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5 09: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第11课
课标要求:了解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部分)
思考1:
在这座城市中可能生活着哪些人?他的身份是什么?他如何生存?从教材中找到你的证据。另外,从生活和发展的角度看,人们更愿意去当时的北方还是南方,请说明理由。
一、变革与繁荣
可能的身份 如何生存 我的证据
例:士兵 应征入伍 P54: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
农民
种地
P64: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南方可以稻麦复种,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等。
宋人画作《耕获图》
整田
插秧
收割
脱粒
入库
可能的身份 如何生存 我的证据
例:士兵 应征入伍 P54: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
农民
种地
P64: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南方可以稻麦复种,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等。
手工业者
到瓷窑、冶炼厂印书馆、造纸厂务工
P64: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瓷器。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并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商人
在各级市场、边境或跨海从商
P65: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城市空前繁荣,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催生纸币出现,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唐都城长安
北宋汴京城
城市布局由相对固定到突破市坊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夜市;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城市
镇市
草市
宋朝各级市场示意图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绘制
(南宋)李嵩《货郎图》
【草市】指乡村地区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入宋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镇市】以工商业活动为基本特征,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北宋时,官方置市及与吐蕃进行贸易的一个地点就是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蕃部出汉买卖,非只将马一色兴贩,亦有将金、银、斛斗、水银、麝香、茸褐、牛羊之类博买茶货转贩入蕃〞。......熙宁六年(1073年),宋政府将贸易中心移至熙州(今甘肃临洮县),以便新附诸羌市易。......元丰元年 (1078年),实获利为 “四十一万四千六百二十六贯石“,到第二年,则为 ”六十八万四千九十九贯石”。
——《甘肃通史》
两宋纸币钞版拓片
元朝纸币中统元宝交钞
可能的身份 如何生存 我的证据
例:士兵 应征入伍 P54: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
农民
种地
P64: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南方可以稻麦复种,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等。
手工业者
到瓷窑、冶炼厂印书馆、造纸厂务工
P64: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瓷器。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并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商人
在各级市场、边境或跨海从商
P65: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城市空前繁荣,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催生纸币出现,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读书人
参加科举考试
P68:宋朝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科举制度完善:开放与公平
取士不问家世
择偶取向:政治 经济地位
婚姻不问阀阅
纵向:阶层流动增强
榜下捉婿
据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有一进士初次及第,人长得也是相貌堂堂,谈吐不凡,被一个权贵人家看上了。这家人派了十多个壮丁将进士簇拥至其家中,并对他说道:“我有一个女儿,相貌不丑,你可愿娶其为妻?”这位进士说道:“那我要回家跟我的妻子商量一下。”这句话一说出来,惹得吃瓜群众大笑不止,权贵人家只好作罢。
思考2:为何是“捉”?是谁在“捉”?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官府管控更为松弛
教材一:
教材二:
纵向:阶层流动增强
横向:百姓可以自由迁移
平民化
自由化
宽松化
宋理宗(南宋)以后成为官方正统学说。
元朝,《四书章句集注》被确定为官方教科书,程朱理学成为科举答题标准。
《四书章句集注》
思考3:在元代,读书人需要学习什么才可能在科举考试中高中?
程朱理学为什么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理学家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材料二: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朱子语类》
方法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可能的身份 如何生存 我的证据
例:士兵 应征入伍 P54: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
农民
种地
P64: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南方可以稻麦复种,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等。
手工业者
到瓷窑、冶炼厂印书馆、造纸厂务工
P64: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瓷器。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并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商人
在各级市场、边境或跨海从商
P65: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城市空前繁荣,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催生纸币出现,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演员
到瓦肆等娱乐场所表演
两宋城市繁荣,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读书人
参加科举考试
P68:宋朝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清明上河图》中的流动勾栏
《清明上河图》中的说书人
【瓦肆】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
可能的身份 如何生存 我的证据
例:士兵 应征入伍 P54: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
农民
种地
P64: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南方可以稻麦复种,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等。
手工业者
到瓷窑、冶炼厂印书馆、造纸厂务工
P64: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瓷器。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并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商人
在各级市场、边境或跨海从商
P65: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城市空前繁荣,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催生纸币出现,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演员
到瓦肆等娱乐场所表演
两宋城市繁荣,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读书人
参加科举考试
P68:宋朝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词、曲作家
创作宋词、元曲
P67: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发明家
发明各项科学技术
P68: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元科技成就突出。
书画家
创作书法、绘画
P68:宋元时期,书法名家辈出,绘画成就也很高。
去当时的北方还是南方? 理由
(2023年浙江高考)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B.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
C.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D.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表现:
D
南方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繁荣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格局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某些地区一年三熟
经济作物:
宋代引进棉花种植,元代在南方普及
边疆开发:
边疆地区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开发
棉纺织业:
迅速发展,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制瓷业:
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元代出现彩瓷青花瓷和釉里红
矿冶业:
东京的居民用煤作燃料;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贸易:
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设置榷场,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货币:
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作为主币发行
城市: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经济重心南移
小结:两宋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变革与繁荣的表现。
文化 思想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社会 社会关系
门第观念淡化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国家控制相对松弛
理学兴起,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词、曲等文学新体裁发展;书法绘画成就突出
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宋元科技成就突出
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论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认为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在这个多元统一的格局中,华夏——汉民族是各民族凝聚的核心,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北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南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元朝形势图
辽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28—946年在位)在得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后,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他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的趋势明显,
材料一:
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交融
问题探究: 结合所学,任意选择以下一则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如何体现出交融的趋势。
二、多元与一体
辽太祖崇拜孔子,尊孔子为 “大圣”; 西夏接受儒学,翻译儒家经典,中后期更加重视汉学,建立大汉太学,尊孔子为文宣帝; 金朝对儒学和儒士也十分重视,拜被俘的汉族官吏和儒士为师,聘为高官,请其授以汉族文化。
——史金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当代价值》
材料二:
儒家思想的借鉴与融汇
六字真言碑(元朝)
梵文
藏文
回鹘文
八思巴字
西夏文
汉字
唵 嘛 呢 叭 咪 哞
材料三:
文化的借鉴与交融
“中国民族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各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这才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 翁独健
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根据本课内容,任意选择两个及以上的内容,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
课后作业:
例1:耕作制度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一年两熟制等耕作制度的变化使得粮食产量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有剩余劳动力专门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比如棉花茶叶等。
例2:手工业发展与商业发展。手工业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如宋代制瓷业发达,从而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谢谢!
特此说明:本课件中有部分设计和素材借鉴顺德一中吴浪思老师和其他老师,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