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复习整合练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复习整合练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04 20:56:40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复习整合练
主干大盘点思维导图 扫描考点
真题对点练真题链接 实战演练
                
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2022·宜昌学业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开发利用中要注重因地制宜。读表完成1、2题。
某地地形类型比例及农作物分布表
地形类型 占土地面积 海拔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米 水稻
丘陵 60% 200~500米 水稻、小麦
山地 20% >500米 小麦、马铃薯
1.该地区的地形 (B)
A.以山地为主 B.以丘陵为主
C.以平原为主 D.以高原为主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目前该地区农业发展中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C)
A.发展绿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
C.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2022·无锡学业考)读中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完成3~5题。
3.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地势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4.有关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C)
A.②为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B.①为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④为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5.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洋水汽进入,季风区广
②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④山区面积广,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23·新疆建设兵团学业考)我国地形类型多样,下列地形区与其描述对应正确的是(B)
A.四川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B.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C.云贵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我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2023·烟台学业考)2022年7月初,全国遭遇当年首次高温天气,有媒体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绘制了一幅全国“高温蒸烤地图”。读图完成1~3题。
1.有同学根据此图做出以下搭配,与事实相符的是 (C)
A.广州—“烧烤”模式
B.成都—“熬煮”模式
C.济南—“煎炸”模式
D.乌鲁木齐—“焖蒸”模式
2.通过该图,有同学对图示日期的全国天气状况做出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C)
A.青藏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
B.北方地区降水多于南方地区
C.四种“蒸烤”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可能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有关
D.此次高温天气是受冬季风影响的结果
3.为了免于被“高温蒸烤”,暑期人们通常会选择外出旅行避暑。关于人们选择以下地区避暑的原因,说法合理的是 (B)
A.拉萨位于河谷,气温较低
B.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C.昆明位于内陆,气温较低
D.烟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4.(2022·无锡学业考)读我国气候分布和吐鲁番、海口、漠河、五道梁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高原山地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海口所属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2)A、B这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界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四地中,冬季最冷的是漠河,最热的是海口,两地冬季温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海口,最少的是吐鲁番,造成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
黄河、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023·苏州学业考)2022年12月,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至此,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大型水电站,与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连珠成串”,共同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实现了“一滴水发6次电”的中国奇迹。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上游河段水流平缓,多曲流
B.中游河段水量锐减,冬季断流
C.下游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D.整个流域面积较小,支流稀少
2.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D)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长江各主要支流
C.我国东部内流区 D.地势阶梯交界处
  (2023·晋中学业考节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十四五”规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下图示意黄河流域。据此完成3、4题。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 (C)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4.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是 (C)
A.禁止开采煤炭 B.大力开发航运
C.退耕还林还草 D.陡坡开荒种地
  (2023·云南学业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5~8题。
5.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有 (B)
①能源资源丰富
②河流航运价值高
③森林资源丰富
④文化根基深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为防治黄河源头水量减少,应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黄河上游涵养水源的是 (B)
A.疏浚河道,增水减沙,保持水流畅通
B.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治理已退化草原
C.扩大上游牧区面积,增加牧民的收入
D.以桥代路,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
7.图中甲、乙、丙、丁所在地区,应重点增强水土保持的是 (C)
A.甲 B.乙 C.丙 D.丁
8.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而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主要原因是 (C)
①下游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②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
③污水净化达标后排放入河,增加水量
④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减轻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临夏州学业考)长江流域面积广,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航运便利,经济发达,读图1长江流域示意图和图2长江干流沿河纵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长江干流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上游/中游/下游),判断依据是流经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且水量丰富。
(2)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自然方面: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无结冰期;人文方面:人口、城市众多,客运量和货运量需求大。
(3)图3示意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易发的主要原因。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内。
A.湖泊萎缩 B.水流缓慢
阶段测评 请做 “单元测评挑战(二)”“期中素养评估”
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
1.本章教学,授课教师通过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针对地理学的特点,授课教师采用地理教学中常用方法——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此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复习整合练
主干大盘点思维导图 扫描考点
真题对点练真题链接 实战演练
                
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2022·宜昌学业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开发利用中要注重因地制宜。读表完成1、2题。
某地地形类型比例及农作物分布表
地形类型 占土地面积 海拔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米 水稻
丘陵 60% 200~500米 水稻、小麦
山地 20% >500米 小麦、马铃薯
1.该地区的地形 ( )
A.以山地为主 B.以丘陵为主
C.以平原为主 D.以高原为主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目前该地区农业发展中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 )
A.发展绿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
C.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2022·无锡学业考)读中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完成3~5题。
3.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地势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4.有关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为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B.①为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④为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5.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洋水汽进入,季风区广
②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④山区面积广,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23·新疆建设兵团学业考)我国地形类型多样,下列地形区与其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B.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C.云贵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我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2023·烟台学业考)2022年7月初,全国遭遇当年首次高温天气,有媒体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绘制了一幅全国“高温蒸烤地图”。读图完成1~3题。
1.有同学根据此图做出以下搭配,与事实相符的是 ( )
A.广州—“烧烤”模式
B.成都—“熬煮”模式
C.济南—“煎炸”模式
D.乌鲁木齐—“焖蒸”模式
2.通过该图,有同学对图示日期的全国天气状况做出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
A.青藏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
B.北方地区降水多于南方地区
C.四种“蒸烤”模式的地区分布差异可能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有关
D.此次高温天气是受冬季风影响的结果
3.为了免于被“高温蒸烤”,暑期人们通常会选择外出旅行避暑。关于人们选择以下地区避暑的原因,说法合理的是 ( )
A.拉萨位于河谷,气温较低
B.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C.昆明位于内陆,气温较低
D.烟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4.(2022·无锡学业考)读我国气候分布和吐鲁番、海口、漠河、五道梁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A ,B ,C ,D 。海口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2)A、B这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是 - 一线,该界线是我国1月 ℃等温线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四地中,冬季最冷的是 ,最热的是 ,两地冬季温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因素;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造成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
黄河、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2023·苏州学业考)2022年12月,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至此,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大型水电站,与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连珠成串”,共同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实现了“一滴水发6次电”的中国奇迹。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上游河段水流平缓,多曲流
B.中游河段水量锐减,冬季断流
C.下游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D.整个流域面积较小,支流稀少
2.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长江各主要支流
C.我国东部内流区 D.地势阶梯交界处
  (2023·晋中学业考节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十四五”规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下图示意黄河流域。据此完成3、4题。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 (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4.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是 ( )
A.禁止开采煤炭 B.大力开发航运
C.退耕还林还草 D.陡坡开荒种地
  (2023·云南学业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5~8题。
5.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有 ( )
①能源资源丰富
②河流航运价值高
③森林资源丰富
④文化根基深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为防治黄河源头水量减少,应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黄河上游涵养水源的是 ( )
A.疏浚河道,增水减沙,保持水流畅通
B.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治理已退化草原
C.扩大上游牧区面积,增加牧民的收入
D.以桥代路,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
7.图中甲、乙、丙、丁所在地区,应重点增强水土保持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而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主要原因是 ( )
①下游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②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
③污水净化达标后排放入河,增加水量
④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减轻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临夏州学业考)长江流域面积广,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航运便利,经济发达,读图1长江流域示意图和图2长江干流沿河纵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长江干流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 (上游/中游/下游),判断依据是 。
(2)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试分析其原因。
(3)图3示意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易发的主要原因。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