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卷(含答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卷(含答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19:4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选择题(共12题)
1.1933年,中央苏区政府先后颁布《开垦荒地荒田办法》《开荒规则与动员办法》,实行奖励政策,对工农群众开发的荒田荒地免征3年土地税,富农拥有开发的荒田荒地的使用权并可免征1年土地税。此举(  )
A.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D.解决了农村中的富农问题
2.据统计,1926年11月中国共产党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1928年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30年9月工人占比变为1.6%。这一变化表明(  )
A.中共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
B.大革命推动党的队伍迅速壮大
C.中国革命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D.反映了党革命工作重心的转移
3.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
4.浙江嘉兴南湖纪念馆开设了《开天辟地大事变》纪念展,作为中国红色旅游重要地区之一,嘉兴南湖见证了(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八七会议的召开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5.据毛泽东1930年10~11月的调查报告,1930年江西兴国县永丰区第一乡10名乡政府委员中,出身贫农者6人,中农2人,小知识分子和富农各1人;吉水县南区第八乡木口村的7名政府人员中,出身贫农、中农者各3人,小地主1人。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村基层秩序的彻底颠覆
B.人民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
C.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化
D.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化尝试
6.国民政府某高官认为:江西环境最利于共产党发展……民国以来,江西遭受军阀的摧残,为各省之冠。北伐成功后,人民对于改善政治环境的要求很高,希望非常之大。不想当时国家统一徒俱虚名,军阀割据,内乱迭起,政府对于改善地方政治,有心无力。人民的希望破灭了,在艰苦中挣扎生活,似乎毫无出头之日。这反映出当时共产党(  )
A.拥有开展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B.重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利用了国民大革命的积极影响
D.能够适时调整革命策略
7.1933年,苏区党组织提出,禁止在苏区“总同盟罢工”,也不要随便使用罢工策略,而要尽量使用调解与仲裁的方法来解决工人与资本家的冲突,不能简单地用武力强迫资本家执行工人的要求。这些举措旨在(  )
A.缓和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巩固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D.建立和发展民族统一战线
8.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实行革命的办法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1921﹣1922年其党员人数从56人仅增加到197人,这种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急切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还相差很远。为此,中国共产党(  )
A.积极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修改民主革命纲领
C.提出革命统一战线主张
D.广泛发动工农运动
9.如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过的革命战争公债券(1932),它有助于(  )
A.应对政府的人员开支 B.减少经济封锁损失
C.探索国家治理制度化 D.改变群众消费观念
10.1924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文指出:“我们的党对于农民里的宣传应当注意地方政府征收田税的问题”,“做总的政治宣传的时候,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口号。应当开始选派宣传员到乡村里去”。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注重革命动员的策略性
B.政治宣传服务于土地革命
C.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存在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11.1934年3月,苏区各级机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节省运动竞赛,党校学生、瑞金县的同志也每人每日减少二两米伙食费。“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已成为苏区军民的自觉行动。这说明(  )
A.革命根据地建设成果显著
B.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
C.反围剿斗争取得阶段胜利
D.“左”倾错误理论得到纠正
12.民国时期,为了推动经济恢复与社会进步,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曾效仿西方鼓励扶持职业教育。下表是1919年和1929年职业教育的比较数据,据此可知。民国时期(  )
1919年 1929年
职业学校数 125 219
普通中学校数 495 1225
比较 25.25% 17.87%
职业学校学生 15519 26695
普通中学生数 80333 248668
比较 19.31% 10.73%
职业学校经费 1684215 4131919
普通中学经费 4670226 24843369
比较 36.06% 16.63%
A.职业教育呈现近代特征
B.思想解放促进社会接纳新教育
C.经济发展冲击普通教育
D.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竞争加剧
二.材料题(共2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什么要长征?
(2)试举两例说明“伟大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为什么说“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14.【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党多次面临着道路和政策的争论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
材料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于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省龙岩县城召开会议,讨论红四军建军原则和制度的问题。会议发生激烈的分歧——“前委”和“军委”之争。(毛泽东主张坚持“前委”的领导地位,实际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中共中央军事部派遣来的刘安恭主张设立“军委”,也就是强调军事领导至上的方针。)针对这种分歧,中共中央于9月28日由周恩来、陈毅签发《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对争论问题进行裁决。简而言之,归结为讲两话:一是“前委下不需要成立军委”;二是“毛泽东同志依然为前委书记”。……1929年12月,红四军进驻福建上杭古田,于28~29日召开古田会议。
——根据余伯流《红四军的七大纷争与古田会议》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指出其分歧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红四军七大纷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分析这场纷争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选择题(共12题)
1.1933年,中央苏区政府先后颁布《开垦荒地荒田办法》《开荒规则与动员办法》,实行奖励政策,对工农群众开发的荒田荒地免征3年土地税,富农拥有开发的荒田荒地的使用权并可免征1年土地税。此举(  )
A.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D.解决了农村中的富农问题
【答案】A
2.据统计,1926年11月中国共产党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1928年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30年9月工人占比变为1.6%。这一变化表明(  )
A.中共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
B.大革命推动党的队伍迅速壮大
C.中国革命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D.反映了党革命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D
3.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
【答案】B
4.浙江嘉兴南湖纪念馆开设了《开天辟地大事变》纪念展,作为中国红色旅游重要地区之一,嘉兴南湖见证了(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八七会议的召开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答案】B
5.据毛泽东1930年10~11月的调查报告,1930年江西兴国县永丰区第一乡10名乡政府委员中,出身贫农者6人,中农2人,小知识分子和富农各1人;吉水县南区第八乡木口村的7名政府人员中,出身贫农、中农者各3人,小地主1人。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村基层秩序的彻底颠覆
B.人民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
C.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化
D.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化尝试
【答案】D
6.国民政府某高官认为:江西环境最利于共产党发展……民国以来,江西遭受军阀的摧残,为各省之冠。北伐成功后,人民对于改善政治环境的要求很高,希望非常之大。不想当时国家统一徒俱虚名,军阀割据,内乱迭起,政府对于改善地方政治,有心无力。人民的希望破灭了,在艰苦中挣扎生活,似乎毫无出头之日。这反映出当时共产党(  )
A.拥有开展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B.重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利用了国民大革命的积极影响
D.能够适时调整革命策略
【答案】A
7.1933年,苏区党组织提出,禁止在苏区“总同盟罢工”,也不要随便使用罢工策略,而要尽量使用调解与仲裁的方法来解决工人与资本家的冲突,不能简单地用武力强迫资本家执行工人的要求。这些举措旨在(  )
A.缓和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巩固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D.建立和发展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B
8.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实行革命的办法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1921﹣1922年其党员人数从56人仅增加到197人,这种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急切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还相差很远。为此,中国共产党(  )
A.积极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修改民主革命纲领
C.提出革命统一战线主张
D.广泛发动工农运动
【答案】C
9.如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过的革命战争公债券(1932),它有助于(  )
A.应对政府的人员开支 B.减少经济封锁损失
C.探索国家治理制度化 D.改变群众消费观念
【答案】B
10.1924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文指出:“我们的党对于农民里的宣传应当注意地方政府征收田税的问题”,“做总的政治宣传的时候,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口号。应当开始选派宣传员到乡村里去”。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注重革命动员的策略性
B.政治宣传服务于土地革命
C.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存在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答案】A
11.1934年3月,苏区各级机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节省运动竞赛,党校学生、瑞金县的同志也每人每日减少二两米伙食费。“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已成为苏区军民的自觉行动。这说明(  )
A.革命根据地建设成果显著
B.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
C.反围剿斗争取得阶段胜利
D.“左”倾错误理论得到纠正
【答案】B
12.民国时期,为了推动经济恢复与社会进步,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曾效仿西方鼓励扶持职业教育。下表是1919年和1929年职业教育的比较数据,据此可知。民国时期(  )
1919年 1929年
职业学校数 125 219
普通中学校数 495 1225
比较 25.25% 17.87%
职业学校学生 15519 26695
普通中学生数 80333 248668
比较 19.31% 10.73%
职业学校经费 1684215 4131919
普通中学经费 4670226 24843369
比较 36.06% 16.63%
A.职业教育呈现近代特征
B.思想解放促进社会接纳新教育
C.经济发展冲击普通教育
D.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竞争加剧
【答案】A
二.材料题(共2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什么要长征?
(2)试举两例说明“伟大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为什么说“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答案】(1)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②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③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①血战湘江,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②四渡赤水。③巧渡金沙江。④强渡大渡河。⑤飞夺泸定桥。⑥爬雪山。⑦过草地。
(3)①日本利用国共十年对峙的机会,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1931年侵占东北,1932年进攻上海,1935年策动华北事变。②共产党提出北上抗日的主张,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仍立志抵御强敌,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维护了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
14.【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党多次面临着道路和政策的争论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
材料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于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省龙岩县城召开会议,讨论红四军建军原则和制度的问题。会议发生激烈的分歧——“前委”和“军委”之争。(毛泽东主张坚持“前委”的领导地位,实际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中共中央军事部派遣来的刘安恭主张设立“军委”,也就是强调军事领导至上的方针。)针对这种分歧,中共中央于9月28日由周恩来、陈毅签发《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对争论问题进行裁决。简而言之,归结为讲两话:一是“前委下不需要成立军委”;二是“毛泽东同志依然为前委书记”。……1929年12月,红四军进驻福建上杭古田,于28~29日召开古田会议。
——根据余伯流《红四军的七大纷争与古田会议》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指出其分歧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红四军七大纷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分析这场纷争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答案】(1)不同观点:一种主张以乡村为中 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另一种主张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2)核心内容:红四军的建军原则;党对军队的领导还是军事领导优先。影响:有利于明确红四军的建军原则;为古田会议召开创造条件;进一步确立党的绝对领导,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军事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