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1932年2月22日,美国人罗伯特·肖特驾战机从南京返回上海,途径苏州城郊上空与日机激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牺牲地点在吴县车坊乡。苏州人民深切缅怀肖特的义举,曾先后两次立碑纪念,后皆因故毁拆。2014年9月1日,罗伯特·肖特入选国家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肖特的义举
A.加速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反映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说明法西斯行径不得人心 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次战役。该战役
A.推动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前线 B.揭开了抗日战争反攻的序幕
C.成为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D.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的声威
3.如图是中国近代发生于华北地区的一次著名战役的示意图。这一战役是
A.百团大战,主要参战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B.台儿庄战役,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正面战场作战
C.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D.淮海战役,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4.1939年2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政军生产动员大会上说:“陕甘宁边区有二百万居民,还有四万脱离生产的工作人员,要解决这二百零四万人的穿衣吃饭问题,就要进行生产运动。”毛泽东的这一主张旨在( )
A.壮大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5.下表下表为抗战时期美国记者的一些报道摘要。上述报道
记者 供职报刊社 报道摘要
毕恩来 《美亚》 把国民党的“封建中国”与共产党的“民主中国”作了区分
斯坦恩 美联社、《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把重庆称为“哀怨之城”和“一场噩梦”。从延安飞到重庆犹如“从中国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
白修德 《时代生活》 描述延安人比中国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更“强壮健康”
A.比较客观地反映当时国共两党实情
B.受制于艰苦战争环境未做实地调查
C.和以后相关研究相比较可信度更高
D.体现了国民党必被历史潮流所抛弃
6.日军侵占上海后,企图攻占浦口以截断中国军队后路,然后占领中国的政治中心,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国民党军事当局积极应战,这次应战 ( )
A.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B.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C.失败后日军进行长达六周的屠杀
D.失败后的中国抗战入了相持阶段
7.媒体在报道某战役中提到: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而此时日本的南方军则横扫了盟国在亚洲所有的据点与要塞。"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第三次长沙会战
8.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该调查说明
A.《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9.1939年初,国民党制定了《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秘密文件,又制造一系列军事冲突摩擦,加紧反共,然而中国共产党却极力限制自己对抗政策的范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寄于反法西斯盟友的调停
C.着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D.依靠正面战场的抗日力量
10.下列诗句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②红军举步路茫茫,遵义城楼定主张
③南湖集会党旗扬,从此黎民始见光④星火燎原传赤色,工农革命聚戎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11.了解历史事件,需要掌握事件的各个要素。下图是某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素,据此可知,该事件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12.下图所示战役是( )
A.太原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13.下面是延安地区干部学校分布示意图(1937—1945)。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延安( )
A.践行了抗日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 B.成为敌后抗战的总后方
C.满足了敌后战场抗战的文化需求 D.逐渐取代了重庆的地位
1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东北是个极其重要的区域……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如果我们有了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坚固的基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 B.宣示工作重心发生重要转移
C.重视区域对革命全局的影响 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
15.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16.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重点发展煤炭、钢铁、水泥、机械等重工业。日本的意图是
A.在东北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
C.将东北变成日本的原料产地
D.侵占中国的东北三省
17.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的各阶层占比为:工人4%,贫农65%,中农25%,富农1%,商人1%,知识分子2%,地主2%。这一做法( )
A.发展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B.旨在保障边区农民的根本权益
C.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D.落实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1933年5月,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与罗斯福会谈,随后签订了5千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合同。1935年,与欧美达成数额达210多万英镑的铁路借款协议。同时,多次派人与苏联谈判,最终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还以战争贷款的方式向中方提供军事装备。国民政府的这些外交活动( )
A.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B.利于提高抗击日本侵略的实力
C.有效遏制了日本侵华的进程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19.“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段报道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0.抗战期间,华北根据地的春节文艺活动,开始改编原有戏剧、秧歌,如将传统剧目《打渔杀家》改编为《松花江上》,人物身份由“梁山好汉”到“抗日干部”;故事情节由“不堪欺压”改编为“反霸抗日”;结局由“自刎、流浪”到“被抗日联军营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改造传统文化激发民众抗日热情②抗日根据地借通俗文化宣传抗战
③抗战宣传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④通过文艺活动提高民众思想觉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一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会议
时间 地点 主要代表 内容
1927年8月 汉口 瞿秋白、毛泽东等21人出席 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35年1月 遵义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出席 张闻天作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1949年3月 西柏坡 毛泽东等中央委员34人,侯补中央委员19人出席 毛泽东作了报告,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整理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几次党的会议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23.阅读材料:
材料一:一组老照片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为计,……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与哪次侵略战争有关?给中国带来的根本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二所涉及的战争,因为毛泽东与蒋介石“欢笑言和”而取得了胜利。“欢笑言和”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革命目标发生的变化。有何进步意义?
(4)材料一中图三所示人物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指出这条道路的中心问题及其依据。
三、论述题
24.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33年,上海《申报》创办了《国货周刊》,所示为其刊登的部分典型广告。
品类 概况
胶鞋 买某某胶鞋不仅足以抵抗寒冬雨雪,还可尽到国民御侮抗暴之天职,“提倡国货与前线抗敌,是为两重抵抗”
香烟 蔡廷锴(1932年领导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抗日)牌香烟、马占山(1932年在黑龙江率军抗日)将军牌香烟
“旅行时与情侣吸金鼠牌,忽生爱国之思”
牙刷 “雪国耻要一心团结,刷牙齿要一心牙刷”
纺织品 “多用一分国货,保留国家一分元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的《国货周刊》”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达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A
6.C
7.D
8.D
9.A
10.C
11.D
12.D
13.B
14.C
15.A
16.B
17.D
18.B
19.D
20.C
21.(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2)主要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3)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22.(1)重要意义: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组织涣散和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1935年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及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做了准备。
(2)原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敢于自我革命,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历史担当精神。(任答3点即可,方向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23.(1)八国联军侵华。2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国共第二次合作(2分)
原因: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民族革命取得局部胜利;收回一系列国家主权;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采意给分,任2点4分)
变化: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2分)
进步意义: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2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分)
(4)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亦可)(2分)
中心问题:土地问题;依据是:民主革命的性质与任务(4分)
24.主题:20世纪30年代的《国货周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阐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民众自发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义勇军组织等抵抗日本军阀侵略,得到了关内民众同情和声援,民众兴起了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运动,国民政府亦在1933年起支持东北义勇军抗日。1932年1月,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一 二八事变促进了国内团结,增强了民众的抗战信心。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配合国内的抗日斗争,民众提倡国货运动,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这有助于削弱日本的经济势力,支援和配合了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增强了民众的爱国意识。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大规模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