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5 11: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精神的三间小屋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既是一种漫长的修行,又是一次快乐的旅行。2018 年金秋九月,我们收拾行囊,又一次快乐出发,在语文的浩瀚天地里一路采撷,一路收获,一路流连!在冰封的北国飞雪的世界里,我们品味她另一番妖娆;再与娉婷、鲜妍的人间四月天撞个满怀:在雨果充满情怀与义愤的文字里瞥见古老东方文明的梦幻剪影圆明园;然后潜身与心灵对视,在精神的深处修葺三间小屋,好让灵魂能在广袤的时空里得到超脱与安
A. yáo píng piē mào B. ráo pīng piě mào
C. ráo pīng piē mào D. yáo pīn piě mào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B. 我们在引用他人著作中的语句时,首先要理解所引用语句的原意,切不可不顾上下文的联系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C. 即将乔迁新居,三十多户居民强聒不舍地告别他们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
D. 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素的阅读时代。
3.下面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 )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 )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 )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 )阔啊。
A. jié chù 旷 寥 B. jiē chù 旷 辽
C. jié zhù 犷 寥 D. jiē zhù 犷 辽
4.下列属于两面对一面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一直是社会各界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B. 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有思想、有温度。
C. 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 《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展示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5.基础巩固。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年来疼痛的折磨已使他形销骨立。
B. 这是她父亲留给她的产业,没想到她的叔叔却鸠占鹊巢。
C. 从古至今,美就是一个千丝万缕的大谜题,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尝试着抽丝剥茧地去了解它。
D. 在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小华的热心帮助下,小明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真是相得益彰啊。
二、语言表达:
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加以改正。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第①处修改方法是: 。
第②处修改方法是: 。
第③处修改方法是: 。
三、综合性学习:
7.重庆市推出“百名重庆美德少年”展示活动,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准备开展“学习和争当美德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你说说开展“百名重庆美德少年”展示活动有哪些意义。
材料一: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组织,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
材料二:重庆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龚云飞:孩子们从生活、学习、创新等方面讲述他们的美德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风采。重庆市这几年评选美德少年,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
材料三:《重庆日报》编委任锐:美德,是孩子心中的一颗种子,不管他将来走向何方,所有前进的动力,都源自美德的力量。听了他们的故事,谁都会给这些懂事的孩子竖起大拇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活动需要一名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校团委老师推荐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同学李晓晓准备在活动中朗诵自己写的一段话,感谢老师三年来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但他没有写全,请你帮他续写后面的句子。
感恩老师,是您给了我一粒饱满的种子,让我走进五彩缤纷的明媚春天,享受到更为甜美的生活;感恩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顽强的翅膀,让我飞向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感恩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 《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 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
“妖娆”的“娆”读“ráo”,“娉婷”的“娉”读“pīng”,“瞥见”的“瞥”读“piē”,“广袤”的“袤”读“mào”。
故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解析】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此处应该使用“恋恋不舍”。故选C。
3.【答案】B
【解析】“结”表示长出果实或种子时,或者作形容词时读jiē,其余都读jié,此处作形容词,指坚固、牢固,读jiē。
“矗”读chù,注意和“伫(zhù)立”区分。
“旷”从日旁,读kuàng,指“空而宽阔”,如旷野、地旷人稀。
“犷”读guǎng,从反犬旁,意思是“粗野”,如粗犷、犷悍。
“辽”的意思是“远”,如辽阔、辽远。
“寥”的本义是“稀少”,在“寥廓”里是“高远空旷”的意思。
4.【答案】B
【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将“不在于辞藻的华丽”改为“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并在“有思想”前加“是否”;C项,缺少主语,可在“启动”前加“学校”;A、D两项无语病,故选B。
5.【答案】D
【解析】D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故选D。
6.【答案】①处,删去"的过程"。
②处,在"养成"前添加"能否";或将"能否"删去。
③处,把"从小"调到"培养"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病句修改即为:①处,删去"的过程"。②处,在"养成"前添加"能否";或将"能否"删去。③处,把"从小"调到"培养"前。
7.【答案】(1)①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②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③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2)【示例】老师,您好,我自小就喜欢主持,经常在家里面对家人朗诵诗词,也在学校主持过各种活动。在主持能力方面,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我的优势,较强的临场发挥能力是我的长处。因此我毛遂自荐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希望老师能够选择我,谢谢!
(3)【示例】是您给了我一座耀眼的灯塔 让我奔向绚丽斑斓的人生旅途 走向更为灿烂的明天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本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从“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所有前进的动力,都源自美德的力量”这几句话中提取答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首先要问好,然后紧扣活动的主题阐述自己的优势,阐述时注意语句要通顺,语言要精练。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手法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子间的关系。
8.【答案】【小题1】C
【小题2】《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小题3】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作对比,强调“《朗读者》比较贴地气”“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小题4】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解析】1. C项表述错误,文章第⑤段阐述“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这并不是说“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故选C。
2. 略
3. 略
4.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