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件:第十单元 《人间词话》十则(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件:第十单元 《人间词话》十则(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0 22:1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十则 ------王国维新宁一中高二语文组
李凌翼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被鲁迅誉为“研究国学的人物”,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
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成就甚高。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其中《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是其最有影响的著作,融中国传统古典文论和西方美学于一体。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特,精辟阐释了“境界说”。
《人间词话》,作于1908~1910年。《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运用西洋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好方法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之先的剖析和评论,是中国古典诗学的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
全书融贯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统词学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他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学的批评形式,却体现了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批评精神。落实以下字词释义(1)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 ?
(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
(3)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5)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 ?崇高的格调… …的原因有才华的诗人不经心地;猛然 暗淡;零落。 就独一无二、绝无仅有诵读课文总体把握
(1)本文谈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围绕“境界”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观点?(你读到了什么?)境界的意义
境界有“造境”与“写境”
境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境界离不开“情”与“景”
成功者必经的三种境界
词的境界取决于作家“心”的境界
只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才能写出有生气,有高致的作品
造境: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 写境: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更贴近现实。1、“造境”与“写境有何区别? 细读课文,深入领悟《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判断下面两首诗,哪首诗的境界是“造境”哪首诗是“写境”?3、品读第三则,结合课文所举诗句,要求置身诗境,讨论思考:
(1)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

(2)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句的“无我之境”?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冯延巳《鹊踏枝》“花不语”“乱红”,雨横风狂,落花飘零,哀伤——因了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我”(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是“有我之境”。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悠然采菊,不经意间却望见淡淡的青色山影。 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表现出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达到忘我境界,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不宁静或喜或悲)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宁静平和)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移情”)。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句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们读过的诗句中有写“无我之境”的吗?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 )
属“无我之境”的是: ( )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ADBC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你从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第一阶段。?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课外推荐阅读《人间词话》精矣,王国维!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赞叹王国维的博大精深:“先生之学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
郭沫若:“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王国维。”
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人间词话》不仅关乎诗词鉴赏,还关乎其他艺术欣赏领域,甚至还关乎人生,她是大家的一本小书,是我们后学者可置于案头枕边常读常新的好书。这一节课只算老师抛砖引玉,推荐课外读一读《人间词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