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1:24:0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 蟋蟀( ) 缠络( )
竹筛( ) 觅食( ) 渊博( ) 鼎沸( )
绣像( ) 锡箔( ) 鉴赏( ) 脑髓( )
盔甲( ) 蝉蜕( ) 秕谷( ) 倜傥( )
2、选择题。
(1)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2·1·c·n·j·y
(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3)“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比照的意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有以下三种理解,比较恰当的理解是( )。www.21-cn-jy.com
A.因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成年以后回忆起来都很有趣,所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www-2-1-cnjy-com
B.作者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  21*cnjy*com
C.“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来源:21cnj*y.co*m】
(4)最后一段写到人在课堂上用纸糊的盔甲做游戏,“我”在“画画儿”,这是为了说明:( )
A.作者从小热爱艺术。
B.说明上课爱玩。
C.表现作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和对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的追求。
(5)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排比)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比喻)
D.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二、课堂达标训练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晨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①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出处:21教育名师】
1、本段中写出许多植物和动物,请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并指明它们分别是哪一季的景物。
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该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原名_______,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作者把百草园写得如此美丽是因为( )。
A、园中的悦耳的蜂鸣,美丽的桑椹等引起了儿童的好奇心理
B、这里的自然环境给人以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可爱的形象,因而激起了“我”热爱大自然的美感
C、因为作者小时候贪玩,这里的景物又那么有趣
4、在文中画出最能概括全段感情的句子
5、画线句①表现了儿童一种什么样的天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6、仔细阅读语段联系自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实际,说说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完成填空。“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既写出了对鸟儿的 ,又写出了孩子的 之意:“低唱”“弹琴”则写出了“我”对虫声的 ;斑蝥在儿童心里简直成了,字里行间渗透“我”的心理 ;写覆盆子的形、色、味,都透露出一股 之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作者描绘百草园景物时,用了“不必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表达出喜爱、赞叹的情感。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那么请你也用这个句式造一句,描写、议论不限。【版权所有:21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美文阅读
梨一样的苹果
耿 青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末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慣用的说理、感受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齐,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了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21*cnjy*com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查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2-1-c-n-j-y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抖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地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怀。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7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
(1)“痛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人尊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
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21cnjy.com
2.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作用:巧妙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21·世纪*教育网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4.(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自责。
(2)①这种痛苦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爱心和责任心。②他到处询问,千里奔波,这种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同样令人尊敬。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了解《朝花夕拾》与鲁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导学重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加点汉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 桑椹( ) 21教育网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 珊瑚( ) 豁 ( )
敛 ( ) 脑髓( ) 陌生( )
人迹罕至( ) 觅食( ) 竹筛( )
秕谷 ( ) 系 ( ) 书塾( )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体裁),选自___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         ,散文集有       。21cnjy.com
3.依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 (A.和蔼 ( http: / / www.21cnjy.com ) B.随和 )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 (A.带 B.戴 )着大眼镜。我对他很 (A.崇敬 B.恭敬 ),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www.21-cn-jy.com
二、合作探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思考:文章从第几节到第几节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节到第 ( 21世纪教育网 )几节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2·1·c·n·j·y
2、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课文的第1节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4、“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中“似乎”与“确凿”相矛盾吗?
5.文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6.怎样理解三味书屋里的先生?鲁迅对先生持什么态度?
三、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不必说……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 ( 21世纪教育网 )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21·cn·jy·com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词语。
2.这段景物描写,写了哪些季节的景物?请举例说明:
3.“油蛉在这里低唱”中“这里”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文段中“不必说”和“单是”两方面的内容,强调的重点是什么?这样表述有什么效果?
5.这段文字中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按课文填空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6.(1)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2)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
(一)
1、、缠络
2、春,桑葚;夏,鸣蝉;秋,覆盆子。
3、泥墙根一带。
4、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突出了百草园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让人感到百草园无限趣味。
5、有无限趣味。
(二)、
1、略
2、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2、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彩。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2 体会记叙的感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多么美好啊!那是令人怀念的、向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一旦长大,就会去怀念那个曾经拥有的美好的童年。它总是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进入幻想,让我们沉醉于那个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将带领我们去体会作家笔下童年的不同情趣。
二、作者简介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准风月谈》等18部。
三、背景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 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 ( 21世纪教育网 )。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 21教育网
四、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确凿( ) 菜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桑葚( ) 轻捷( )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 珊瑚 ( ) 豁 ( )
脑髓( ) 敛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陌生( ) 觅食( ) 竹筛( ) 秕谷( ) 人迹罕至( ) 蝉蜕( ) 书塾( ) 渊博( )
人声鼎沸( ) 宿儒( ) 盔甲( ) 倜傥( ) 锡箔( )
2、理解词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
高枕而卧——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即“高枕无忧”)
鉴赏—— 鉴别欣赏。
渊博——形容学识深广。
方正——正派。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者。
五、听读课文思考:
1、从标题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文章可分为哪 ( 21世纪教育网 )两部分?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生活?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生活?这两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
六、整体感知:
1、从标题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生活?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生活?这两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
以时间和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百草园的生活(1—8);三味书屋的生活 (10—24);
过渡 承上启下 (9)
2、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百草园 (我的乐园)
3、百草园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百草园的美景;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我的乐园
4、作者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写景顺序如何?
整体:
不必说: 菜畦、石井栏、皂荚、桑椹(植物、静态)——由低到高
也不必说: 鸣蝉、黄蜂、叫天子 (动物、动态)——由高到低
局部:
单是: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动物、动态)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植物、静态)
小结:本段层次井然。比如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www.21-cn-jy.com
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6、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上描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使百草园的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味。
写两个“不必说”的内容,先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物后写动物;写静物的顺序由低到高,写动物的顺序则由高到低。写“单是”的内容,则是先写动物,次写植物,再写“我”的活动,文章条理分明。2·1·c·n·j·y
7、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8、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www-2-1-cnjy-com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用没下雪时的无味衬托下雪时的乐趣
9、填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这些动词清晰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七、练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擦黑板的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第9节,思考: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一句 “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2-1-c-n-j-y
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入学礼节;教书先生;教学内容;同窗学友。
3、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 ( 21世纪教育网 )无味吗 有哪些趣事呢
(1)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2 )折腊梅花
(3 )寻蝉蜕
(4 )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4、文章中怎样写先生 你觉得寿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方正、质朴、博学并不太“严厉”(严而不厉)、和蔼
朴真(古朴)刻板而可爱。
寿镜吾(1849~1929),20岁中秀才。
他愤于洋人跋扈,官场黑暗,不愿参加乡试,在家中三味书屋坐馆教书,直至80岁高龄。
他博学、正直、甘于淡泊、关心学生,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是鲁迅一生最为敬重的三位老师之一。
二、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2.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3.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1cnjy.com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三、语言品析:
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
“似乎”“确凿”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确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四、课堂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板书设计(见课件)
六、课堂作业
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 这句式仿写一段话。
例: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也不必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桂林来游览一番了。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2张PPT)
 童年多么美好啊!那是令人怀念的、向往的。人一旦长大,就会去怀念那个曾经拥有的美好的童年。它总是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进入幻想,让我们沉醉于那个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将带领我们去体会作家笔下童年的不同情趣。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准风月谈》等18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
确凿( ) 菜畦( )
桑葚( ) 轻捷( )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珊瑚( ) 豁( )
脑髓( ) 敛( )
záo

shèn
jié
líng
máo
chán
cuán
shān hú
huō
suǐ
liǎn
读准字音
陌生( ) 觅食( )
竹筛( ) 秕谷( )
人迹罕至( ) 蝉蜕( )
书塾( ) 渊博( )
人声鼎沸( ) 宿儒( )
盔甲( ) 倜傥( )
窦( ) 锡箔( )


shāi

hǎn
tuì
shú
yuān
dǐng

kuī
tì tǎng
dòu

读准字音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高枕而卧——
鉴赏——
渊博——
方正——
宿儒——
少有人来。
人声喧闹。
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即“高枕无忧”)
鉴别欣赏。
形容学识深广。
正派。
书念得很多的老者。
理解词语
1、从标题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生活?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生活?这两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
以时间和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百草园的生活(1—8)
过渡
承上启下
(9)
三味书屋的生活 (10—24)
1、从标题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生活?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生活?这两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
2、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百草园
百草园的美景
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鸟
3、百草园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百草园景物(顺序)
整体
局部
不必说:
也不必说:
鸣蝉、黄蜂、叫天子
(动物、动态)——由高到低
单是: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动物、动态)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植物、静态)
菜畦、石井栏、皂荚、桑椹
(植物、静态)——由低到高
4、作者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写景顺序如何?
小结:本段层次井然。比如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色:
形:
声:
味:
碧绿、紫红
长吟、低唱、弹琴
又酸又甜
迷人景物
高大、肥胖
臃肿、轻捷
视觉
听觉
味觉
百草园景物
6、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上描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使百草园的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味。
写两个“不必说”的内容,先写静物后写动物;写静物的顺序由低到高,写动物的顺序则由高到低。写“单是”的内容,则是先写动物,次写植物,再写“我”的活动,文章条理分明。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
7、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8、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没下雪时
无味
下雪时
趣味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用没下雪时的无味衬托下雪时的乐趣
  
  (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 )鸟雀下来( )食,( )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9、填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这些动词清晰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擦黑板
老师已经站在了门口,他忽然看见黑板还没擦。他两步就从第一排蹿上讲台,抓起讲桌上的板擦,一转身,面朝黑板,抡起膀子,用足力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哗哗”两三下,大半个黑板的字就消失了,只剩高处的标题,他跳起来,一下,两下,三下,黑板干净了。他把板擦往讲桌上一扔,带着满身的粉尘跑下了讲台,喘着粗气一屁股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练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擦黑板的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
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表情达意的作用:
1、齐读课文第9节,思考: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一句 “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
3、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 有哪些趣事呢
(1)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2 ) 折腊梅花
(3 ) 寻蝉蜕
(4 ) 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4、文章中怎样写先生 你觉得寿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方正、质朴、博学并不太“严厉”(严而不厉)、和蔼
朴真(古朴)刻板而可爱。
寿镜吾(1849~1929),20岁中秀才。
他愤于洋人跋扈,官场黑暗,不愿参加乡试,在家中三味书屋坐馆教书,直至80岁高龄。
他博学、正直、甘于淡泊、关心学生,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是鲁迅一生最为敬重的三位老师之一。
1、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2.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3.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
“似乎”“确凿”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准确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
三味书屋
美丽的
神秘的
诱人的
色:
形:
声:
味:
碧绿、紫红
高大、肥胖、臃肿、轻捷
长吟、低唱、弹琴
又酸又甜
迷人景物
由赤练蛇
联想
美女蛇
奇妙故事
有趣活动
捕鸟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详写)
热爱自然
乐趣无穷
教书先生:
方正、质朴、博学、严而可亲可敬
学习内容:
书屋环境:
清雅,感到新鲜
脱离实际、单调枯燥
读书生活:
有趣、寻找读书外的乐趣
求知中不乏乐趣
(乐园)
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 这句式仿写一段话。
例:不必说明媚妍丽的漓江,惟妙惟肖的象鼻山;也不必说流光溢彩的两江四湖;单是满城的桂花飘香,就值得您到桂林来游览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