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总纲:本课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探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规律
问题一: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为何会发生改变?
问题二:以科举制度为例探究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规律
学习任务二:探究先秦至清朝官员考核标准的嬗变
问题一:秦汉到明清政府对官员的考核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任务三:探究先秦至清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问题一: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学习任务一:探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规律
自主梳理古代中国(先秦-清)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朝代 选官制度 选拔方式 标准 阶段特点
西周至春秋 世代相传
春秋战国 军功大小
汉代 察访举荐
魏晋南北朝 品评授官
隋唐至清 考试授官
学习任务一:探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规律
材料一:《孟子》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材料二: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 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结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材料三:中正对于一人的品状,不过一两句话,如王济状孙楚说:“天才英博,亮拔不群。” ——杨筠如《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
材料四:唐朝考生与考官并不回避,士子往往事先向考官呈送诗文,趋附巴结,甚至出现泄漏试题、冒名顶替等科场舞弊现象。……从官员总数看,非科举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上述状况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问题一:不同历史时期,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为何会发生改变?请结合时代背景着重分析。
问题二:以科举制度为例探究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规律
朝代 隋唐(581-907) 宋朝(960—1279) 明清(1368-1911)
科举考试内容 明经(贴经、墨义) 进士(诗赋) 重经义成绩,由繁至简 《四书集注》;八股文;1898年废八股1905年废科举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宋代中国已经由贵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世家大族已经无法像唐代以前一样垄断仕途,除非子孙能世代不断地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布衣只要在科举考试中表现才能,就有机会进入仕途。 ——(美)柯瑞格
材料二:学者论述,明代来自于祖上三代没有功名家庭的进士占47.5%。来自平民阶层的举子比例在四成以上。明清江南进士主要出身于当地世家大族。——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材料三:《西游记》成书于万历二十年之前,为明中后期的作品,书中描绘了一个如金字塔般等级分化明显的神仙社会。有福吃人参果的,限于法力大的神仙。寿福禄三星在神仙之中,地位不为不高,因见镇元子有人参果,尚且说道:“我们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练气存神,调和龙虎,提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第二十六回)
问题三:如何分析看似矛盾的两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任务一小结: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规律?
学习任务二:探究先秦至清朝官员考核标准的嬗变
问题一:秦汉到明清政府对官员的考核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朝代 考核制度 考核标准 相关法律 考核机构
秦汉 上计 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 汉《上计律》 《五条课郡县法》 御史
隋唐 考课 品德和才能 《唐六典》 吏部
明清 考满考察 贪、酷和不作为 考成法 中央政府
问题二: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官员考核制度的认识?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也。——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学习任务三:探究先秦至清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朝代 中央 地方
秦朝
汉朝
隋唐
两宋
元朝
明朝
问题一:阅读材料,分析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1: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
材料2: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拔监察官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 ,其中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
问题二:观看《海瑞与嘉靖皇帝的对话》谈谈你的认识?
总结:
如此完备严格的中国治理模式,是否能跳出王朝“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那么,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对新时代干部、官员治理有哪些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