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 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 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05 09:43:58

文档简介

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目的
1.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
实验活动
操作 现象 结论
浸过酒精的 ,浸过水的 燃烧,水不能燃烧。物质 必须具有 才能燃烧
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与
不装水的纸船 ,装水的纸船直到水将要蒸干才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 才能燃烧
探究结论 燃烧需要的条件: 、 、 三者缺一不可
教材再延伸
实验3中,纸船易翻,导致实验失败,你能设计出这一实验的替代实验吗
多维演练
1.(2023·泰安泰山区质检)小明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他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烧开了,而纸锅却没有燃烧。纸锅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
A.纸锅不是可燃物
B.纸锅着火点变低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2.下列四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够得出燃烧所需全部条件的一组实验是 ( )
3.(2023·福州模拟)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木燧”增大空气中氧气含量
B.“金燧”不受天气条件的制约
C.“石燧”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三种方法均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4.(2023·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5.(2023秋·广州白云区月考)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6.用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资料: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 ℃、240 ℃。
(1)步骤Ⅰ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
(2)步骤Ⅱ中,实验现象是 。
(3)通过步骤Ⅰ和步骤Ⅱ中白磷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 。
7.如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操作示意图。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加热铜片上的木屑和煤粉,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实验三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C.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目的
1.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
实验活动
操作 现象 结论
浸过酒精的 燃烧 ,浸过水的 不燃烧   酒精 燃烧,水不能燃烧。物质 必须具有 可燃性 才能燃烧
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与 氧气接触 
不装水的纸船 立即燃烧 ,装水的纸船直到水将要蒸干才 燃烧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才能燃烧
探究结论 燃烧需要的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 、 与充足氧气接触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教材再延伸
实验3中,纸船易翻,导致实验失败,你能设计出这一实验的替代实验吗
答:能,可以将小木块和小煤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点燃,观察哪个更易燃烧。
多维演练
1.(2023·泰安泰山区质检)小明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他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烧开了,而纸锅却没有燃烧。纸锅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D)
A.纸锅不是可燃物
B.纸锅着火点变低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2.下列四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够得出燃烧所需全部条件的一组实验是 (C)
3.(2023·福州模拟)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木燧”增大空气中氧气含量
B.“金燧”不受天气条件的制约
C.“石燧”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三种方法均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4.(2023·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5.(2023秋·广州白云区月考)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6.用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资料: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 ℃、240 ℃。
(1)步骤Ⅰ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隔绝氧气 。
(2)步骤Ⅱ中,实验现象是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
(3)通过步骤Ⅰ和步骤Ⅱ中白磷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 与氧气接触 。
7.如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操作示意图。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物质具有可燃性 ;
(2)实验二:加热铜片上的木屑和煤粉,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低 ;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实验三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C.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