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共2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共2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19: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 3 课
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02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01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目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一律平等,享有各项自由权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
1.南京临时政府初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概括《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以及体现的原则。
限制袁独裁,维护共和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北洋政府时期共和制度的波折——政党政治
概念解析
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
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2.北洋政府时期共和制度的波折——政党政治
(1)背景: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成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展开激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
(2)政党政治活动:宋教仁的议会斗争
(3)政党政治的失败
“宋案”爆发——二次革命——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民党、议会——袁专制独裁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党专政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
“军政”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到1928年北伐成功),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到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训政”时期(1928年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统一到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宪政”时期(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以后),孙中山认为,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党专政
(1)、训政时期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1928)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孙中山的理想
国民党的现实
VS
【课堂探究】孙中山的“训政”理论,主要体现了怎样的民主政治原则?《训政纲领》反映出国民党的“训政”实质是什么?
主权在民原则
一党专政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党专政
(2)宪政时期
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国民党以此为其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
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形势图
1、在革命根据地的探索
时代背景: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摸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为以后建立人民政权提供有益的借鉴。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时代背景: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主要措施: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并选举产生边区政府委员;实行三三制原则。
意义: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
3、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背景: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共在继承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新形势下民主制度建设。
主要措施: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在行政区设置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意义: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建设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政治建设
根本的政治制度
基本的政党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一根二基”
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法制保障: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法律依据:
遭到破坏:
恢复完善:
正式确立:
1956年八字方针:
1978年后新发展:
《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文革”时期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内容及意义; 1982年新发展:+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明确、提出、成为、入宪及意义
改进选举制度;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固定任期;赋予省级——
连连看
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权力机关
最高权力机关
【课堂探究】
材料一:“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民盟主席张澜
思考:(1)材料一中的“新制度”指的是哪项制度?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2)分析“新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在经济基础、权力主体、权力原则与政权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大制度 三权分立
经济基础
权力主体
原则
性质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
民主集中制
分权制衡
社会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性质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全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政协的职能
政党制度
参政议政的舞台
连连看
材料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它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11年3月8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576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思考:
(1)材料一确立的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指出的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意义何在?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变化:由建国初代行人大职能,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协商机构。
(3)职能:行使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职能。
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
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课堂探究】
课堂检测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中国民主进程进行过合理的设计,准备分三期逐步完成。后来“见让位于袁(世凯),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由此可见,《临时约法》
A.为限制袁世凯而制订 B.有悖于民主共和精神
C.坚持了基本立法原则 D.实现了民主宪政目标
A
【详解】
根据材料“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可得出《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而制订,故A选项正确;《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而制订,符合民主共和精神,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权力而制定,没有体现是否坚持立法原则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临时约法》后来被袁世凯废除,没有实现民主宪政的目标,故D选项错误。
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显著的特征是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利用立法权束缚行政权。第33条规定“临时大总统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上述条文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B.灵活运用了民主自由原则
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D.通过权力制约以维护共和
A
【详解】
根据题干“临时大总统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袁世凯独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立法权限制总统行政权,以国务员牵制总统权力,形成责任内阁,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内阁国务员对总统具有制约作用,体现了责任内阁的设置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并非民主自由原则的反映,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民主进程的曲折性,排除C项;题干并非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权力制约形式维护共和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
3.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其中,“大合唱”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各民主党派直接参政议政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B
【详解】
“大合唱”的特点之一是接受指挥,团结协作,所以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该制度下,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党派团结协作,故选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政党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共领导下的参政议政,C项排除;D项没有体现“大合唱”的特性,排除。故选B。
4.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
A.成立兴中会 B.建立同盟会
C.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详解】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南京参议院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正确;兴中会是1894年建立,A错误;同盟会是1905年建立,B错误;中华民国是1912年1月1日成立,此时大总统是孙中山,C错误。
5.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方针
A.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 B.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D.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A
【详解】
从材料“1948年4月30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当时,该方针提出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后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最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这表明该方针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但无法体现出是“首次提出”,故B项排除;根据“1948年4月30日”可知,此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故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调整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后来的调整体现了政协会议代行人大职权,故D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