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从慈禧之变看社会各阶级的斗争
◎慈禧太后
1852年入宫,是晚清实际掌权者。1908年,去世
名言:
“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慈禧简历
◎慈禧太后
历史上的慈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壹
慈禧的允否之变与维新派的求索
贰
慈禧的剿抚之变与农民阶级的抗争
叁
慈禧的战降之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目录
学习目标
①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努力、局限性与时代意义;
②概述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意义及其局限性;
(谁在)挽救民族(什么)危亡的(怎样)斗争
③认识西方传教、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④认识《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并学会运用掌握的史料对此进行论证。
慈禧的允否之变与维新派的求索
壹
背景 奏折名称 时间 结果
中法战争 《上清帝第一书》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未达
《马关条约》 《上清帝第二书》 【公车上书】 清光绪二十一 (1895年) 未达
《上清帝第三书》 清光绪二十一年 送达
《上清帝第四书》 清光绪二十一 未达
德国强占胶州湾 俄国强租旅顺大连 《上清帝第五书》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未达
《上清帝第六书》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送达
《上清帝第七书》 清光绪二十四 送达
康有为
问题探究一:分析康有为频繁上书的原因和目的,从上书的结果看,康有为变法面临怎样的处境?为此,他做了什么准备?
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
原因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目的
依靠光绪皇帝推行变法
变法阻力大
著书立说
处境
准备
材料一:“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
“明定国是”诏书
维新之初慈禧的放权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思考:两则材料在政治主张上有何异同?
光绪皇帝
康有为
类别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103天里,颁布了一百多道变法诏令。
除旧布新并举
改革措施的特点?
存在过急倾向
改革层面广泛
问题探究二:通过戊戌维新的内容分析特点
前期:(慈禧)必曰:“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后期:“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愦,不肖乃尔!。”
外国人绘制的慈禧光绪,上面的慈禧揪着光绪的耳朵大发脾气
光绪无权
慈禧掌权
守旧势大
<
维新势微
思考:维新变法最终走向失败难道仅仅是因为慈禧态度的转变吗?
假如康有为有朋友圈……
南海先生
天祸中国,际此奇变!
吾奉诏出外求救,请诸君出力相救。
假如你是光绪、慈禧,抑或一位普通民众,你会如何回复这条朋友圈?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朕本无权,奈何壮志难酬、回天乏力!
ps:朕什么时候给你了这个密诏??
叶赫那拉氏(慈禧)
乱臣贼子,虽远必诛!
无名小辈
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不值得半点同情。
变法败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一、戊戌维新运动
◎谭嗣同雕像
◎谭嗣同故居
变法遗产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慈禧的剿抚之变与农民阶级的抗争
贰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兴起背景
问题探究三:从义和团揭帖中可以看出什么?
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口号:“扶清灭洋”
西方势力深入,引发冲突,民众反洋教斗争
1900年《小巴黎人報》的畫作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两面性:
排外性——盲目排斥西方文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义和团运动的两面性:
爱国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粉碎西方国家瓜分中国的意图。
排外性——盲目排斥西方文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6.21慈禧向各国“宣战”
1899.11.28慈禧《上谕》
1900.6.6慈禧《上谕》
1900.5.28八国联军侵华
1898冬于山东兴起
2.运动形势
八国联军
清政府
义和团
“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11.28
“无论其会不会,但论其匪不匪”,“教民、拳民,均为国家赤子,朝廷一视同仁,不分教、会。”——《上谕》1900.6.6
抚
剿
八国联军处死被俘的义和团
名词解释
东南互保:1900年6月,清朝南方各省督抚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在华洋人)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
名词解释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
1900.8起中外联和镇压下,渐息
8月中北京失陷,慈禧与光绪出逃至西安
1900.9《上谕》,议和
1899.11.28慈禧《上谕》“剿”
1900.6.6慈禧《上谕》“抚”
1900.5.28八国联军侵华
1898冬于山东兴起
2.运动形势
分析慈禧对义和团态度的转变?
八国联军
清政府
义和团
“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上谕》1900.9.7
剿
剿
抚
维护统治
保全自我
叁
慈禧的战降之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1901年2月14日)
赔
使
拆
禁
外
惩
启动计时器
时间到!
120
10
20
30
40
50
60
110
100
90
80
70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大臣百余人。
4.5亿两,加利息9.82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39年还清。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自由驻扎军队。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爱国组织。
问题探究四:根据《辛丑条约》内容分析其影响?
经济控制,加剧贫困衰败
军事控制,破坏主权
外交控制,“国中之国”
文化控制,束缚国人精神
制度控制,封建政体动荡
政治控制,列强统治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023年11月14日
习近平主席访美
慈禧在颐和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
“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杨洁篪
换了人间!
知识拓展:晚清中国各阶级斗争失败的深层因素
思考:慈禧的三次态度变化改变了中国,但这一切真的完全都是慈禧的错吗?假如没有慈禧,晚清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斗争真的能成功吗?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是新旧生产力交融的产物。
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封建农业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地主阶级实力派,经济上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
慈禧代表的不仅是顽固派,更是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这样一股从农业社会走来的力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救亡图存需要新的力量!
戊戌维新的意义
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 彻底扭转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
B. 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C.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 冲破了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
1.(2020·山东威海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4)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促进了民主意识的产生
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C.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引领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课堂练习
2. (2019·河北邯郸高二第二学期期末·6)“1901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公使团、领事团,操纵中国中央和地方的内政外交,并和总税务配合起来,共同行动。”由此可知( )
A.帝国主义联合侵华局面出现
B.《辛丑条约》对中国危害巨大
C.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D.清朝封建统治已经无法延续
课堂练习
梳理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之局与救亡图存之路,你有怎样的思考?
磨难与出路探索的交织
危机与改革意识的连接
救亡与阶级局限的遗憾
失败原因
未动根本
前途出路
走向革命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市场 日本对外扩张 维护在华利益;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俄德意日奥
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后思考: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谢谢
聆听!
板书设计
维新派
义和团
慈禧
变法
“扶清灭洋”
议和
由支持到反对
由抵抗到妥协
剿·抚·剿
《辛丑条约》
瓜分狂潮
促使