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岳阳楼记同步分层作业(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岳阳楼记同步分层作业(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5 11:1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岳阳楼记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各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 文中第三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四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2.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B. 《敬业与乐业》一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C.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永叔,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D. 鲁迅《故乡》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叹息他们所承受的日复一日的生活苦难,更愤懑于由这种生活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隔膜。
3.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 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可以高兴或悲伤。
B. 不认为环境好坏就高兴,不认为个人的得失就悲伤。
C.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D. 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
4.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 衔远山,吞长江 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B.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D.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书写:
6.理解性默写。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______
(2)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______
(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4)从时问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5)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运用。
学校在岳阳楼前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岳阳楼有一副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甲)、“四面湖山归眼底”(乙)构成,请根据对联的格律要求判断,其下联是( )(填“甲”或“乙”即可)。
(2)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请判断下面各句感言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①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 )
②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药。( )
③只有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才能弘扬好“忧乐精神”。( )
(3)以下是学生会宣传部部长邀请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李馆长,您好!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B平江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
(4)下面是学生会主席写的活动总结发言稿中的一段,请你在横线上帮他写一个既能概括这段文字、又能呼应活动主题的总结句。
求索能让人不断自新,超越自我,能让人趋向更完善的境界。求索能让我们青少年早一点找到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练就过硬本领。总之,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社。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z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既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以物喜( )
(2)然则何时而乐( )
(3)二岁而孤( )
(4)既仕(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 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是__________,乙文则是_____________。但两文都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来起到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 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C.这句话是表明古仁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他们心忧天下,以“忧”代替了其他情感,不是“已无悲喜之情”。
2.【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其次,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C项,《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原题干表述错误,故C符合题意。
A、B、D表述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能力。此类辨析翻译句子正误题,先要根据文中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比较,找出错误点,反选排除,得出答案。
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AB两项把“以”译错,“以”不是“认为”而是“因为”。此句两分句是互文显义,不能分开翻译,所以D错。
故选C。
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骈句的区分。骈句,是古文中语言的表达形式,类似于对偶和排比,它的特点是二句以上,字数相等,节奏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即可判断本题答案。
ACD.是骈句;
B.不是骈句,“朝晖夕阴”的词性与结构不能与“气象万千”构成对应关系,所以不是骈句。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A.至、到达/到极点,故不同不合题意;
B.一片/全,故不同不合题意;
C.介词,在/介词,在,故相同符合题意;
D.观看/景象,故不同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1)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
(4)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5)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此题中需注意“赋”“衔”的书写。
7.【答案】(1)甲 (2)①拟人 ②比喻 ③引用 (3)D
(4)(示例)求索让我们得到历练,求索让我们快速成长,求索是我们青少年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探索冲动和向上攀登的必然途径
【解析】(1)根据对联平仄相对,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第三声、第四声)、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声(第一声、第二声)的原则,这副名联的下联应该是“万家忧乐到心头”(甲)。
(2)①题“努力”一词,赋予汨罗江以人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题把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比作“一剂良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题引用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言,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作为学生,相对于纪念馆负责人,是一名晚辈,却用教导、命令的口气要求纪念馆负责人“珍惜机会,务必参加”,显然不得体。
(4)答题时,一定要围绕题干“既能概括这段文字、又能呼应活动主题”的要求,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
8.【答案】【小题1】
(1)因为
(2)如此,那么
(3)幼年丧父
(4)已经,……之后
【小题2】
(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2)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小题3】
①议论 ②记叙 ③揭示主旨(点明中心)
【小题4】
示例:因家世贫苦了解百姓疾苦,从小立志苦读经书,奠定儒家“仁爱”思想。
【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①句意:不因外物好,自己得而喜。以:因为。
②句意: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然则:如此,那么。
③句意: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孤:指幼年死去父亲。
④句意:当官之后。既:在……之后。
2.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进行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予:我;尝:曾经;或:或许;异:不同。
(2)或:有时;辄:于是,就;以:用;沃:洗。
3.
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和句子作用的理解。
【甲】文选文阐述“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所以此篇文章采用的是说理形式,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乙】文通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社”“既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主要讲述范仲淹自幼和年轻时的经历,属于记叙。
通过阅读文段可知,甲文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的中心句是“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两文都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起到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表达了其先忧后乐,忧国忧民之情。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社。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可知,少年时的范仲淹就勤奋好学,虽然家庭极度贫困,吃不饱,穿不暖,但这都没有阻碍他上进的心,他之所以会经常告诫自己:“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从文中“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可知,是因为他读了《六经》,并精通其中的要领,由此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根据这些理解整理作答即可。
示例: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尝尽民间疾苦,因此立志勤学苦读,苦读《六经》,精通其中的要领,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
参考译文:
【甲】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乙】
范仲淹两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了长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他)不分日夜地刻苦学习,五年未曾脱过衣服睡觉。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就用冷水洗脸。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上,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终于,他领会并精通了六经的要义,慷慨激昂地树立起治理天下的抱负。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因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他勤于政事,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范仲淹死时,知道的人,都为之叹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