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辛亥革命
材料一 如今,“稍具心肝”的中国人都应当“掷头颅,洒鲜血,以求子孙之立足于地球”!
——《痛黑暗世界》,《湖北学生界》,1903年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们,在20c继续着他们救国的探索……
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洋务运动
(60s—1895)
地主阶级
甲午中日战争(1895)
戊戌变法
(1898)
资产阶级
八国联军侵华(1900)
民族危机愈发深重
开眼看世界(40s)
地主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农民阶级
国家出路的探索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义和团运动(1900)
农民阶级
危机下的探索——“道分为三”
材料二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逃亡日本。他十分推崇日本的君主立宪制。他拟出了中国建立君主立宪的程序:1.首先宣诏确定君主立宪国体。
2.派重臣游历日本考察,归来后起草宪法。
3.公布宪法,预备立宪,以二十年为期。
——耿云志:《孙中山与梁启超关于中国现代化的选择》,《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
材料四 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表示要振作图强,要求全国大小臣工“卧薪尝胆,勿托空言”。并发布新政改革上谕,强调除君主权力不可变外,有关于军政财政等等方面的制度都是可以变的。——张海鹏 李细珠:《中国近代史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材料三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903 年,邹容的《革命军》出版。他在书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中华共和国万岁”。
——根据教材整理
清政府
立宪派
革命派
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
改革
不变君主专制
革命
建立民主共和国!
虽然都追求民主制度,但对保留皇帝与否有分歧。所以,双方有间隙。
虽然它们改革的程度不同,但两者都主张改革。但立宪派自身实力弱小,所以要依靠清政府改革,并对其抱有期望。
且他们主张日式立宪,对清政府专制的异议不如革命派强烈。
因为革命要推翻清政府。双方水火不容。
新政
立宪派
革命派
清政府
清政府的改革——“种瓜得豆”
材料五
1905年 五大臣出洋考察列国宪政,两次赴日。
1906年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 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
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钦定宪法大纲》部分条款
——柴松霞:《〈钦定宪法大纲〉模仿〈明治宪法〉的成效分析》,《外国法制史研究》,2020
阅读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措施,说说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具有什么特点?
君权至上
一定的民权
学习日本
结合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救国方案,谈谈他们可能对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产生什么反应?
材料六 1910年,梁启超说:“如何对付此恶政府呢?至是亦不得不同意惟有并力以图推翻之!”
——梁启超:《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国风报》,第2年第7号
材料七 在清政府新政推行的过程中,士绅们积极的办企业,创办近代学校,扩大了他们在地方的影响力,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加入到了立宪派中,要求伸张自身的权力,更主张英国式的立宪,限制君主的权力。他们失望于清政府的专制。
——李细珠:《新政、立宪与革命——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新政
士绅阶层的变化
立宪派的壮大
主张英式立宪
张謇(立宪派)
维护专制统治是清政府的历史局限性
结合材料,指出新政后,立宪派的变化。并据此分析立宪派失望的原因。
秋瑾(革命派)
袁世凯(北洋集团)
新政
革命!
放弃清政府,支持革命!
新政壮大了立宪力量。但其专制使立宪派失望,与其决裂。
虽然在主张上不同,两派有间隙。但无奈支持
新政壮大了革命力量,
专制刺激了革命情绪。
清政府“种瓜得豆”
立宪派
革命派
清政府
材料八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要好些。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
革命已经成为主流
辛亥革命
——中国的“大革命”到“光荣革命”
清政府
袁世凯
革命派
立宪派
……?
依赖新军镇压革命
南北对峙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虎视眈眈
干涉革命
帝国主义
材料九 列强认为“满清之前途,实属黑暗,本国人民已多不信服,不宜支持”,认为袁世凯“一手编练新军,此局面非其不可收拾”,是“时代的宠儿”。并以革命政府不是一个“坚强的政府”,拒绝了革命政府挪用海关税款的请求。
——章开沅 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
张謇是临时政府的实业部长,手握千万盐税,却指出“无论军饷若何紧急,不可于盐水内有丝毫挪移”……张謇认为革命党人起事“事权不统,秩序不宁”要求袁世凯“就任总统,奋起英略,旦夕之间勘定大局。”。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吉林出版集团,2007年
在袁世凯看来,自己已经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无论政体如何解决,总期权操于我”,既然“民意心向共和”,不如“顺势为之”。——章开沅 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
“敌兵力强大,且列强蠢蠢欲动,又有贪夫败类混迹于政府,袁世凯虽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满洲,则贤于用兵。”
——《孙中山全集》
在商讨国事的会议上,无一人为皇室说话,隆裕太后伏在岸上抱着宣统皇帝边听边哭。
——章开沅 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
放弃清廷,支持袁世凯,拒绝革命党。
利用袁世凯完成共和
放弃革命党,支持袁世凯
……
无可奈何
稳操实权,支持共和
袁世凯
清政府
帝国主义
革命派
立宪派
因为主张本身不同,立宪派认为革命会使社会混乱,所以分道扬镳。
革命阻力太大,所以想要利用袁世凯推翻清廷,无奈让位于他。
袁世凯比清廷、革命党更能满足其利益,所以支持。
清政府对局面失去控制,所以放弃。
立宪派不认同革命的手段,他们认为袁世凯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实现民主,所以要支持袁世凯。
革命党畏惧列强的实力,对其妥协,列强又威胁着革命。
拥袁弃孙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
1911.5 四川保路运动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1 南北对峙
1912.2 清帝退位
1912.3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南北议和
辛亥革命的过程
材料十 民族主义指的是要推翻满族政权,建立汉族政权。民权主义指的是颠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并不主张夺富人的田为己有,而是核定地价,现价归地主,因经济增长而上涨之价归全民所有。
——张海鹏 李细珠:《中国近代史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结合材料,进一步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中华文明
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
虎门销烟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南昌起义
抗日游击战
胜利渡长江
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