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宋瓷质朴自然,展现了一种“清淡的理性美”,开创了我国陶瓷美学的一个新的境界。
宋瓷的美与当时的文化思想有关,宋代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思想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理学认为“理”是世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体现在审美上以克制为美,追求质朴无华,反对装饰雕琢。
宋瓷线条简单流畅,造型典雅端庄;釉色以单色为主,正体现了理学的时代影响。
宋代理学家朱熹
金 钧釉花瓣口碗
北宋 钧窑天蓝釉碗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菊瓣纹笠式碗
金 定窑白釉模印龟鹤仙人图菊瓣盘
辽 龙泉务窑白釉盏托
成都博物馆特展中有大量体现理学克制之美的瓷器,其中金、辽等少数民族政权瓷器的釉色、造型,与宋瓷极为相似,体现了民族交融。
元朝大量生产蓝白两种颜色的青花瓷,在蒙古族信仰中,蓝色象征天,白色象征善,两种颜色用在瓷器上,借以显示蒙古统治者的帝王气魄。
青花瓷既需要图案绘制的精细,又要求火候掌控的精准,融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和中原高超制瓷工艺于一体。
元青花瓷片图案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尤其是元青花瓷,受到中东上层的钟爱,以至于现存于世的三百多件元青花瓷,超过三分之二都在国外,充分体现了当时元朝的对外辐射力。
观看数字故事,完成任务:
1.鉴赏宋元瓷器之美。
2.分析宋元瓷器美的原因。
宋瓷:釉色自然朴实、造型典雅端庄;
元青花瓷:蓝白两色辉映、图案精致;
宋瓷:理学的时代影响(儒佛道的融合)
元青花瓷:蒙古文化和汉文化的多元融合
……
探究一:瓷器的文化意蕴与经济根源
一、朴实自然,青白相映——瓷器的文化意蕴与经济根源
一、朴实自然,青白相映——瓷器的文化意蕴与经济根源
元青花瓷:
颜色:蒙古统治者的宏大气魄
图案:汉族传统水墨画技法
技术:中原高超的制瓷工艺
对内凝聚
对外辐射
宋代名窑辈出
彰显了理学的克制之美
影响了辽金的瓷器风格
元代青花瓷
讲述了多元融合的文化故事
宋元瓷器
成为走向“大中国”的文物见证
一、朴实自然,青白相映——瓷器的文化意蕴与经济根源
宋代名窑辈出
彰显了理学的克制之美
影响了辽金的瓷器风格
元代青花瓷
讲述了多元融合的文化故事
宋元瓷器
成为走向“大中国”的文物见证
一、朴实自然,青白相映——瓷器的文化意蕴与经济根源
手工业生产无论是规模上、分工上、技术上,从事生产的手工匠人的数量上,各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越了前代……越是在农业生产发达的精耕细作的地区,手工业就越是得到发展,手工业布局越显得紧密。 ——漆侠《宋代经济史》
宋元时期农业发展概况
(1)耕作制度:
(2)经济结构:
(3)棉花种植:
(4)边疆农业:
农业
手工业
商 业
推动
提供原料
推动
提供农产品
(基础)
在南方相当普及。
有 的农户。
在内地始于宋, 大力推广。
辽夏金元统治下,显著进步。
一、朴实自然,青白相映——瓷器的文化意蕴与经济根源
提供手工产品
推动
稻麦复种制
元朝
固定种植经济作物
二、大宋梦华,蒙元气象——货币的百年流变与卓殊价值
宋代钞版印样
北宋 《清明上河图》中的运钞车(铜币)
交子之后历代发行的各式纸币,无不受到交子的影响……特别是元代,不仅将纸币作为唯一的法定货币,在全国范围内,还颁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管理条例,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进入极盛时代。
——成都 交子金融博物馆
探究二:货币的百年流变与卓殊价值
探究二:货币的百年流变与卓殊价值
元朝纸币“中统钞”
现藏于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汉字“中统元宝交钞”
九叠篆汉文“中统元宝",八思巴文"诸路通行"
出土地点:西藏萨迦寺
问题1:该文物信息可用于研究哪些历史问题?为什么?
1.政治:元朝中央与西藏关系
2.经济:元朝钞法、元朝印刷术和造纸术、古代中国货币演变
3.文化:少数民族文字
4.民族:各民族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
……
元朝纸币“中统钞”
现藏于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材料:法以蚆子(注:贝币的一种)代钱,流通使用,每一万准中统钞二十四两,甚便民。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罗斛》
(注:罗斛在今泰国南部)
问题2:若要了解元朝商业全貌,还需补充哪些史料作为支撑?请在教材中寻找,并说明理由。(文字、地图、图片等均可)
1.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2.城 市:临安和大都的繁华
3.交 通:重新开通了大运河
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
北宋交子
印证了大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元中统钞
讲述了元朝一统的历史故事
谱写了民族交融的华美篇章
宋元纸币
成为走向“大中国”的时代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的运钞车
元朝纸币“中统钞”
二、大宋梦华,蒙元气象——货币的百年流变与卓殊价值
三、四民流动,华夷一体——民众的职业选择与社会渐变
南宋浙江人吴芾,曾在《送侄赴廷试》诗中自云: “我是田家本业农,偶然两世到蟾宫”,讲述自己因科举及第改变家庭面貌。
北宋苏州人朱冲,《宋史》记载他“本微贱,庸于人”,后在市集摆小摊卖药,逐渐致富。
问题1:请选择以上你感兴趣的一位人物,结合资料分析其成功实现人生转变的时代原因。
“科举之路”资料
材料一: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纲要上67页
材料二: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择婿’。 ——(宋)朱或《萍州可谈》
材料三:
——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
探究三:民众的职业选择与社会渐变
南宋浙江人吴芾,曾在《送侄赴廷试》诗中自云: “我是田家本业农,偶然两世到蟾宫”,讲述自己因科举及第改变了家庭面貌。
北宋苏州人朱冲,《宋史》记载他“本微贱,庸于人”,后在市集摆小摊卖药,逐渐致富。
问题1:请选择以上你感兴趣的一位人物,结合资料分析其成功实现人生转变的时代原因。
“经商之道”资料
材料一: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纲要上68页
材料二: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宋)释继昌《偈四首》
材料三:依靠本地区的茶、盐、绢、罗、瓷器、铜制器物等优势,东南市场不仅有利地支援了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和西北市场,而且同海外诸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
——漆侠《宋代经济史》
三、四民流动,华夷一体——民众的职业选择与社会渐变
宋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榷场互市;城市兴盛;基层市场活跃;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
三、四民流动,华夷一体——民众的职业选择与社会渐变
问题2:除了科举和经商,宋人还有哪些人生道路选择?请你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
词人(柳永与宋词的发展)
工匠(毕昇与活字印刷术)
科学家(沈括与《梦溪笔谈》)……
宋代社会新变化:经济重心南移、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商业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元代社会面面观(部分)
作为唯一 一个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带来了草原社会的种种因素,但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元朝汉人曲家马致远写曲道:“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应乾元九五龙飞。万斯年,平天下,古燕雄地,日月光辉。喜氤氲一团和气。”
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吕·粉蝶儿 》
根据表格资料,指出元代社会的特点。
多元并存
民族交融
华夷一体
三、四民流动,华夷一体——民众的职业选择与社会渐变
游牧与农耕民族共同缔造元代中国的多彩画卷:
既是版图扩大的中国
也是纵深交融的中国
既是对内凝聚的中国
也是对外辐射的中国
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四、文化大融合
单元结构
走向“大中国”的时代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版图大拓展
三、经济大交流
二、制度大创新
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的统一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辽南北面官;西夏一官二称;金猛安谋克;元行省制和民族关系
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南移;社会
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
多元一体大中国
奠定疆域基础
奠定政治基础
奠定经济基础
奠定文化基础
华夏世界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中国正是这种对立、互动、互融的产物。
——韦兵《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
传承多元的文化血脉
各民族伴随着时间的洗礼
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
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共享中华民族荣光
共筑伟大复兴梦想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