特色)。
②写景层次: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俯视到仰视等。
③写景角度: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组合在一起,如视听结合等。
④写景方法: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对比、衬托、渲染等,以及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⑤情景关系: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
⑥结构特点:一句一景、句句写景、景语作结等。
明确:整体来看,写景句运用视觉与听觉描写相结合、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衬静等手法,营造了简朴、空阔、优美、恬淡、朦胧、宁静、和谐的美好意境。
思考2:概括本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1)白描。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的与诗意合拍。
(2)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景——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境,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3)生动形象的比喻。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彩。
(4)语言朴素自然。如:“狗吠深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
◆环节四:研读析旨
任务活动一
诵读全词,合作讨论。
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题眼——“归” ;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任务活动二
结合材料思考:你怎样看待陶渊明选择隐逸的情怀?
1.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2.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 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 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环节五:思考延伸
任务活动
交流分享
曹操和陶渊明通过《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抒发了内心最真实的心态。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支持曹操的建功立业还是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表观点。
明确:曹操和陶渊明是两种不同思想下的两种人生选择,都是内心最真实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选择殊途同归。我们青年一代,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要不忘初心,坚守住自己内心的本真。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资源的《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