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程导入
材料一:
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
材料二: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周代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两代,那么丰富多彩,真是完美啊!我依从周代的。”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 ”
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王朝的建立与巩固
禹
材料一: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阅读教材,试归纳禹巩固新生夏王朝的措施
④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①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②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
③禹在涂山大会诸侯以提高自己的威望。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世袭制的确立
尧
舜
禹
禅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
启
世袭制
材料一: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材料二: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国家机器的建设
材料一:
禹征三苗,称他所领导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启征有扈氏,在甘地决战前的誓词中严厉告诫所统领的兵将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材料二:
帝桀之时,……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
——[西汉]《史记·夏本纪》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说明夏朝国家制度的建设情况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考古所见夏王朝
夏朝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试归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
地理位置
考古发现
意义
河南洛阳附近
③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
①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
②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王朝的灭亡
材料一: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同“叛”)之。……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
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
——[西汉]刘向:《列女传》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商朝的统治
商朝的建立
汤
材料一: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钱以伐昆吾,遂伐桀。…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伊尹
约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材料三:
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西汉]刘安:《淮南子》
材料二:
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汤举任以国政……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商王汤以毫为都城,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商朝的统治
盘庚迁殷
材料一:
仲丁以后,王室多次迁都。如仲丁迁于隞,河亶甲迁于相,祖乙迁于邢。据说在盘庚迁殷以前,先后迁了五次。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阅读教材,分析商频繁迁都的原因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商王朝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
商朝的统治
商王朝的强盛
武丁
妇好
材料一:
武丁在位期间,主要是对西北和北面的舌方、土方、鬼方等方国进行作战,经过上万军队的长期征伐,最终平服了上述地区。武丁还曾对西面的羌方和南面的虎方用兵,也都获胜。他在位的50余年,是商王朝最强盛的时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经过多年的对外征战,商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
材料一:
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和刑法在商代都得以加强。……战国时荀子说,“刑名从商”,……韩非说:“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见于卜辞的刖刑、大辟较多。……商代的军队组织更为庞大。卜辞有“王作三师:左、中、右”的记载。……商代后期,战车成为作战主力。……这些军队由商王和卿士所统帅,成为他们对外扩张和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工具。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商朝的统治
商王朝的灭亡
材料一:相关史事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者多达数百人,其中不少是奴隶。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
材料二:商王朝的人祭
王陵大约二十年左右增加一座,祭祀坑则每年都会增加。虽然王陵中的殉人和祭祀坑中的人牲大都被砍头,但这两者间还是存在着细微的区别。如前所述,王陵墓穴中的人头骨多数连着几节颈椎骨,说明屠杀时有人专门负责拽住人牲的头发,使其脖子伸长受刃。……至于每年向历代先祖的献祭,就没有这么讲究和投入了:祭祀坑中的无头尸身,往往连带着下颚甚至上颚骨,说明每年例行的祭祀的随意性更大。
——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商王朝的灭亡
材料一:
帝纣……好酒淫乐,璧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取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材料二:
帝乙、帝辛之世,商人对东南的人方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卜辞和铜器铭文中都有不少“征人方”或“王来征人方”的史料。……卜辞中记载着商人征人方来回所经之地和日期,往返一次大约要200天。商不断对人方的用兵,自然是劳民伤财的事。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商朝的统治
周族兴起
西周的兴衰
材料一: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诗经·鲁颂·閟宫》
后稷
古公亶父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
西周建立与巩固
西周的兴衰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旦
吕尚
在大臣的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营建洛邑,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
辅佐周王,为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
牧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商军,立下大功
分封制
西周的兴衰
目的
依据
分封对象
诸侯义务
诸侯权利
影响
①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②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①宗亲
②功臣
③古帝王后裔
①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
②诸侯国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
①管理诸侯国内土地和民众的权力
②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
西周的兴衰
宗法制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大宗和小宗的区分。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礼乐制
西周的兴衰
周公旦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钟磬乐悬 宫悬四面 轩悬三面 判悬两面 特悬一面
乐舞人数 八佾 六佾 四佾 二佾
青铜礼器 九鼎八簋 七鼎六簋 五鼎四簋 三鼎二簋
血缘纽带
政治方面的表现
维护工具
维护工具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西周灭亡
西周的兴衰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材料一: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到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材料二:
三年,幽王壁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增、西夷犬戎攻幽王。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课程总结
朝代 都城 建立者 暴君 灭亡原因
夏
商
西周
阳城
偃师二里头
亳
殷
镐京
禹
汤
周武王
桀
帝辛
周厉王
周幽王
夏朝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
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练习巩固
B
2、《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A
3、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
A.武王伐纣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A
4、“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棉纺织品 B.景德镇的瓷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练习巩固
C
5、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A
6、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D.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铭文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