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声音的高低》说课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声音的高低》说课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05 07: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声音的高低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实验内容设计与改进
实验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目录
教材分析
1
教材
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6课《声音的高低》,通过之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将声音和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知道振动的幅度和声音强弱的关系。在本课,学生将探索声音的另一个属性---音高。
本课通过铝片琴和口琴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的高低和物体的长短有关,再进一步通过钢尺的振动实验发现声音高低和振动快慢的关系。
01
知识:
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
02
03
能力:
能通过实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不足:
分不清声音的高低和强弱,在描述时容易混淆。
学情
状况
教学目标
2
(1)通过描述钢尺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科学探究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态度目标: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约低。
科学概念目标:
教学
目标
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难点: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
实验内容设计与改进
3
活动二:吹奏口琴
活动三: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活动一:敲击铝片琴
教材
实验
尺子的长度 声音的高低 (高、较高、较低、低) 振动的快慢
(快、较快、较慢、慢)
我的发现: 我的疑问:
10厘米
13厘米
16厘米
19厘米
1、按长度变化顺序依次拨动钢尺。
2、尽量用相同的力去拨动钢尺。
3、侧面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
4、重复实验至少三次。
原钢尺振动实验:
实验
不足
钢尺振动的快慢不易观察,现象无法记录。
拨动钢尺的力度难以控制
改进后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钢尺、毛线、书本。
实验原理:钢尺振动会带动毛线振动,钢尺振动越快毛线形成的波纹越密集,钢尺振动越慢毛线形成的波纹越稀疏。
实验过程:
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10CM、15CM、20CM、25CM),每个长度尽量按压到相同的幅度,听钢尺发出的声音,用高、较高、较低、低来记录听到的声音。
2、在钢尺上粘一根毛线,再次按顺序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按压到相同幅度使其振动,观察毛线形成的波纹并记录。
实验效果展示:
改进实验优点:
器材简单易得,贴近生活。
操作简单,过程清晰。
现象直观明显,便于记录,有利于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教学过程
4
一、聚焦
听琴音,分辨声音的高低。
声音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声音高:细、尖锐
声音低:粗、低沉
68%
活动一: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二、探索
铝片越长,数字越小,音越低
铝片越短,数字越大,音越高
音高是不是与发声物体的长短有关呢?
68%
活动二: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二、探索
簧片越长,音越低。
簧片越短,音越高。
长短不同的物体在振动时有什么特点?
68%
活动三:让钢尺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探索
1、学生按照书上要求进行实验
2、教师演示实验
3、学生按照实验报告单自主实验
小组合作,一名同学按压钢尺,一名同学观察并确定振动幅度是否一致。
振动相同的幅度
由一名同学控制毛线的牵引,随着钢尺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尽量呈现一个半圆的弧度。
毛线的牵引
用书本压在钢尺上,再用力压住书。
钢尺的固定
实验注意事项:
68%
学生实验过程:
实验记录:
1、毛线的波纹给我们展示了什么?
波纹越密振动次数越多,波纹越稀振动次数越少
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单位“HZ”,读作赫兹。
三、研讨
2、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振动有什么关系?
我发现:
物体越长,声音越( ),振动越( );
物体越短,声音越( ),振动越( )。
3、推测下列物品声音的高低将怎样变化?
拓展
音叉:最古老的调音器之一
电子调音器
调音软件
1.6声音的高低
物体越长 声音越低 振动越慢
物体越短 声音越高 振动越快
板书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5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调音软件,让声音的高低数据化。
2.毛线的波纹,让振动的快慢可视化。
3.实验材料方便易得,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实验操作简单快捷。
改进后的内容解决了音高部分难分辨,难观察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振动快慢的认识,毛线的波纹对学生后期拓展认识声音的频率和波形图都有一定的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