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
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个人的刻写。
雅典民主政治——西方政治体制的摇篮
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导 入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分析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二):了解雅典、斯巴达主要政治机构与特征?
(三):全面认识古希腊的政治体制?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四):认识罗马共和国至罗马帝国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
(五):认识古代希腊、罗马政治体制的局限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希腊......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隔成了互不相连的小块。......许多城邦就是这样形成的,相对隔绝且极其独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地理:以海洋为依托(海洋文明)
2、政治:城邦体制(独立自主、小国寡民)
3、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4、阶级: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兴起(经济实力雄厚,政治地位低下)
5、矛盾: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直接原因)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和地图,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城邦国家的形成
类型 各自特点 相同点
公民大会拥有最高的权力
贵族议会掌权,公民权较少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较少 君主个人掌权,公民权很少 非法取得,公民有一定的权力 贵族制
民主制
君主制
寡头制
僭主制
城邦公民或多或少
享有政治权利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2)特点: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1、城邦国家的形成
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 大会
议事会
官员
陪审 法庭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抽签产生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审理大小案件(陪审员达6000人)
各机构的成员
日常司法机关
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略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亚里士多德
陶片放逐法
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个人的刻写。
积极:雅典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公民拥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是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渊源。斯巴达是古希腊寡头政治的代表,监察官制度保障公民能够参与民主政治活动中,有益于城邦发展。
局限: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利,被排除在民主之外;直接民主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机构构成: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
机 构 产生方式 或资格 主要职责
公民 大会
国王
长老会议
监察官
寡头政治是一种政制形式,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权利有效地掌握在一小撮特权阶级手上。
全体公民参加
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世袭
垄断军事统帅权力
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能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实际最高权力机关
3、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国家机构
主要 机构 权力
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 特征
执政官等高级官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
①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③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和谈判,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④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当选。
共和政体
具有浓厚的寡头政治特征
1、罗马共和国
(二)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政体建立
主要机构权力
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特征
古罗马的元首制,Principate源自于Princeps--直译为第一公民。由这位第一公民来领导国家的制度,就称为元首制。在罗马史的划分上,罗马的"元首制"始于公元前27年,终止于公元287年。
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君主政治——元首制
君主集权,实行独裁统治
2、罗马帝国
思考: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相似点
①公民不同程度参加国家政权管理;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实际上、名义上)
④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②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
不同点
①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 是混合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②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一、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二、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三、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典型代表
(一)法国等级君主制
(三)神圣罗马帝国
(二)英国议会君主制
特征1. 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建立了王国。
(2)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3)特征:
(4)结果: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一)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的特征
由普遍的封君封臣关系而导致的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统一,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是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吕嘉《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①以封土为纽带,形成独立王国
②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③双向契约(相互权力义务)
④只对直接领主负责
给予土地和保护
给予土地和保护
提供农耕土地
效忠和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服劳役和耕种
农奴
小封建主
大封建主
帝 王
农奴
小封建主
大封建主
帝 王
1、政治:封君封臣制
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合起来,成为西欧统治阶级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自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欧洲谚语
课堂探究
同
异
目的
内容
特点
结果
维护统治
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
维持手段不同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不可越级统治
想一想,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异同?
特征2: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 教权高于王权。
(1)关系:
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2)冲突:
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丕平献土" :753年,伦巴第人再次威胁罗马,新教皇斯蒂芬二世前往法国向丕平求援,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并当众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年的"丕平献土",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的结合,是新兴军事霸主与传统精神权威的结合,在当时纷繁错乱的欧洲政治秩序中脱颖而出。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在法国旧制度中,三级会议指的是法国全国人民的代表应国王的召集而举行的会议。参加者有教士、贵族以及其他民众(称为第三等级)这三个等级的代表。会议通常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开,因此是不定期的。三级会议是作为君主制度的一个补充而出现的。当时它对君主的制约作用是有限的。16世纪以后,君权达到顶峰,三级会议已经形同虚设,几乎被人遗忘。然而,三级会议所代表的原则后来证明比君主制更有生命力,更有前途。它在中世纪短暂断续的存在,为近代议会民主埋下了伏笔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1、法国:等级君主制
(1)背景:
(2)标志:
(3)影响:
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①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②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③改变中世纪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发展:
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沦为王权征税和扩张的工具。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最后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14)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廣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无地王约翰签署《大宪章》
2、英国:议会君主制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1)、《大宪章》——1215年
体现:限制国王的军事权、司法权和随意征税的权利。
目的:限制王权,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评价: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因为它有着限制王权的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利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2)议会的召开
17世纪前,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国王
上院(封建贵族)
下院(骑士、市民)
通过法律
(立法权)
同意征税
(税收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召集议会
①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②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作用:
上院开会场景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1)开始形成:
(2)逐渐加强:
(3)新的时期:
(3)英国议会制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1265年,在贵族与国王的冲突中,英国召开了国会。除大贵族外,每郡另有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两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
13世纪中后期,国王不断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14世纪中期,议会分成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议会成为国王与贵族、骑士、市民共商国是的平台。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则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合作探究
材料一:在西欧封建社会,封建君主的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它们的支持。
——《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材料二: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意味着贵族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新兴资产阶级乐意使用财力支持君主去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封建政府为了维持常备军和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得不奖励工商业发展和殖民扩张活动,这在客观上对处于幼稚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起了扶植和保护作用......当资产阶级的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后,必然与专制王权彻底决裂。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特征:
①君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存在制衡君主权力的外部力量;
②教权控制意识形态,教权高于王权。
影响:
①加剧了中世纪欧洲的纷争与动荡;
②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③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借鉴。
11—12世纪,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中,实行一种由执政官和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治。这些共和国发展起一整套不同于中世纪王权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文献,阐释了民主思想,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3、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1)开端: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2)1125年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
(3)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由七位“选帝侯”选举皇帝
(4)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了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过程与方式
二:认识近代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二)美国联邦制共和国
(三)法国议会制共和国
学习任务三:认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意义和局限
(1)原因:
①根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政治: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③思想: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④主要:社会矛盾尖锐激化(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长期斗争的结果)
(2)过程和方式:革命、改革、立法
(3)典型:君主立宪制(英、德、日、俄)
共和制(美、法)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概况
2、英国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②确立: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③形成: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度。
④完善: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先后进行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度基本形成
①奠基::1688年,光荣革命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史料1:1688年,有一群英国社会贵族精英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史料2: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方式: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即“光荣革命”。
(2)意义:
①推翻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重新掌握政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②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③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光荣革命(奠基)
★问题探究1: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换掉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
史料:该法案扩大了国会的权力,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一些宪法性原则。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
——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问题探究2: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有何意义?
2、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意义:
①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②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法律制约,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建立。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权、司法权
3、内阁制度形成(完善)
(1)形成过程:
①“光荣革命”前,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②“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③汉若威王朝时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④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成为首相,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先例。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权利职责:
①首相与内阁全体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内阁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③若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权及军权,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
后来,随着内阁责任制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国家的象征。
4、1832年议会改革(发展)
史料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 000至4 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问题:
(2)原因:
(3)影响:
选区调整;妇女获得选举权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
① 1832年议会改革,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 妇女获得选举权,英国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问题探究3:史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什么,有何影响?
首相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对议会负责
提出名单组成责任制内阁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
国家元首
统而不治
形式任命
5、基本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国家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最高立法权。
③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首脑是首相。
君主
上院
下院
首相(内阁)
选 民
司 法 独 立
任命
(大贵族)
选举
组成议会
多数
组阁
形式任命
负责
(权力中心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农业工人;
1918年,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
1928年,妇女的年龄降到21岁;
1969年,凡满18岁的男女都获普选权;
英国选举权逐渐扩大
说明:体现民主范围的逐渐扩大。
贵族 工业资产阶级 公民
民主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联邦制:中央集权,地方保留一部分自治权力(国家结构)
①1775年,北美13个英国殖民地发起独立战争,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②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1)过程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三军统帅;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拥有立法和批准税收之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并拥有法律的最终解释权。
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
国会
立法权
总统
行政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有权否决国会立法
国会2/3多数可推翻总统否决
国会可弹劾总统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制约
与
平衡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
总统共和制
三权分立
(2)评价
①意义(积极)
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如承认黑人奴隶制,妇女无选举权。 各州权利过大,为地方对抗中央提供可能,为内战埋下伏笔。
①此后,美国国会陆续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不断完善1787年宪法;
②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
③历经200余年的变革,美国民主制度逐渐完善起来
是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 局限性
(3)美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四、法国——共和制
1、艰难历程
2、确立——1875年宪法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史料实证:从材料可以得出法国共和制的那些信息?
①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属总统和议会,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特色。
②总统权力较大,说明保皇派实力强大。
③民主共和的确立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议会
总统
内阁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任命(众议院同意)
与总统对议会负责
参议院
(间选)
众议院
(普选)
副署
法国共和制结构示意图
(行政权、军事权、立法权)
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特点:
实行分权制衡;
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材料一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
材料二 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 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①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
③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近代民主政治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继承古代政治的优良传统。
2、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3、代议制。以议会作为参政的一个窗口。
4、完善法律,强调法治。
5、民主范围逐渐扩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
(三)评价:
1.积极: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2.局限: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黑奴合法地位。
【课堂探究】比较英、美、法的政体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
元首任期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
权力中心
行政权属
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立法权属
相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王
世袭
终身
“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
议会产生
议会
内阁
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
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总统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会制约
国会
国王
选举
有实权
内阁总理
总统任命
参众两院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参众两院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课堂总结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
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发展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斯巴达——古希腊寡头政治的代表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中古西欧政治制度的代表
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聚焦高考
1.(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C
聚焦高考
2.(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
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
A
聚焦高考
3.(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