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大单元概念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
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单
元
导
语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约
公
元
前
2070
年
夏朝建立
单元时空观念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周平王东迁洛邑,
进入春秋时期
进入战国时期
约
公
元
前
1600年
公
元
前
1046年
公
元
前
770
年
公
元
前
475
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导入新课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齐读:《三字经》
思考: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朝代
夏
商
周
人物
禹
汤
周武王
三字经
课标要求: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 4 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核心素养目标
壹
贰
叁
通过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
通过识读图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知道奴隶制王朝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中的重要史实。(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贰
壹
王朝更替我知道
—夏商西周的更替
制度创新我分析
—分封制
目录
王朝更替我知道
—夏商西周的更替
周武王
夏禹
第一篇章PART 01
壹
时间:
建立者:都城:
地位:
中心地区:
统治:
约公元前2070年
禹(部落联盟首领 国王)
阳城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制定夏历
识读地图,快速阅读教材,完成夏朝建立的知识点。
国家的基本要素
1.夏朝的建立
标志着早期国家的诞生。
王朝更替我知道
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史记》对夏朝有系统的记载,但在考古中没有发现用来直接证明夏朝的文物资料,夏朝曾一度遭到西方国家的怀疑和否定,怀疑其存在的真实性和否定其历史价值。是什么打消了这些国家的怀疑与否定?
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里头遗址
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
二里头遗址发掘于洛阳平原,初步被确认为夏王朝后期都城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结论:考古发现成为夏朝存在的有力证据。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1)材料中“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的“公”“家”,分别指的是什么?
(2)“公天下”如何变成“家天下” ?
尧
舜
禹
启
禅让制
民主 选举
世袭制
血缘 关系
世袭制
是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公天下”
“家天下”
2.世袭制
“公”:指天下是全天下人共有的天下。(公天下=禅让制)
“家”: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家天下=世袭制)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王朝更替我知道
不对。因为夏朝到夏王桀统治时期,被商首领汤推翻了。
(1)材料中夏桀说自己的统治像太阳一样长久,他的话对吗 假如不对,请你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时间:
建立者:都城:
统治:
迁都: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原因),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保持相对的稳定。
(2)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商汤画像
材料: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之哉 日亡吾亦亡矣。”
4.商朝的建立
3.夏朝的灭亡
王朝更替我知道
5.商朝的灭亡
材料二: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成语“酒池肉林”,形容穷奢极欲,其典故就出于此。
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戴枷奴隶陶俑
反映商朝时期,奴隶的悲惨处境。
反映商纣王昏庸无道。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
材料一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归纳商朝灭亡的原因。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末代商王纣的统治更加残暴: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王朝更替我知道
6.安阳殷墟
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宫殿、宗庙建筑遗迹和墓葬区。墓葬区有13座王陵、超过3000个祭祀坑、大量贵族和普通民众的墓葬。都城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和制造玉器、骨器、陶器的作坊,说明当时手工业很发达。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玉器、石器,其中有礼器、武器、装饰品等,最有名的当属大量刻有占卜记事文字的甲骨。
知
识
拓
展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感慨地说:"殷墟我向往已久"。
王朝更替我知道
6.西周的建立
背景:
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族以农业立国,开始强大,周文王时得到吕尚等人的辅佐。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时间:
建立者:都城:
事件: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商朝灭亡)
周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牧野之战
人
物
扫
描
吕尚(生卒年不详),又称姜尚,俗称姜子牙、姜太公。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为乎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商军,为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册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齐国的开创者。
王朝更替我知道
如果国宝会说话
青铜器利簋
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它实证了史书中的武王伐纣和牧野之战,为中国西周历史、文化和军事等提供了珍贵的真实资料,是中国夏商周年代准确断定的重要实物见证。
利簋铭文共4行、33字
你认为利簋有什么重要价值?
王朝更替我知道
7.西周的灭亡
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赶走周厉王。
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个王,暴政(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8.东周的建立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增国、犬戎进攻时,因诸侯见烽火以为是戏弄之举,未派兵援助,导致周幽王兵败被杀。
国人暴动
时序坐标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夏朝
商朝
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王朝更替我知道
王朝 时间 开国君王 都城 亡国君王
夏朝
商朝
西周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汤
亳—殷
纣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夏、商、西周三朝的更迭
时
空
观
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夏、商、西周兴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家
国
情
怀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智慧,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王朝更替我知道
兴盛的原因:
灭亡的原因:
启示:
重视生产,关心百姓;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关心民众,重用人才,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三个朝代均是君主的暴政引起民愤,失去民心导致灭亡。
制度创新我分析
第二篇章PART 02
贰
—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诗经》
西周等级示意图
1.西周实行怎样的制度?
分封制
2.在“等级示意图”上相应地填写身份名称。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平民
奴隶
统治阶级
贵族等级
被统治阶级
制度创新我分析
周王
诸侯
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宗亲和功臣)
目的 分封对象
分封依据 特点
内容
作用
分封者
受封者
3.完成分封制表格的填写。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和功臣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①周王授予诸侯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
②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制度创新我分析
分封制结构示意图
再分封
归纳总结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王朝更替我知道
制度创新我分析
夏
商
西周
(产生)
(发展)
(鼎盛)
世袭制
盘庚迁殷
分封制
目的
内容
作用
夏商西周
分封制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权利和义务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中考演练
【解析】根据题干"商朝缔造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分封制发生在西周,统一度量衡发生在秦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铁制农具和推广牛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024·黑龙江】商朝缔造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能够佐证这一论断的是( )
A.制作打制石器和保存火种 B.铸造青铜器和创造甲骨文
C.实行分封制和统一度量衡 D.使用铁制农具和推广牛耕
B
中考演练
(2024·河南)《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族( mao )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
A .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 .高级生产工具
C .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 .诸侯国的徽标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
C
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了一座商朝大型墓葬,从出土青铜器铭文可知,墓主名叫妇好。妇好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又是女将军,还是大祭司。下面是与妇好有关的出土文物,查找资料,了解妇好的生平事迹。
课后活动
华夏第一女将军——妇好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
殷墟出土的记载妇好征战的甲骨(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