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情感表达(1)课件(2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情感表达(1)课件(25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9-06 09:00:12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艺术 美术
七年级 上册
何为美?
学校
姓名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第一课
情感表达(一)
情境:
百年来,我们从屈辱中走出,一步步走向伟大的复兴。是一位位革命先辈、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一群群可爱的中国人矢志不渝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情境:
任务一:
欣赏美术作品,体会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任务一: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吴为山创作的雕塑作品,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作品以概括凝练、虚实有致的写意雕塑语言表现了这两位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形象:马克思目光深邃,显示出穿越历史的睿智
马克思的坐姿和恩格斯的站姿构成稳定的三角形,象征着他们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友谊。
任务一:作品赏析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背景:
1933年秋国民党调集约一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举世闻名的长征就此开始1959年,画家靳尚谊以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长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了油画《送别》
描述:时间、地点、人物、题材等。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总体来看,整幅画作上靳尚谊设计了三组主体人物形象鲜明凸显出军民鱼水情。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一位母亲拍着儿子的肩膀,仿佛在向红军指挥员说:“把孩子交给你吧,他也一起去参军。”而红军指挥员看着孩子,像在回应:“你年龄还小,我们还会回来的。”这一组人物,表达了革命的火种还留在于都。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画作并未展现妻子的面孔,但透过她的背影便能感受到她对丈夫不舍的情感,比直接看着丈夫挥手告别更加深刻。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看到这一幕,似乎能感觉到孩子跟红军战士平时很熟悉,因此在战士出发之际,小孩拉着他的手,仿佛在说:“叔叔你要走了,把我也带上吧?”
分析:
造型语言: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构图等
形式规律:对称、均衡、对比、统一、重复、渐变等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二)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二)
采用高视角、多人物的构图形式。
有“S”型构图表现画面的深邃,体现了长征路途茫茫及队伍庞大。
这件作品的色调是月色或拂晓,它不得不用冷光来处理。
解释:主题、思想、情感等。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三)
传递了人们对未来和希望的向往
而历史也给予了回答——红军战略转移15年后,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这片红色的土地,实现了当年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三)
评价:价值、意义、文化、理解等。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追寻红色记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
80多年前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开始了载入史册的万里长征。如今,于都河碧波荡漾岸边树木苍翠,百花争艳。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四)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下面两幅作品
任务一:作品欣赏
《战斗中成长》是六十年代初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之一。画家选取了北方农村初夏时常见的青纱帐为背景,塑造了一老一小两位游击队员获胜仗后携战利品满怀喜悦地穿行在青纱帐中的形象。尤其是稚嫩的脸上露着纯真笑容的“小八路”的形象,恰好点出了在战斗中成长的主题。画家采用了侧顺光,使葱绿的青纱帐和土地、人物都沐浴在清晨明亮的阳光中,使画面充满了北方的乡土情致,亲切感人。
任务一:作品欣赏
《人桥》记录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架桥部队撑起浮桥,配合主力部队向敌人进攻的场面。画面以黑版为主,套以橘红、黄绿二色,在对比中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战斗气氛,映现出士兵奋勇前进的身影。红、绿二色叠印产生的中间色和点点留白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此为解放战争时期优秀作品之一,也反映出新兴木刻新的艺术里程。
古元从40年代中叶起,画风由简明转向精谨,并兼作套色木刻。
任务一:作品欣赏
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尝试分析石鲁的《转战陕北》。
预习课本第4、第5页。
作业(共25张PPT)
七年级 上册
艺术 美术
学校
姓名
何为美?
峥嵘岁月
——美术中的历史
学校
姓名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情感表达(一)
情境:
百年来,我们从屈辱中走出,一步步走向伟大的复兴。是一位位革命先辈、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一群群可爱的中国人矢志不渝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情境:
任务一:
欣赏美术作品,体会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任务一: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吴为山创作的雕塑作品,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作品以概括凝练、虚实有致的写意雕塑语言表现了这两位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形象:马克思目光深邃,显示出穿越历史的睿智
马克思的坐姿和恩格斯的站姿构成稳定的三角形
象征着他们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友谊。
任务一:作品赏析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背景:
1933年秋国民党调集约一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举世闻名的长征就此开始1959年,画家靳尚谊
以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长征
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
创作了油画《送别》
描述:时间、地点、人物、题材等。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总体来看,整幅画作上靳尚谊设计了三组主体人物形象鲜明凸显出军民鱼水情。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一位母亲拍着儿子的肩膀,仿佛在向红军指挥员说:“把孩子交给你吧,他也一起去参军。”而红军指挥员看着孩子,像在回应:“你年龄还小,我们还会回来的。”这一组人物,表达了革命的火种还留在于都。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画作并未展现妻子的面孔,但透过她的背影便能感受到她对丈夫不舍的情感,比直接看着丈夫挥手告别更加深刻。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一)
看到这一幕,似乎能感觉到孩子跟红军战士平时很熟悉,因此在战士出发之际,小孩拉着他的手,仿佛在说:“叔叔你要走了,把我也带上吧?”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二)
分析:
造型语言: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构图等
形式规律:对称、均衡、对比、统一、重复、渐变等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二)
采用高视角、多人物的构图形式。
有“S”型构图表现画面的深邃,体现了长征路途茫茫及队伍庞大。
这件作品的色调是月色或拂晓,它不得不用冷光来处理。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三)
解释:主题、思想、情感等。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三)
传递了人们对未来和希望的向往
而历史也给予了回答——
红军战略转移15年后
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实现了当年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四)
评价:价值、意义、文化、理解等。
任务一:作品赏析方法(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追寻红色记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
80多年前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开始了载入史册的万里长征。如今,于都河碧波荡漾岸边树木苍翠,百花争艳。
任务一:作品欣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下面两幅作品
任务一:作品欣赏
《战斗中成长》是六十年代初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之一。画家选取了北方农村初夏时常见的青纱帐为背景,塑造了一老一小两位游击队员获胜仗后携战利品满怀喜悦地穿行在青纱帐中的形象。尤其是稚嫩的脸上露着纯真笑容的“小八路”的形象,恰好点出了在战斗中成长的主题。画家采用了侧顺光,使葱绿的青纱帐和土地、人物都沐浴在清晨明亮的阳光中,使画面充满了北方的乡土情致,亲切感人。
任务一:作品欣赏
《人桥》记录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架桥部队撑起浮桥,配合主力部队向敌人进攻的场面。画面以黑版为主,套以橘红、黄绿二色,在对比中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战斗气氛,映现出士兵奋勇前进的身影。红、绿二色叠印产生的中间色和点点留白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此为解放战争时期优秀作品之一,也反映出新兴木刻新的艺术里程。
古元从40年代中叶起,画风由简明转向精谨,并兼作套色木刻。
作业
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尝试分析石鲁的《转战陕北》。
预习课本第4、第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